柴桑区城子镇位于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区,人口不多,历史却很悠久,一条狭窄、起伏不平的街道不到两分钟就走完了。因此,人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个个想从这里飞出去。李元庆也一样,自己两个孩子不会读书,他就集中全力在余连菊孩子的身上,只有读书才是他们的唯一出路,李元庆也指望将来李玉凤有出息能为李府撑个门面。
“孩子,既然你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就不必伤心。哥哥、妹妹没有读书的福气,有了你,爸爸、妈妈很欣慰。日后,生活上有困难照样跟我说,爸妈哪怕吃苦受累也高兴。”
四年,在大学里玉凤学的是纳米技术,一直是班里优秀学生,并且每年都获得了学校一等助学金,后来,又获得学校公费派往韩国的留学生名额。
这消息在当地不胫而走。一天,吴家族房三位代表特意来到李元庆家,严肃提出要收回李玉凤的抚养权,并恢复她的原籍和姓名。只要李元庆同意,一切条件吴家都能满足他。否则,他们将向法院提出诉讼。这突如其来的要求,仿佛晴天霹雳,李元庆夫妇坐在屋内气得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十八年,李元庆夫妻俩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如今孩子有了出息,吴家就开始来要人了,天下哪有这等好事?!当初,孩子生下时,为什么吴家没有一人主动站出来为姨妹分忧?
“当初,你把孩子抱走,为什么不与吴家任何人商量?吴茂云走了,难道吴家就没有其他人?之后,你们夫妻俩并且还通过欺骗手段,公然让玉凤成为你家的孩子。尽管你们与余连菊是姐妹关系,但是在法制社会的今天,没有任何手续还能算是收养吗?这不是欺诈、违法的行径,还是什么?”
“十八年,我们承认你们夫妻辛苦了,也同意给你们适当的弥补,但是,孩子的归属,绝不能属于李家。我们强烈要求你们必须将孩子的姓氏更正过来,否则,只有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
这番话让李元庆夫妇,对法律一知半解的人,更加不知所措。
“还是等孩子回来,你们再征求她个人的意见吧。我们做不了主。孩子愿意回到吴家,我们不反对,孩子愿意在李家生活,我们一样好好对待。”
“这一切由不得孩子同意不同意,玉凤必须是吴家的孩子,当初,你们夫妻擅作主张,当然,这责任必须由你们夫妻二人承担。”
那些人的口气咄咄逼人,几乎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余银菊夫妻俩好像天崩地裂般,一切欢喜一场空。最后,李元庆再也压不住内心的火气,扔下一句:既然你们要走法律程序,那就走法律程序吧,孩子的抚养费我们一分钱也不要。法律上如何判决,我完全服从。如果要我坐牢,我也认了。其它一切毋庸你们操心!
这尴尬的场面,让那些人不免觉得是自己在打自己的脸。我们这是代表吴家在和你们商量,你们不要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执意要通过法律解决,那我们也只有在法庭里见。
几人正起身准备出门,这时,吴茂云的母亲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
“元庆、银菊,你们成全我们两位老人吧,玉凤爷爷已经是思念成疾,我谢谢你们把我们的玉凤养大成人。”说完,她扑通一声跪在李元庆夫妻面前。
“亲家母,话不是这么说,养育玉凤也是我们的责任,现在,孩子在国外,光我们说也没有用,等孩子回家,我们再一起去看看你们,到时候再说也不迟。既然我把一切都敢于告诉孩子,也是希望将来孩子有出息,不能忘记还有你们两位老人在。我们更不是执意要跟你们抢孩子。你知道我有两个孩子,本来生活压力就很重,为何还要照顾好连菊的孩子呢?这还不是打断的骨头连着筋!当初不是为了给孩子上户口,我们也不会将孩子改姓。将来孩子如果愿意跟着你们一起生活,我们也不反对。一切还是遵从孩子自己的选择。”
李元庆的话,让外面的那些人自讨没趣灰溜溜地离开了。至于后来,孩子的归属以及那些吴家人会不会起诉李元庆,期待下回更加精彩。
注:图片来自头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