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为何易守难攻?齐国名将匡章又为何仅用时三年便攻破函谷关

2020年03月28日17:12:04 历史 1970

函谷关乃是战国时期秦国东部极为重要的关隘,是秦国抵御山东六国进攻的重要关隘,山东六国历次合纵攻秦,往往最终只能望关兴叹。纵观整个战国时期,函谷关仅仅被攻破了一次,正是齐国名将匡章率领齐、魏、韩联军攻秦的这次(后期赵、宋加入),而匡章也成为了整个战国时期唯一一位攻入函谷关的将领,那么匡章是如何攻破函谷关的呢?

函谷关为何易守难攻?齐国名将匡章又为何仅用时三年便攻破函谷关 - 天天要闻

函谷关作为战略要地,为何难以被攻破

函谷关在历史上一共有三座,即秦函谷关、汉函谷关和曹魏函谷关,而三座函谷关中战略位置最为重要,最为难以攻克的,便是秦函谷关。

函谷关为何易守难攻?齐国名将匡章又为何仅用时三年便攻破函谷关 - 天天要闻

函谷关位于“长安古道”之上,因长安古道有一段经过稠桑原,其道路深险如函,因而得名“函谷关”。而所谓的古道,其实只是稠桑原上的一道裂缝而已。稠桑原是典型的黄土高原,顶部平坦如原,但高度却非常高,加上四周峭壁陡立,黄河从稠桑原北面紧贴原壁流过,因而关中与关东之间想要来往,没有其他路可走,只能通过“长安古道”,且必须路过这道裂缝。

虽是道路,但却宽不过数米,乃是真正的“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鞍”,当真可谓“泥丸可塞”,而函谷关便位于这道裂缝的开口处,即今天的河南省灵宝市王垛村。

函谷关为何易守难攻?齐国名将匡章又为何仅用时三年便攻破函谷关 - 天天要闻

函谷关的东面,即函谷关的关前,则是缓缓流过的弘农河,这条河虽然如今水量较少,但在古代却是一条水量充足的大河,而这条河则无疑形成了函谷关天然的护城河。敌人如果要进攻函谷关,就必须先渡过弘农河,而由于弘农河紧贴着稠桑原东侧而流,河岸和关城之间只有一条狭小的窄路,大军根本排布不开。

既然函谷关如此难攻,那么有没有可能绕过函谷关呢?实际上并不可能,原因在于古代的稠桑原上森林密布(从稠桑原这个名字也不难看出森林的密集程度),从崤山到潼津这一百多里路,到处都是密集的森林,古代又被称为“桃林之塞”、“松柏之塞”。由于森林太过密集,行人都难以通过,更何况是军队。

函谷关为何易守难攻?齐国名将匡章又为何仅用时三年便攻破函谷关 - 天天要闻

正是由于这种天然的地利优势,使得秦国在面对山东六国进攻时,只要守住了这条裂缝,便等于彻底断绝了东西交通。再加上函谷关周围的地形,使得敌人面对函谷关时,根本没有其他办法,只有正面进攻一条路可选。

匡章是如何攻破函谷关的?秦国自身的问题或许是主因

如上所述,想要攻破函谷关除了正面进攻之外,再无其他办法。然而面对这样一座要塞,又是大军难以排布的地形,想要强攻难度恐怕不小,而偷袭等方式也难以使用,因此我认为除了匡章采取正确的策略之外,或许秦国自身的问题才是主要原因。

函谷关为何易守难攻?齐国名将匡章又为何仅用时三年便攻破函谷关 - 天天要闻

1、秦国过于轻敌。当时的天下形势是,前301年秦国联合齐、韩、魏三国大败楚军之后,赵国“结秦连宋”,从而形成了秦、赵、宋集团与齐、魏、韩集团互相对峙的局面,两个集团战斗力相差不大,谁也无法压倒对方,局势相对焦灼。这种形势下,再加上函谷关的坚固,或许导致秦国一定程度放松了警惕,对于齐、韩、魏联军的进攻并未真正放在心上,而这或许也就是《战国策》上所说,秦昭襄王放走田文之后,即使田文合纵依然看不起孟尝君的原因。

函谷关为何易守难攻?齐国名将匡章又为何仅用时三年便攻破函谷关 - 天天要闻

2、秦国兵力分散。虽然函谷关是秦国的重要关隘,但由于第一点的存在,秦国当时的兵力并未集中起来对付来犯的联军,反而出现了兵力分散的情况。一是因蜀地郡守、蜀侯公子煇在蜀地作乱反叛,司马错于秦昭襄王六年(前301年)前往蜀地平叛,尚未平叛回返。二是就在函谷关正面吃紧的情况下,秦国却还在与楚国冲突不断,就在联军进攻函谷关的同一年,即秦昭襄王九年(前298年),秦军还发兵出武关,攻打楚地。

函谷关为何易守难攻?齐国名将匡章又为何仅用时三年便攻破函谷关 - 天天要闻

3、秦国政局不稳。齐国合纵伐秦之时,秦昭襄王继位还不足十年,此时秦国的政局其实并不稳固,先有季君之乱,后有蜀地叛乱,再加上前300年相国樗里疾刚刚病逝,之后秦国相国接连变动,可见秦国的朝堂其实并不平静。这种情况,秦国是否能够全力应对齐国的合纵进攻,其实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函谷关为何易守难攻?齐国名将匡章又为何仅用时三年便攻破函谷关 - 天天要闻

