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陕西12岁男孩捡女婴,辍学把她养大,还娶妻当她“娘”

2025年05月20日20:54:07 历史 1771

2018年3月18日,西安交大附属医院某病房,24岁的陈金玉,已经病得气若游丝。


嫂子贺晶晶,抖开那件黑色学士服时,陈金玉突然把,满是针tóu的手背,往被子里藏。


布满淤青的血管,实在配不上,这身庄重的衣裳。


"咱拍好看点啊!"贺晶晶笑着给她系绶带,手指却在打颤。


1994年,陕西12岁男孩捡女婴,辍学把她养大,还娶妻当她“娘” - 天天要闻

监控仪突然"滴滴"狂响,吓得护 士嗖的一声冲进病房。


这个细节,后来被写进新闻报道,成了全 网泪崩的导huǒ索:


原来生死线上的毕业典礼,连哭都不敢放声。


这个故事,还得从24年前说起。


1994年5月的一天,陕西商南县,下过雨的田埂特别滑。


12岁的陈邦定,上学的路上摔了满身泥,却突然听见,草丛里传出小猫似的哭声。


1994年,陕西12岁男孩捡女婴,辍学把她养大,还娶妻当她“娘” - 天天要闻

等他扒开草丛,整个人都傻了:破棉袄裹着的女婴,小脸发紫,脐带上还沾着血。


顾不上上学快迟到了,陈邦定抱起婴儿,拼命往家跑。


"妈!咱们养她!"


少年抱着孩子,冲进土坯房时,瘫痪在床的爹,正盯着漏雨的房梁发呆,全家存款刚够买3袋面粉,亲儿子都快吃不饱了。


陈邦定焦急地向母亲打着手语,“妈,我想要个妹妹,我要养她!”


1994年,陕西12岁男孩捡女婴,辍学把她养大,还娶妻当她“娘” - 天天要闻

父亲急了,“儿啊,咱家什么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咱养不起呀!”


陈邦定却认准了,妹妹非养不可,他死死抱着孩子就是不撒手。


声音带着哭腔,“她被人扔在外面,我们不养,她也是死路一条,咱不能见死不救啊?”


聋哑母亲,从儿子怀里抱过婴儿,心里软的像一汪水,她朝儿子笑着点点头。


就这样,孩子留在了陈家,陈邦定每天除了上学,别的时间都用来照顾妹妹,还给她取名叫陈金玉。


1994年,陕西12岁男孩捡女婴,辍学把她养大,还娶妻当她“娘” - 天天要闻

陈家生活很是清苦,但蕞好的粮食都留给了小金玉,她每天都能吃上熬的浓浓的粥。


但随着金玉一天天长大,营养越来越跟不上,金玉也长的又瘦又黄。


陈邦定急得不行,“我要给妹妹买奶粉喝,只有喝奶粉才能长结实。”


90年代一罐奶粉要112块,比他爹半个月药钱还贵。


少年在算术本上算了又算,“我不上学了,反正成绩也不好,我去打工挣钱,给妹妹买奶粉喝。”


1994年,陕西12岁男孩捡女婴,辍学把她养大,还娶妻当她“娘” - 天天要闻

母亲想阻拦,可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也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含泪答应。


没有学历,陈邦定只能做苦力。


工头老张还记得,那个够不着搅拌机的娃:踩着砖破头搅混凝土,掌心水泡破了,就缠满破布条。


发工钱那天,陈邦定攥着33块8毛,在供销社柜台前数了3遍:"要蕞便宜的奶粉!"


那年头,水泥工1天挣5块钱,他除了给妹妹买奶粉,剩下的都给了家里补贴家用。


1994年,陕西12岁男孩捡女婴,辍学把她养大,还娶妻当她“娘” - 天天要闻

虽然每天都累得直不起腰来,但看到小金玉脸色越来越红润,再苦再累也值得。


转眼间,8年过去了,金玉到了上学的年纪,哥哥陈邦定也到了娶媳妇的年纪。


但谁都不愿嫁进陈家。


“那就是个火坑,谁嫁进去谁倒霉!”


