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巴山夜雨”,真是描写夜里下雨时的景象吗?

2020年12月29日09:50:20 历史 1352

  巴山夜雨的美丽典故,今天都认为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李商隐来四川的幕府担任参军,与亲友通信,表达一种羁旅中的思念与寄托。诗歌中描绘“涨秋池”就是指因为下雨而涨水的池塘,但流传后世的经典俗语“巴山夜雨”,真的就是描写晚上下雨的朦胧浪漫景象吗?过去不少人对李商隐是不是在途经重庆写下这首诗歌存有争议,而且巴山夜雨的含义也还有另外一种解释。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巴山夜雨”,真是描写夜里下雨时的景象吗? - 天天要闻

课本上的夜雨寄北

一、李商隐到四川与《夜雨寄北》的背景

清代诗论家叶燮在代表作《原诗》中评价:“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可空百代,无其匹也。”众所周知,李商隐写诗的特点就是含义隐晦,例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历来只能大概推测这是李商隐在四川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朋友的作品,但李商隐来四川已经是他的晚年。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李商隐接到西川节度使柳中郢邀请去幕府供职参军。李商隐刚刚遭受重大打击,妻子王氏这一年春夏之际病故。王氏是李商隐的重要恩人王茂元的女儿,而王茂元是武宗宰相李德裕的好友,李商隐投靠王茂元成为其女婿,被认为是对早年间另一重要恩人令狐楚、令狐绹父子的背叛。宣宗登位以后令狐绹得势,对旧交李商隐恩断义绝,李商隐后半生只能游走各地做幕僚为生。

柳中郢的剑南道东川节度使幕府位于梓州(今绵阳市三台县),习惯上东川之地以大巴山为一个宽泛的范围,有一些观点推测,李商隐这一次入川的路线没有照传统的广元、绵阳那条旧蜀道去梓州三台,反而是从渝州重庆过去,因为此前李商隐的职务是在遥远的徐州。

大中三年九月(849),李商隐得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邀请任职徐州。卢弘正对李商隐很欣赏,可惜仅一年多,卢弘正于大中五年春病故。跟着妻子王氏病故,李商隐安葬妻子应回原籍,因为李商隐似乎是入赘王茂元家的上门女婿。李商隐对王氏非常好,写了很多诗文,也说明他对妻子的重视和思念。而王茂元是河南濮阳人,王氏应该是一直在家。即便相信李商隐自称李唐宗室远亲(就像李白一样,这类说法不可考证),不是王家上门女婿,就李商隐的家乡也是在河南荥阳。之后,李商隐南下南阳从湖北、重庆方向入川,是相对比较便利的一条路线,刚好途中于十月或十一月的秋季在巴山之地重庆写下《夜雨寄北》。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巴山夜雨”,真是描写夜里下雨时的景象吗? - 天天要闻

李商隐画像

当然,也有不少观点还是支持李商隐是走的旧蜀道从陕西方向入川,因为从时间和地点方面也有诗歌为证,那就是《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李商隐在秦岭以北的大散关时已经是深秋下雪时节。“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诗中对前路充满想象,把进入幕府做参军视为从军,因为节度使是军政合一的藩镇,其幕府随时可能遇到军事行动是事实,总体来说,这一说法可能更接近事实。

李商隐入川四年,已经是诗人生平最后的几年时光。其诗歌更加精致优美,含义也越发隐晦和内敛,不愿意轻易让人明白他真实的心境,而且在妻子死后,他对佛教的兴趣加深了。在东川幕府的生活中,对逝去的妻子经常怀念,写下这样的诗篇是合乎情理的。“巴山夜雨”的意象更加浪漫和凄美,那么,李商隐在诗歌中是出于习惯想象描写概括性的巴山景象,还是他确实到过重庆?

二、李商隐到过重庆的证据

即便否认李商隐是从重庆方向入川,他在东川节度使柳中郢幕府四年,依然有到重庆的证据,因为他在渝州还有《巴江柳》《北禽》等诗可以作为旁证。

到梓州第二年(大中六年,852),西川节度使杜悰调任淮南节度使,便差人到东川向柳仲郢告别。杜悰是与李商隐齐名的大诗人杜牧从兄,名相杜佑的孙子,娶宪宗之女岐阳公主为妻。这一次是杜悰第二次担任淮南节度使(武宗会昌时就已经做过),杜悰从成都出发去淮南走水路,顺长江过东川的泸州、渝州等地。作为一方大员和家世显贵的杜悰,柳仲郢理当尽地主之谊,于是便让李商隐随杜悰的差人代他去送行。

柳中郢大李商隐二十岁,父亲是柳公绰,位居太保,是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哥哥,一生藏书很多,家世显赫。柳中郢也喜爱藏书,当年也是支持李德裕的干将,对王茂元的女婿李商隐的确非常好。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巴山夜雨”,真是描写夜里下雨时的景象吗? - 天天要闻

