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开始的倭寇,明朝尤为严重,为什么清朝却销声匿迹了呢?

2020年06月29日12:40:05 历史 1997

倭寇指的是来源于日本(旧称倭国),出没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海盗。13世纪末,日本施行海禁政策。不过到中国做生意的日本商人仍然很多,毕竟日本资源匮乏,也是小农经济,经济不发达,很多商品,尤其是许多生活必需品都靠中国供给。

这就给了日本商人机会,更刺激了日本的封建领主、贵族和武士。尤其是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

元朝开始的倭寇,明朝尤为严重,为什么清朝却销声匿迹了呢? - 天天要闻

他们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希望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倭患非常多。

公元1308年(元武宗至大元年)倭寇在庆元“城郭,抄略居民”。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倭寇欺负中国的记载。

元朝开始的倭寇,明朝尤为严重,为什么清朝却销声匿迹了呢? - 天天要闻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沿海各地,均受到了倭寇的荼毒。元朝也曾施行过海禁,但时间较短,政策不延续,管理也不严格,对外贸易兴盛。

但我们也知道,元朝自从忽必烈往后,是一年不如一年,从中期开始,皇位继承紊乱,内乱频繁,再加上政治腐败,矛盾加剧,根本顾不上沿海倭患。

元朝开始的倭寇,明朝尤为严重,为什么清朝却销声匿迹了呢? - 天天要闻

倭患最严重时期要属大明了,可以说倭患贯穿整个大明时代。

朱元璋刚刚建立大明,就遇到了这个棘手的问题,其中还包括了一些残余势力退居海上与这些倭寇勾结在了一起,朝廷就倭寇问题,向日本提出过交涉,也与日本合作打击过倭寇,但效果并不明显。

元朝开始的倭寇,明朝尤为严重,为什么清朝却销声匿迹了呢? - 天天要闻

朱元璋为了避免沿海居民和海盗、倭寇等勾结,制定了“海禁”政策,禁止了民间贸易,甚至不允许出海捕鱼。

到了永乐大帝时期,沿海各地对倭寇不断有所斩获,尤其是望海埚之战,让倭寇消停了不少时间。然而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倭寇横行沿海,甚至爆发了嘉靖倭乱,成为了明朝的巨大边患。

元朝开始的倭寇,明朝尤为严重,为什么清朝却销声匿迹了呢? - 天天要闻

不过这一期的倭乱,客观地说,其中有不少中国人的参与。出现了汪直、徐海、陈东、叶明等著名的海盗,这些海盗基本都和传统的“倭寇”有勾结,而包括俞大猷、戚继光等人无不为剿灭倭乱而煞费苦心,绞尽脑汁。

但是令元明两朝颇为头疼的倭患,到了清朝却销声匿迹了,这是为什么呢?

从日本的角度看,清朝入主中原前,日本就开启了德川幕府的统治时代,在幕府的统治下,日本完成了中央集权,走向了稳定。

元朝开始的倭寇,明朝尤为严重,为什么清朝却销声匿迹了呢? - 天天要闻

到了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统治时期,也就是从1635年开始,日本就开始实施所谓的“锁国令”,也就是闭关锁国。不过日本之所以这样,主要是为了取缔天主教的传教活动。

不过日本采取的措施,其实和中国的闭关锁国有点类似,但是日本对于贸易活动有着严格的限制,甚至禁止日本人与海外往来。

元朝开始的倭寇,明朝尤为严重,为什么清朝却销声匿迹了呢? - 天天要闻

这样一来,日本人也都不敢冒着生命危险来中国抢东西。能否抢到不好说,但是回到日本国内,一定要被处死这是肯定的了,所以清朝海患减少,倭寇不敢走出国门了。

这一点和之前日本南北朝混乱时期的局面完全不同。

清朝入主中原后,忙着稳定南方的统治,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与此同时,郑家军还抗击外来侵略者,赶走了侵略台湾的荷兰人,还剿灭了东南沿海的海盗势力。

元朝开始的倭寇,明朝尤为严重,为什么清朝却销声匿迹了呢? - 天天要闻

清朝统一台湾后,也开始实施了海禁,但中日之间的贸易并没有完全断绝,只不过增加了很多限制。

所以结合几方面的原因,从元朝就开始的倭患,到了清朝反而销声匿迹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北京多区现冰雹!有的鸡蛋大小 - 天天要闻