“瘫痪的爸,聋哑的妈,拖油瓶的妹妹,破碎的家,谁嫁进去,就是傻!”


可还真有这么一个傻姑娘,被陈邦定的善良所打动,愿意嫁给他。


1994年,陕西12岁男孩捡女婴,辍学把她养大,还娶妻当她“娘” - 天天要闻

那年冬天,隔壁村22岁的贺晶晶,在陈家的土墙上贴了张红喜字,这门婚事就算是成了。


新婚夜,她搂着8岁的金玉,“以后,嫂子帮你扎辫子。”


婚后,陈邦定依然在外打工养家,贺晶晶洗衣做饭,收拾家务,孝顺公婆,把金玉当成亲妹子一样照顾。


日子虽然清苦,一家子倒也其乐融融。


但命运翻起脸来,可从来不会提前打招呼。


2003年,聋哑母亲不幸车祸去世,父亲伤心欲绝,没多久也病逝了。


1994年,陕西12岁男孩捡女婴,辍学把她养大,还娶妻当她“娘” - 天天要闻

父母走后,金玉每天以泪洗面,她又成了没有父母的孤儿。


嫂子抱着她悉心劝导,“金玉,爸妈虽然不在了,但你还有大哥大嫂,我们永远是你的家人!”


有了嫂子的陪伴,金玉逐渐走出痛苦,为了报答大哥大嫂的养育之恩,她只能加倍读书。


皇天不负有心人。


2014年,金玉考上了西安外国语大学


1994年,陕西12岁男孩捡女婴,辍学把她养大,还娶妻当她“娘” - 天天要闻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陈邦定蹲在门槛上,抽了半包烟,妹妹考上大学,是好事,但学费又让他愁的不行。


金玉不愿加重家里的负担,考虑很久后,咬咬牙,一狠心,“哥,我不上大学了,我去打工。”


从不发火的陈邦定,头一次对金玉发了火,“你再说一遍!学费不用你操心,我就是拼了这条命,也要把你供成文化人!”


嫂子也劝金玉,“你是咱家头一个大学生,只有读大学,才有出路,你可千万别犯傻!”


1994年,陕西12岁男孩捡女婴,辍学把她养大,还娶妻当她“娘” - 天天要闻

金玉深知,读大学的机会来之不易,上大学后她把自己活成了机器,一刻不敢放松。


除了上课外,一有时间就去做兼 职,只为给家里减轻负担。


可命运似乎,就爱跟陈家开玩笑,再次给了这个家致命一击。


一次做完兼 职回来,金玉突然胃痛得厉害,第 二天更疼了,嫂子知道后,赶紧送她去了医院检查。


1994年,陕西12岁男孩捡女婴,辍学把她养大,还娶妻当她“娘” - 天天要闻

胃癌晚期”4个字,像一把刀,扎得金玉鲜血淋漓。


“为什么是我?我才24岁,我还没来得及报答哥哥嫂子的恩情!”


知道手术费要20几万后,金玉一把扯掉输液管,逃离医院。


被哥哥逮着时,是在火车站。


“我不治了,我不能拖垮这个家!”


陈邦定抱着金玉,嚎啕大哭,“金玉,哥求你,咱好好治,现在医学这么发达,一定能治好!哥从来没求过你什么,你答应哥!”


1994年,陕西12岁男孩捡女婴,辍学把她养大,还娶妻当她“娘” - 天天要闻

金玉哭得声音都哑了,看着哥哥满是血丝的眼睛,终究还是点了点头,“好,我治!”


为了给金玉治病,陈邦定变卖家产,又借遍了亲戚朋友,但钱还是不够。


大学的老师同学们,得知金玉的情况后,纷纷为她捐款,终于凑够手术费。


手术前,金玉在日记本上写满:

