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诛灭九族乃是最严厉的酷刑,出自秦时律法《夷三族法》,其目的是为了连坐之法的惩罚,发展到后来开始诛灭的族人越来越多,从六族到八族,再到后来的九族乃至十族,其目的也渐渐变为“斩草除根”性质的灭绝血脉的行动,真可谓是最最黑暗、毒辣的惩罚性行动。
诛九族是诛族的一种情况,用于最为严重的罪犯。基本上,诛九族的倒霉鬼都是谋反罪或者是通敌卖国(一般会直接威胁到国家生死存亡),没有其他罪行会有这么严重的结果。
为什么会诛族?
原因主要2个:
第一,让这些家伙动手之前有顾虑。这世界上有很多亡命徒,不在乎自己的生死,比如这些敢于谋反的人。然而,如果他们的罪行会株连很多家人,这些人多少会有顾虑。以谋反为例,如果只是杀谋反的几个人,死就死了,有什么了不起,就当做风险投资了。但如果谋反失败以后,直接将你家族杀光,一般人都会犹豫。
第二,斩草除根。古代谋反这种罪通常不会一两个人来做,往往是整个家族残余。如果只杀死某几个人,等于留下了隐患,剩下的家族成员很可能继续谋反为族人报仇。比如三国时期的十常侍下毒手杀死大将军何进,却无法铲除他的部署袁绍等人。结果袁绍、曹操等人带兵杀入宫内,将大小太监全部杀死,连一些没有胡须的男仆也被当做太监杀了。
诛族最早是在商代,当时只是杀掉谋反者全家,包括老婆、孩子、父母、兄弟姐妹。到了秦代,由于秦王残忍,变为诛三族。诛三族就是杀掉父、母和妻的三个家族,会死很多人。秦末时期被处以诛三族的丞相李斯和赵高,都是被诛三族。到了隋朝时被隋文帝废除,但在隋炀帝复行并扩至诛九族。
诛九族到底是哪九族?
秦国开始实施“夷三族”的刑罚后,历代不但沿用,且将其诛杀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夷三族”逐步发展到“夷五族、七族、八族、九族”,乃至是“夷十族”(《明实录》载:“孝孺在建文朝,以侍读学士直文渊阁。当靖难师入,以草诏不从,致夷十族”)。
“夷九族”到底起源于何时,尚不可知。直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次明确记载有“诛九族”的是发生在隋末,《隋书.刑法志》载:“及杨玄感反,帝诛之罪及九族”,613年,隋炀帝二次出征高句丽时,杨玄感趁机反叛,屯兵于黎阳,后为大将军宇文述所败,随后隋炀帝下诏诛其九族。因此,从史书寥寥记载来看,夷九族非是正规记载在律书上的律法,它非律令,而只是根据皇帝的意思来执行的一种惩罚的方式,简单说就是“潜规则”。
而对于“夷九族”到底是诛杀哪九族,因史料缺失更是无从知晓。目前对于“夷九族”的九族之说,一共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父族九。东汉经学家郑玄曾言:“九族,上至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九族指的就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儿子、孙子、仍孙、曾孙、玄孙这九代。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三字经》
这是三字经中的说法,自自己往上数四代人,父亲、爷爷、爷爷的父亲、爷爷的爷爷,自己又往下数四代人,儿子、孙子、孙子的儿子、孙子的孙子。这八代加上自己,整九族。这个说法辐射最广,因为自高祖下至玄孙的亲戚最广,假设古代每家人生育五个,自高祖到自己来看,自己就会有3124个兄弟姐妹(除去自己),加上624个叔伯(除去父亲),以及124个爷爷(除去亲爷爷),再往上就不数了,往下看自己可能会有15615个侄子侄女(除去自己的儿女),这样一共有19495个人,还有妻妾没算呢,假设每人只有一妻二妾,一次诛九族就会诛杀77980个人,将近八万人,这意味着整整屠杀了一个古代小县城。
第二种、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即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即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即岳父、岳母。
第三种、父族四、母族三、姥族二。“父族四”即父族上下4代(老太奶爷、太奶爷、奶爷、爸爸),姑母一家、姊妹一家、女儿一家。 “母族三”即母族上下4代(老太姥姥、太姥姥、姥姥、妈妈),姥爷一家、从母一家。“姥族二”即姥族上下4代(老太姥岳母、太姥岳母、姥丈母娘、丈母),岳父一家。
第四种、父五族,母四族。“父五族”即玄孙、曾孙、孙、子、身。“母四族”即母、王母(祖母)、曾王母、高王母。
以上不管是哪种,牵连的人都是十分广的,若是真的诛杀九族,这人数少则千人,多则万人,可谓是牵连甚广。如此,也因诛杀九族牵连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这等杀戮实在是有伤天和,因此历代君王甚少会用到这个刑罚,毕竟他们也怕死后会下十八层地狱,所以历史上对实行诛九族的记载甚少,这也就能解释了。
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最有名的诛十族的方孝孺事件中记载的人数:
历史上诛族的情况,最有名的当属明朝时期的方孝孺了,他被诛杀了整整十族(第十族则是他的门生故吏,可谓冤枉至极),创下了历史之最,至今也无人超越(也没人想着要去超越吧......)。
明成祖朱棣在夺取皇位后,命令方孝孺为自己起草继位的诏书,可是这个方孝孺死活不肯,还大骂朱棣“燕贼篡位”。朱棣就问方孝孺难道不怕被诛九族吗?方孝孺挺直胸膛说道“你诛我十族又何妨?由于方孝孺没有按照朱棣的意思起草诏书,让盛怒之下的朱棣诛了十族,也就说除了刚才的那些个人,朱棣又给他加上了一个族,有社会关系的学生族,不得不说,朱棣真是狠到了骨头里......
根据明史记载,被诛十族的方孝孺案中,共有873人被处死,两千多人被流放充军,到明朝万历年间,尚因方孝孺获罪而被贬流放的后裔还有一千三百多人。累加起来牵扯人数达到四千以上,这妥妥一个普通的农村人口数量。
其实“诛九族”虽然经常在电视剧中出现,但是史书上有明确记载“诛九族”的人却不多,有李善长、胡惟庸、黄子澄和被“诛十族”的方孝孺等。史书上最常出现的是“夷三族”和“诛族”。
总得说,诛灭九族这样残酷的刑罚,就是用来威慑天下臣民的,它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核弹,威慑大于实际,就是用来吓人的,不是真的拿来用的。如荀子所说:“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让那些心有不轨的人知道刑法之酷烈,从而不敢去做出不利于天下统治的事情,这也不失为一种针对犯罪行为的预防措施。
如果您有想了解某些方面的历史知识,可以私信小编,小编会为您答疑解惑,更新文章!(更多资讯可关注:通史知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