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黄埔军校除名,蒋介石三次派人暗杀他,曾在抗战中创下壮举

2025年05月21日02:13:02 历史 1021

1924年的珠江畔,一群热血青年在黄埔军校的操场上高唱校歌,他们中有一人永远定格在历史长卷的特殊位置——他是黄埔一期唯一被除名的学生,是蒋介石三次暗杀未遂的“眼中钉”,更是用生命在西北大地播撒革命火种的播种者。当同窗们还在学习军事操典时,他已在与校长的正面对峙中,揭开了一场贯穿二十年的生死较量。

他被黄埔军校除名,蒋介石三次派人暗杀他,曾在抗战中创下壮举 - 天天要闻

黄埔决裂:民主原则与强权意志的初次交锋

1924年9月的某个清晨,黄埔军校校长室里传出激烈的争执。蒋介石将一纸报告重重拍在桌上:“你这是要动摇党国根基!”站在对面的青年军官昂首答道:“革命军队若不能民主推选组长,与旧军阀何异?”

这个场景定格了宣侠父人生的重要转折。这个从浙江诸暨走出来的书生,在入学考试中名列前茅,却在开学仅月余时,因反对蒋介石直接任命党小组长而遭囚禁。时任军校总教官何应钦曾回忆:“蒋校长给过他三次台阶,只要写个悔过书就能复学。”但宣侠父在禁闭室里写下的是:“革命者当为真理低头,而非向强权屈膝。”

三日后,黄埔一期花名册上永远划去了宣侠父的名字。这个看似冲动的决定,实则埋藏着更深层的矛盾——当蒋介石试图将军校变为个人势力培养皿时,宣侠父坚守的组织原则恰似一柄刺破虚妄的利剑。时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后来评价:“他失去的是一张毕业证书,赢得的是一代革命者的风骨。”

他被黄埔军校除名,蒋介石三次派人暗杀他,曾在抗战中创下壮举 - 天天要闻

西北星火:在军阀缝隙中构筑红色堡垒

被除名后的宣侠父并未消沉,反而在李大钊指引下,以国民党左派身份打入冯玉祥西北军。1925年深秋,他牵着骆驼穿越河西走廊,在甘肃临夏建立中共特别支部,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最早的党组织。当地牧民至今传颂着“宣特派员”的故事:他身着藏袍学说藏语,用酥油茶换来了土司对红军的支持。

冯玉祥五原誓师”整军期间,宣侠父创造性地提出“兵运三原则”: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不占群众一间房,不吃民众一顿饭。这些规定比后来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雏形还要早两年。冯部将领吉鸿昌曾感慨:“听侠父讲一堂政治课,胜过读十年兵书。”

他被黄埔军校除名,蒋介石三次派人暗杀他,曾在抗战中创下壮举 - 天天要闻

抗日烽烟:长城脚下的血色战旗

1933年5月,多伦城外炮火连天。宣侠父率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骑兵师,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中发起突袭。日军战报记载:“支-那军中有个穿灰布衫的指挥官,骑马冲在最前,其部众皆高呼‘还我河山’。”此役收复康保沽源、多伦三城,创下“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首次收复失地的壮举。

正当捷报频传之际,南京政府却以“破坏国策”为由断绝对同盟军的补给。宣侠父在军事会议上拍案而起:“今日割察哈尔,明日割热河,试问中国还有几省可割?”这段发言后来被整理成《告全国同胞书》,通过地下渠道传遍华北,极大鼓舞了抗日民心。

他被黄埔军校除名,蒋介石三次派人暗杀他,曾在抗战中创下壮举 - 天天要闻

最后博弈:西安城头的生死暗战

1937年深冬的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宣侠父与蒋鼎文的会面充满戏剧性。这位国民党西安行营主任既是他的诸暨同乡,又是昔日黄埔教官。酒过三巡,蒋鼎文掏出手令:“只要签个字,中将参议的位置就是你的。”宣侠父笑着推回委任状:“蒋主任可知?你桌上摆着绍兴黄酒,我心里装着四万万同胞。”

拒绝招安的代价是致命的。1938年7月31日黄昏,宣侠父在返家途中遭特务绑架,尸体被投入西安新城大楼的枯井。特务佟荣功在1951年的供词中透露细节:“宣先生临刑前说‘你们可以消灭我的肉体,但消灭不了真理’,这话让行刑的手下都发抖。”

他被黄埔军校除名,蒋介石三次派人暗杀他,曾在抗战中创下壮举 - 天天要闻

历史回响:永不熄灭的理想之光

在宣侠父牺牲12年后,第一野战军攻入兰州。彭德怀特意寻访当年中共甘肃特支旧址,在斑驳的土墙上看见用木炭书写的标语残迹——“为有牺牲多壮志”。这位铁血元帅驻足良久,对随行人员说:“西北解放的道路,是宣侠父这样的先驱用生命铺就的。”

1997年,诸暨宣侠父故居修缮开放,人们在他的书桌抽屉里发现泛黄的笔记本,首页写着1924年秋被黄埔除名当天的日记:“今日失去军籍,却获得了真正的战士身份。”这种超越个人得失的革命胸怀,或许正是他在历史长河中始终熠熠生辉的根源。

他被黄埔军校除名,蒋介石三次派人暗杀他,曾在抗战中创下壮举 - 天天要闻

【参考资料】

《宣侠父传》(中共党史出版社
《西北远征记》(宣侠父著,文史资料出版社)
《冯玉祥与中国共产党》(中央文献出版社
黄埔军校史料汇编》(广东人民出版社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
《西安事变新探》(杨奎松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这就是洛阳! - 天天要闻

这就是洛阳!

洛阳,是一座将山河岁月揉进骨血的城市。当邙山的风裹挟着黄河水汽扑面而来,脚下的每一粒黄土都在低语:这里是华夏文明最初的心跳。十三朝古都的荣光,早已渗入城墙砖缝、牡丹花瓣与寻常巷陌的烟火中。
廿八画里的红色密码:为什么毛泽东说他与谭政同姓? - 天天要闻

廿八画里的红色密码:为什么毛泽东说他与谭政同姓?

八角楼的油灯在深夜摇曳,两张木桌隔着竹帘相对摆放。里屋的毛泽东披着补丁棉袄奋笔疾书,外屋的谭政正用铅笔头在废纸上沙沙记录……这个1927年深秋的寻常夜晚,不仅定格了两位革命者的工作场景,更埋藏着一个二十年后才揭晓的红色密码。
臭不要脸!美国终究对格陵兰岛下手了 - 天天要闻

臭不要脸!美国终究对格陵兰岛下手了

在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中,一则消息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美国竟对丹麦的海外自治领地格陵兰岛下手了!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情报机构已介入总统特朗普试图接管格陵兰岛的行动,通过监视卫星、通讯拦截以及地面间谍等手段,加强针对格陵兰岛的间谍活动,试图
1986年山东一女子自封皇帝,密谋进京登基,后被联防队员一锅端 - 天天要闻

1986年山东一女子自封皇帝,密谋进京登基,后被联防队员一锅端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在上世纪80年代,一个山东农村的女子,真把自己当上了“皇帝”。她建宫殿、收后宫、发圣旨、设内阁,甚至还“秘密策划进京登基”。听着像个段子,但这事确确实实发生过,不是小说,不是传说,是正儿八经的刑事案件,山东潍坊的档案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