欠哥哥:24年×365天=8760个黎明,

欠嫂子:15件冬衣+32双鞋+无数个拥抱


可命运,终究还是,没有放过这个女孩。


1994年,陕西12岁男孩捡女婴,辍学把她养大,还娶妻当她“娘” - 天天要闻

2次手术后,金玉的身体每况愈下,医生说,她已经没多少日子了。


金玉没有怨天尤人,能和哥哥嫂子一起生活24年,已经是命运的恩赐了,唯 一的遗憾是,没能穿上学士服毕业。


学校的老师得知情况后,在金玉的病房,为她举 行了一场,特殊的毕业仪式。


2018年3月18日,在嫂子的帮助下,气若游丝的金玉,终于穿上了心心念念的学士服,这也是她留给哥哥嫂子,蕞后的纪念。


1994年,陕西12岁男孩捡女婴,辍学把她养大,还娶妻当她“娘” - 天天要闻

之后没多久,24岁的金玉,走完了她短暂的一生。


善款还剩下10万,被陈邦定捐了出去,还成立了三秦红凤金玉基金,用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昨晚刷到1个扎心热评:"她穿着学士服笑的时候,根本不知道,那是寿衣。"


但你知道吗?


就在上个月,基金资助的第 1个女孩,考上了西外


1994年,陕西12岁男孩捡女婴,辍学把她养大,还娶妻当她“娘” - 天天要闻

当她站在当年,金玉拍照的病房窗前时,阳光正好照在,"红凤工程2004-0917"的编号上。


你看这个世界,爱真的会,自己找到出路。


这就是老陈家的故事:


一个12岁的男孩,硬是把自己活成了父亲;

一个嫂子,愣是把小姑子,养成了闺女;

一个连24岁生日都没过的姑娘,到死都在算欠了多少恩情。


他们比谁都穷,却把善良,过成了祖传的营生。


1994年,陕西12岁男孩捡女婴,辍学把她养大,还娶妻当她“娘” - 天天要闻

有句话说得好:"这世上蕞贵的债,是永远还不完的情。"


但你知道吗?


陕西商南,现在有23个姑娘,管陈邦定叫"爸"。


她们考上大学那天,收到的第 1份礼物,永远是罐奶粉,和当年小金玉喝的一模一样。


而这23个"陈金玉",也正在续写这个故事,她们考上大学时,基金会里永远存着第 1罐奶粉钱。


1994年,陕西12岁男孩捡女婴,辍学把她养大,还娶妻当她“娘” - 天天要闻

下次你再刷抖音,看见卖惨视 频,先别急着划走;


路过早餐店,给环卫工多买杯豆浆;


遇到外卖小哥爬楼梯,帮忙按个电梯。


这些随手的小善意,不就是普通人的"红凤基金"吗?


就像陈邦定说的:"善良不用钱,但要用心。"


1994年,陕西12岁男孩捡女婴,辍学把她养大,还娶妻当她“娘” - 天天要闻

是啊,这世上有2种光:一种是太阳给的,另一种是像老陈家这样的傻zǐ们,拿命点的灯。


老天爷发的牌再烂,也挡不住人心里那团火。


这团火,12岁的陈邦定烧了24年,现在,该我们接着烧下去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 天天要闻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中国日报7月7日电,以"本土根基与人类情怀"为主题的"水乡生态 文学点亮"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近日在盐城草房子文学馆举行,标志着"我心中的乐园——世界儿童文学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中共盐城市盐都区委宣传部主办,江苏大纵湖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盐都,这片位于长三...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 天天要闻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明明比长江短,为何被称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像中国一样,独占两条河流究竟有多难?黄河vs长江数据显示,黄河全长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长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长江年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是黄河574亿立方米的16.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天天要闻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不可一世的日军进逼山西“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义十分重大。1937年9月23日凌晨,八路军指挥部向115师下达了作战命令。于是,朱德电令第115师“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八路军第115师主力由红一军改编,在平型关战斗中投入...
“80后”县长戴吉国,主动投案!他曾要求下属不当反面案例“主角” - 天天要闻

“80后”县长戴吉国,主动投案!他曾要求下属不当反面案例“主角”

据云南玉溪市纪委监委7月7日消息:玉溪市华宁县委副书记、县长戴吉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玉溪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戴吉国(资料图)公开简历显示,戴吉国,男,汉族,1982年8月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国共产党党员。戴吉国历任江川县委政研室主任,共青团江川县委副书记、书记、青联主席,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