李商隐塑像

之所以柳中郢派李商隐去代表送行,夹带着照顾李商隐的一份私情。据说李商隐与杜悰可能是表兄弟,历来有这一传言,主要有一首《五言述德抒情诗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杜悰)》,该诗最后几句:“归期过旧岁,旅梦绕残更。弱植叨华族,衰门倚外兄。欲陈劳者曲,未唱泪先横。”众所周知,诗歌在唐代现实生活中的确充当着拉关系、套交情,巴结献媚的各种“社交”功能。李商隐在诗中称他为外兄,导致后人对二人的关系做了一些推测。

实际上,目前流传的史料没有明显证据坐实李商隐和杜悰有亲属关系。杜悰是名门之后,杜悰与杜牧有亲戚关系是肯定的,杜悰比杜牧大九岁,杜牧也比李商隐大十岁。换句话说,杜悰要比李商隐大十九岁。他的外祖父确实姓李,叫李则,这有推行古文运动的著名才子李翱写的《故歙州长史陇西李府君墓志铭》为证(李翱为北魏名臣李冲的后人)。而李则与李商隐一家却没有直接史料可以联系起来。

李商隐被流传为李唐宗室后人,目前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坐实。现实是李商隐家境非常普通,曾祖父叫李叔恒,爷爷叫李俌,父亲叫李嗣,李则与李商隐一家祖父辈也没有什么明显关联。以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各种猜测看,唯一可能是,杜悰父亲杜式方的某个妻妾姓李,也许是李商隐的远房姑姑辈,这种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才有可能把李商隐和杜悰联系起来。

事实上杜悰是朝廷驸马,一直地位显赫,比从弟杜牧都要风光多了。杜悰实际才能当然并不大,但生平却得到文宗、武宗一致称赞:“得大臣体”,言下之意杜悰既不算当时李德裕一派,也不是李宗闵、令狐楚一派,态度比较中立。他当然与李商隐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来往,但柳中郢出于照顾李商隐,希望李商隐把握机会,将来或许能够得到提携。因此,李商隐在送行途中趁机写了那首献诗。现实中杜悰是中立派,李商隐的背景却非常敏感,曾经是令狐楚、令狐绹的亲密故人,又是李德裕支持者王茂元的女婿,位居下游却立场反复,杜悰怎么可能对李商隐表示亲近?

杜悰从成都沿沱江入长江东下,李商隐从涪江入嘉陵江下行,到了重庆再入长江上行,最后二人在长江南岸的界石(今重庆市巴南区界石)相逢。李商隐的《为河东公复相国京兆公启一》一文写:“今日蒙降专人,且云告别……伏承取决峡路,东指广陵。……今遣节度判官李商隐侍御往渝州及界首已来,备具饩牵,指挥馆递。伏惟俯从祖軷。暂驻征帆。”“界首”据推测应该就是“界石”。之后李商隐返回梓州就可以走旱路,从渝中上岸后西行,对前途心中充满迷茫,在游览重庆当地山水古寺,写下一系列诗文,这中间就包括著名的《夜雨寄北》。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巴山夜雨”,真是描写夜里下雨时的景象吗? - 天天要闻

李商隐诗集书页

当然,李商隐在失望之余,一方面在东川很淡泊名利,到处流连风光和佛寺,可另一方面毕竟他才四十来岁,对前途并没有真的心如死灰。甚至在最后关头还给从河东节度使入朝任尚书左仆射的卢钧写信求援(大中九年,855),当时令狐绹在朝,卢钧没有正式被拜相。李商隐居然很冒昧地写信求助,和杜悰的心态相似,卢钧也对李商隐的投机心理非常不满,对其毫不在意。或者,卢钧这次入朝后没有拜相,对主持事务也就不怎么上心,经常称病不理事。

这一年,柳中郢也另调职务,先任吏部尚书,后任盐铁转运使。李商隐没能找到提携的贵人,还是出于柳中郢主管盐铁事务,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差事,品级虽然低,但盐铁是唐朝后期重要财政来源,李商隐的生活是有保障的,最后干了两三年。因柳中郢改任刑部尚书,李商隐才回到自己的家乡河南荥阳,不久病故。

三、“巴山夜雨”写的是实景还是幻想?

很多人都对李商隐充满浪漫想象的文风深感佩服,更有一些人甚至怀疑李商隐到底是不是到过重庆,认为诗歌中的巴山只是一种泛称,因为东川节度使所管辖的地区的确包括渝州。

过去还有传言李商隐是在梓州期间,前往重庆北碚缙云山游玩时所写。明代曹学佺就在《蜀中名胜记》中考证,重庆北碚的缙云山古时就叫巴山, 从南北朝以来就已经是一处名胜,常有许多文人雅士来往,而且北碚的夜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60%以上。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巴山夜雨”,真是描写夜里下雨时的景象吗? - 天天要闻

重庆市佛图关

结合李商隐入川经历和季节配合,写于大中五年入川途中更加符合实际。夜雨固然是巴山地区常有的自然现象,但就另一方面来说,李商隐遇到的“下雨”还是专门有所特指的一个特殊情况,据说是指渝州佛图关上古寺的一处奇特的“夜雨石”。

