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类似于活埋老人的丧葬习俗 “瓦罐坟”是否真实存在?

2020年05月08日19:12:02 历史 1848

“瓦罐坟”古代民间传说的丧葬习俗之一,这种习俗又称“花甲葬”,其残忍程度令人毛骨悚然。此丧葬习俗是将60岁以上的老人抛弃在类似瓦罐状的坟墓中饿死,类似于活埋,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版本,包括日本也有类似的传说。

电视剧《皇帝二大爷》将这一习俗的细节演绎的淋漓尽致,剧中讲述:子女将60岁的老母,送入类似于瓦罐的坟中,每天为老母送一顿饭,然后在坟口砌一块砖,日复一日,直到坟口被全部堵死为止。坟口被堵死后,老人会在坟中饿死,这种丧葬习俗,残忍程度类似于活埋。很多人质疑,我泱泱大中华自古都是百善孝为先的礼仪之邦,怎么会出现如此违背伦理,违背纲常的事情呢?

古代类似于活埋老人的丧葬习俗 “瓦罐坟”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那么历史真的出现过“瓦罐坟”的现象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所有的正史、野史以及民间笔记,都没有关于“瓦罐坟”的任何记载,“瓦罐坟”只是出现在古代民间的口口相传中。

古代封建帝制时代,历代的帝王都深受儒家思想的教化,儒家思想讲究以“孝道”治天下,至今都流传着很多宣扬孝道的典故,比如:“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等,都是感天动地的孝道故事。“瓦罐坟”的现象自然与这种思想相反,让人质疑。

我们从杜甫的诗中,也可探寻一二,杜甫的《曲江二首》有一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说明古人虽然平均寿命低,但活到七十的,还是不足为奇。

《礼记.曲礼上》记载:“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说明古代80岁、90岁的老人大有人在,所以说60岁就被送进“瓦罐坟”的说法自然是站不住脚的。

古代类似于活埋老人的丧葬习俗 “瓦罐坟”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其实在我们质疑“瓦罐坟”时,我们都不约而同的忽略了两个词:“不毛之地、蛮夷之地”,古代有很多不毛之地,蛮夷之地,这些地方文明相对不开化,而且生产力极低,吃饭都成问题,又谈何精神文明、礼仪道德?管仲在《管子·牧民》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老百姓只有粮食充足。衣丰食足,才知道讲礼仪,重荣辱。

在这样的不毛之地,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常常被视作“多余之物、无用之人”,《论语·宪问》记载:“子曰:‘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虽然是责备老而无德、为老不尊的人,但这句话在民间常常会被误用为形容老而无用之人。

再者,古人比较迷信,他们认为,人老了活的太久,是在“盗取”后人福缘,像电视剧《皇帝二大爷》中,儿子称60岁的母亲为“阴世之人”,所以说“瓦罐坟”的传说,也并非全部是空穴来风。

古代类似于活埋老人的丧葬习俗 “瓦罐坟”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但在胡先生看来,在没有任何文献记载,没有确切的考古证据,老胡还是更愿意相信“瓦罐坟”只是后人杜撰,仅是个传说,毕竟尊老爱幼自古都是我大中华的传统美德。你认为呢?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玄武门之变:性格决定命运 - 天天要闻

玄武门之变:性格决定命运

作者:灵犀一墨提到唐史,我们就不得不提下“玄武门之变”,因为此次之后唐代真正进入了它的典盛一期,一位杰出政治家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用自己的雄才大略,为盛唐的到来做好了最坚实的铺垫。
罗白桦:蒋介石贵池阅兵见闻 - 天天要闻

罗白桦:蒋介石贵池阅兵见闻

引子#本文摘自《贵池文史资料》第三辑(1987年11月),罗白桦口述(原注:政协办公室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原标题《蒋介石贵池阅兵简介》图文无关,仅作示意正文1927年,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嗣后,又收买了汪精卫,致宁、汉政府
三问工行“金条掺假”事件/女子闯红灯撞车受伤被交警定全责/苏联时代航天器坠落印度洋 - 天天要闻

三问工行“金条掺假”事件/女子闯红灯撞车受伤被交警定全责/苏联时代航天器坠落印度洋

⊙胖东来怕影响居民出行承包周边小区物业费?多方回应近日,一则关于胖东来超市为解决客流引发的交通拥堵问题,主动承担周边小区物业费的消息在网络引发关注。5月11日下午,经大河报《看见》记者多方核实,该传闻系不实信息。详情(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殷海涛)▼⊙河南存在重旱,西南部等地特旱中央气象台发布气象干旱黄...
解放战争中,华野名将死于三个农民之手,粟裕怒发冲冠 - 天天要闻

解放战争中,华野名将死于三个农民之手,粟裕怒发冲冠

1948年2月的一个寒夜,福建宁德大窝村的山路上,一根木棍猛然砸向一名中年男子的后脑。他踉跄倒地,三名黑影扑上,棍棒如雨点般落下。这名倒在血泊中的男子,既非国民党高官,也非日军将领,而是华东野战军第一师政委、闽东革命领袖阮英平。
人民领袖|母亲的爱 - 天天要闻

人民领袖|母亲的爱

上世纪80年代初,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就住在县委大院的办公室里。办公室是老房子,有些潮湿,他常把褥子拿出来晒太阳。
有个滨州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 - 天天要闻

有个滨州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参加“母亲节•母亲河,接来老妈,顺着黄河滨州“活动,头一站是邹平码头梯子坝。在那,我们发现:当地有个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此人,叫马振西,是个治黄模范。1952年,他被毛主席接见,受邀登上天安门。他是邹平市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