4、齐国国力不弱。公元前300年前后,齐国乃是除秦国之外的又一大国,此时距离导致齐国衰弱的“五国伐齐”事件还有十几年的时间。因此,无论从国力还是从军力上来讲,秦齐两国的差距其实都不大,合三国之力进攻秦国,秦国应对起来其实还是比较吃力的。此外,再加上战争后期赵、宋两国的加入(另说破函谷关后两国加入),秦国应对起来便已经极为艰难了。

如上所述,由于齐国国力并不弱于秦国,再加上秦国自身的问题,这场战争的结局其实并不出乎意料。至于匡章攻破函谷关到底采用了何种方式,由于史料记载实在有限,恐怕已经很难知道其中的细节了。

函谷关为何易守难攻?齐国名将匡章又为何仅用时三年便攻破函谷关 - 天天要闻

关于这一战,史料记载实在有限,例如《战国策》只有“三国攻秦,入函谷”短短几字,而《秦本纪》也仅有“十一年,齐、韩、魏、赵、宋、中山五国共攻秦,至盐氏而还”一段记载,《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同样也只有“二十六年,齐与韩魏共攻秦,至函谷军焉。二十八年,秦与韩河外以和,兵罢”寥寥数语,我们甚至连秦国此战的主将是谁都不知道。

因此,我们只能确定,齐、韩、魏联兵进攻秦国,最终攻破了函谷关,而秦昭襄王则被迫割地求和,三国这才罢兵。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曾楚文物“出差”美国,讲述“凤凰故国”的璀璨文明 - 天天要闻

曾楚文物“出差”美国,讲述“凤凰故国”的璀璨文明

极目新闻记者 戎钰这些藏于荆楚大地的超人气文物,去美国“出长差”了——当地时间4月19日,“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在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该展览由湖北省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荆州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宜昌博物馆、襄阳市博物馆合办,是近年来中国在美国举办规模最大、珍贵文物...
巢湖之畔:从渡江“练兵场”到创新“主战场” - 天天要闻

巢湖之畔:从渡江“练兵场”到创新“主战场”

大皖新闻讯  八百里巢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75年前,在渡江战役发起前,解放军在巢湖附近进行战前练兵,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5人组成的渡江战役总前委,也设在巢湖之畔的合肥瑶岗村。近年来,随着合肥“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战新产业的蓬勃发展,巢湖之畔成为新质生产力迸发的创新热土。2024年4月20...
前5次中东战争中,为何不见伊朗踪影?以色列:那时他是我哥们 - 天天要闻

前5次中东战争中,为何不见伊朗踪影?以色列:那时他是我哥们

从2023年10月开始的新一轮巴以冲突至今,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算是告一段落了。但哈马斯的问题还没完全解决,他们又和伊朗杠上了,这是什么情况呢?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主要是因为以色列在打击哈马斯的过程中,遭到了伊朗的小弟黎巴嫩真主党以及也门胡塞武装的各种阻挠。尤其是胡塞武装在红海的行为,直接把以色列给惹怒了...
26年后,他的儿子也立下军功! - 天天要闻

26年后,他的儿子也立下军功!

作者丨姬晓露、刘子杰“他荣立三等功后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说‘爸爸,我也获得三等功了’作为父亲我感到特别欣慰……”曾在东部战区陆军某部服役的退役军官王立峰面对记者采访时说到前不久王立峰受儿子王宇韬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邀请作为三等功获奖亲属代表参加“致敬最美奋斗者颁奖典礼”见证儿子的荣光时刻“...
古人穿着很保守?揭露真相,比我们想象中还开放 - 天天要闻

古人穿着很保守?揭露真相,比我们想象中还开放

你知道其实古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保守吗? 一般在我们的认知里,古人穿衣都是非常保守的。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古代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常态,即使要出门,也是轻纱帷帽包的严严实实。 ....
一个“圕”字,牵出一群高中生和老校友跨越世纪的图书情缘 - 天天要闻

一个“圕”字,牵出一群高中生和老校友跨越世纪的图书情缘

图说:一个“圕”字开启当今高中生和老校友的图书情缘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摄对中学生而言,图书馆是阅读自习的好去处。一次和校史的“偶遇”,让一群南洋模范中学图书馆“同嘏书屋”的学生志愿者们有了新的发现——“图书馆”三个字竟然能合并成一个汉字——“圕(tuān)”。这个汉字的发明者,正是该校1914届校友、中国...
再见NBA!放弃260万年薪!结束6年生涯,渡边雄太重回日本 - 天天要闻

再见NBA!放弃260万年薪!结束6年生涯,渡边雄太重回日本

在篮球的世界里,有时候,离开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胜利。近日,一则消息震惊了全球篮球迷——日本篮球运动员渡边雄太在社交媒体直播时宣布,他决定放弃当前NBA合同中的下赛季球员选项,重返日本,征战B联赛。回顾渡边雄太的NBA生涯,可以说是一部充满挑战与坚持的励志故事。2018年NBA选秀大会上,他遗憾落选,...
《历史上的今天》四月二十九日 - 天天要闻

《历史上的今天》四月二十九日

《历史上的今天》4月29日1784年4月29日 清朝官员争矿利 碧云寺泉水干涸人们都知道,香山之地,水源丰沛,泉眼多达50余处。其中最著名的是“以泉取胜”的碧云寺卓锡泉。
民间故事闲谈:举鼎记(三) - 天天要闻

民间故事闲谈:举鼎记(三)

秦国的情况稍微有别,乃是其出身。早在周穆王时期,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并立有战功,才得到一块封地。周孝王时,造父的侄孙秦非子又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今甘肃天水),此后自号为“秦嬴” ,开启了秦族世代为周王室养马的历史,并在对抗西戎中逐渐壮大,但始终难逃“御夫”这一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