北京多区现冰雹!有的鸡蛋大小

‍‍‍‌‍‍‌据气象北京,5月13日16时~20时,北京市昌平、怀柔、顺义、延庆、海淀、石景山、门头沟等局地均已出现8级左右短时大风和冰雹。目前强对流回波位于房山北部、门头沟东部、朝阳、丰台、海淀一带,海淀区雷阵雨天气中伴有冰雹,尺寸较大,可能造成雹灾。强回波向东南方向移动,请出行丰台、大兴、通州和中心城区...
白贼73|满街都是“旗鱼”人口!民进党这次离谱到“汉人”头上 - 天天要闻

白贼73|满街都是“旗鱼”人口!民进党这次离谱到“汉人”头上

民进党上台后,为推行“去中国化”,各种“迷惑”操作不断,令人瞠目结舌。近日,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网站被发现将占总人口逾96%的“汉人”(笔者注:汉族居民)改写为“其余人口”,同时将仅占2.6%的少数民族群体突出:“台湾目前已设户籍人口2.6%为原住民族群,另外来人口占1.2%,其余人口占96.2%”。民进党当局这种妄图...
实探“北京唯一电报窗口”:受理量增加近十倍,有年轻人发电报催“速回微信” - 天天要闻

实探“北京唯一电报窗口”:受理量增加近十倍,有年轻人发电报催“速回微信”

极目新闻记者 姚赟 曹雪娇2025年5月1日起,杭州地区全面停止电报服务。至此,北京已成为全国唯一提供发电报服务的城市,而中国联通西单营业厅也成为全国唯一电报业务点。5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中国联通西单营业厅,大厅一角就是电报服务区。服务台上摆放着厚厚一沓电报纸和一份填写模板,有顾客正在填写电报内容。中国联通...
尹锡悦内乱案再添新证:被指通过秘密手机下令“我可以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戒严” - 天天要闻

尹锡悦内乱案再添新证:被指通过秘密手机下令“我可以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戒严”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月12日上午,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对前总统尹锡悦涉嫌发动内乱案举行第三次庭审。据韩国媒体此前报道,如果发动内乱罪名成立,尹锡悦可能面临终身监禁,甚至死刑。▲5月12日,尹锡悦抵达首尔中央地方法院 图据视觉中国在第三次庭审中,特战司令部参谋长朴正焕(音)和首都防卫司令副官吴尚培(音...
钟会在成都作乱,很多部下都死了,只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 天天要闻

钟会在成都作乱,很多部下都死了,只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景元四年(263年),魏国三路大军,进攻蜀汉,主帅是司马昭的亲信钟会,钟会当时担任镇西将军,作为主力,钟会的兵力高达十余万,其他两路大军,分别是征西将军邓艾和雍州刺史诸葛绪,两人各带三万多人。钟会作为主力,和姜维主力作战,被姜维死死挡在剑阁,不能前进一步,钟会无奈,甚至打算撤军了。这时,转机出现了,作...
他最终,只能成为世人眼中“一个伟大的失败的英雄” - 天天要闻

他最终,只能成为世人眼中“一个伟大的失败的英雄”

一声拖长腔调的喧呼在深宫里回荡,张謇听见自己的名字被喊出时,只觉一股空乏之感陡然袭来。金銮殿上众人歆羡的目光里,他望着殿外簌簌飘落的梨花,想起多年前在南通老家,父亲借着煤油灯的光,用布满老茧的手指逐字教他念《论语》的场景。
通化市委书记孙简升任吉林省副省长 - 天天要闻

通化市委书记孙简升任吉林省副省长

5月13日下午,吉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人事任免名单,其中决定任命孙简为吉林省副省长。孙简孙简,男,1972年2月出生,江苏无锡人,经济学博士,高级工程师,1994年于北京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6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汤和:大明柱石的生存智慧 - 天天要闻

汤和:大明柱石的生存智慧

在洪武三年(1370年)的庆功宴上,朱元璋亲手为汤和斟酒。当酒液注入金杯时,这位曾统率六十万大军北伐的元勋却悄然离席,伏地叩首:"臣年齿已衰,不堪重任,请陛下怜臣老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