佛图关是古渝州城的西门关卡,山上既有著名的唐宋以来的佛教石刻,海拔最高的地方确实早在唐代就建有古寺,寺外就有奇特的“夜雨石”,形状如石笋,白天气候干燥,夜间会湿润而流水,为当地的独特奇观。“佛图夜雨”直到明清两代还曾是渝州十二景之一。

李商隐过重庆渝州时确实是秋季,在妻子王氏死后,李商隐就对佛教的寄托加深,所以经常流连佛寺。来四川途中,随着李商隐心境的变化,他在佛图关古寺的经历应该是一个转折点。诗中不光是写了秋季夜晚下雨而“涨秋池”,主要留宿“夜雨”遇到奇特景象才令他更加感慨。李商隐细腻敏感的心理,随时都能联系到飘零的身世,让人浮想联翩。之后在四川的四年里,李商隐与当地的僧人交往十分密切,他还捐钱刊印佛经,甚至想过出家为僧。

后来佛图关上的古寺专门就叫夜雨寺,当然这个得名并不是唐代,的确是李商隐之后。也许就是根据夜雨石的奇观,加上李商隐诗歌的流传影响,至少宋代就有了夜雨寺的名字,不排除有纪念这个晚唐苦命大诗人的情感联系。明清时代的《重庆府志》一致都认同李商隐写《夜雨寄北》是在渝中佛图关,不论是明成化本、还是清道光本。当然后世战祸频繁,夜雨寺几经毁坏。

根据《重庆文物总目》关于夜雨寺的记载,该寺最后一次复建于清朝中期道光十一年(1831),坐北朝南,悬山式屋顶,中为抬梁式结构,两旁为穿斗式结构。夜雨寺的位置大概在现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内,如今已经荡然无存。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有市民宣传电影《731》,女童自发留言“爱我中国” - 天天要闻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有市民宣传电影《731》,女童自发留言“爱我中国”

极目新闻记者 王柳钦5月4日,极目新闻记者在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现场看到,虽然天空飘起了小雨,但门口还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长队,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铭记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游客在雨中排起长队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入口处,有市民携带电影《731》海报进行自发宣传。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龚...
探秘秦皇陵百戏俑与青铜水禽 - 天天要闻

探秘秦皇陵百戏俑与青铜水禽

考古实证,秦始皇帝陵根据“若都邑”的理念来营建,都邑里有政治、军事,也有宫廷生活、文化娱乐。秦朝的休闲生活会是怎样的景象?5月4日,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寻古中国·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戏水禽》带你通过考古研究新成果,对秦朝文化娱乐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么人?秦始皇帝陵东南部...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 天天要闻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如果说全世界最会赚钱的人是谁?李嘉诚绝对排得上号。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前阵子那桩港口交易闹得人尽皆知,一边是国家利益,一边是家族资产,李嘉诚站哪边,大家其实心里都有点数。港口本来要卖给美国财团,还好有关部门及时叫停。
琉璃河考古队节日在岗:当“90后”遇上“3000后” - 天天要闻

琉璃河考古队节日在岗:当“90后”遇上“3000后”

房山区琉璃河镇,开满野花的草丛上,挖开了深浅不一的坑,每个都有专属的数字加字母编号。这处小型发掘现场,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东段一部分。五四青年节,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后”考古人员面朝黄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刮去层层覆土,专心致志地在“护城河”底搜寻古人留下的蛛丝马迹。安妮娜在发掘现场复核...
为了正义与和平——中国加强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征集保护工作 - 天天要闻

为了正义与和平——中国加强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征集保护工作

新华社南京5月4日电 题:为了正义与和平——中国加强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征集保护工作新华社记者郑冬睿、张晨光、陆华东摇开档案柜,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开一册苏联籍抗日航空英烈资料,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缪磊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
美国现在才知道,给中国强加的苦难越多,中国越是加速崛起 - 天天要闻

美国现在才知道,给中国强加的苦难越多,中国越是加速崛起

美国现在才知道,给中国强加的苦难越多,中国越是加速崛起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还原历史背后真相】很多人不理解,作为美国这个超级霸主来说,为何总是喜欢将苦难和威胁强加于其他国家。所以动不动就是开两艘航母战斗群过去威胁,或者极限施压,或者就是直接的战
【前沿精选】技术官僚、民粹主义和国际组织的(去)合法化 - 天天要闻

【前沿精选】技术官僚、民粹主义和国际组织的(去)合法化

前沿精选 学刊简介《国际关系前沿》是国政学人学术共同体发起创办的电子刊物,旨在述介国际关系领域具有开创性、前沿性、学理性、实证性、思辨性的研究成果,梳理国际关系领域主要期刊新近发表的学术成果,以此搭建了解国际学术前沿的便捷窗口。目前已更新至2025年第2期(总第20期)。 获取本期《国际关系前沿》全文渠道1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