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第一位郑亲王是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三弟舒尔哈齐之子,是清代著名的满族军事家、政治家,清王朝创建者之一。他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讨,因军功受封为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执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也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他是第一代和硕郑亲王,成为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
顺治帝
6岁的顺治帝福临登基后,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辅政。担任辅政王后,他在盛京尽心辅佐幼帝,多尔衮则率领大军与明军交战。顺治元年(1644),济尔哈朗护驾进入北京。福临加封了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后接着封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叔王。
多尔衮
多尔衮死后,济尔哈朗成为朝中资历最老、地位最高的亲王。于是,他审时度势,联合诸王参劾多尔衮一党,清算了多尔衮一派。此后,他选择了功成身退,将大权归于顺治帝。福临对这位伯父非常尊敬,凡他的上疏、建议,福临都认真对待,积极采纳。
济尔哈朗晚年,身体日渐不支。顺治十二年(1655)五月初,病情加剧。福临在他临终前亲往探视,流着泪问:“叔王还有遗言吗?”济尔哈朗老泪纵横地回答:“臣受三朝厚恩,未能仰报,不胜悲痛。只希望早日取云贵,灭明桂王,统一四海。”济尔哈朗到临终,惦念的还是清朝的统一大业。福临听了伯父这番话,更加悲痛,仰面大呼:“苍天啊!为什么不让朕的伯父长寿呢?”说罢又大哭。群臣急劝福临回宫。福临出房门,又坐在王府院内大哭,许久不忍离去。初八日,济尔哈朗病逝,葬在北京西直门外的白石桥。
福临对济尔哈朗的死,悲痛不已,诏令休朝七天,赠祭葬银万两,置守陵园十户,并为他立碑纪功。
铁帽子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9位简亲王,加上8位郑亲王),该封号一直持续到清朝结束,这在清代诸亲王中是罕见的。
清代王公大臣的宅第营建,均有定制,如基址过高或多盖房屋皆属违规。郑亲王济尔哈朗就因建府殿基逾制,又擅用铜狮、龟、鹤等物件,于顺治四年(1647)遭大臣弹劾后被罢官罚款。
郑亲王府
郑亲王府邸建成后,历代袭王都对其进行了修缮或扩建,最重要的是第八代袭王德沛对花园的扩建。园名“惠园”,是京师王府花园中的最佳者。关于“惠园”的建造,还有一则故事:“邸库中存贮银数万两。王见,诧谓其长史曰:‘此祸根也,不可不急消耗之,无贻祸后人也。’因散给其邸中人若干两,余者建造别墅,亭榭轩然。故近日诸王邸中以郑王园亭为最优。”王府惠园中“引池叠石,饶有幽致”园后为雏凤楼,楼前有水池。其后为几丈高的瀑布,瀑布极为壮观,几百米外就可听到瀑布的声音。郑王府花园当年的繁华有京城花园之首之称。
郑亲王府
从清初到清末,共有17位亲王居住在郑亲王府邸,在此期间,王府曾经被清廷收回过一次,将其改赐给了另一位郡王,就得提及“辛酉政变”。
郑亲王端华
咸丰死后,朝廷主要分为三股政治势力:一是顾命八大臣势力,即咸丰临终时指定的辅助皇太子载淳治政的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其中就包括第十三代郑亲王端华;二是皇族势力,就是以恭亲王奕䜣为首的皇室亲王集团;三是帝后势力,也就是两宫皇太后。自此,三股势力便开始了较量。
慈禧太后
慈禧是欲望极强的女人,她刚刚坐上圣母皇太后的宝座,就迫不及待地揽权,进行“垂帘听政”,要掌握实权。这是个权力慈禧先让人建议,因为皇帝年幼,无法处理朝政,所以要由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遭到了辅政八大臣的坚决抵制,双方矛盾异常尖锐,甚至在朝堂上公开争吵。
奕䜣
皇室亲王是其中的另外一股势力,该势力以奕䜣为代表。奕䜣是咸丰的亲弟弟,为人机智、练达,很有才干,但咸丰在政治上却比较疏远奕䜣,而是重用肃顺等人。奕䜣虽贵为亲王,但却没有什么实权,处处受到肃顺等人的排挤,所以,奕䜣对肃顺等人也很不满。
肃顺
为了掌握更多的权力,慈禧暗中联系在京的小叔子恭亲王奕诉,以奔丧之名,赴热河与两宫密谋政变之策。奕诉在接到两宫太后的求援信号后,奕诉决定要帮助两宫太后除掉辅政八大臣,旋即返京布置。很快,他们发动兵变铲除了肃顺等八大臣,最终,慈禧夺取了清廷的最高统治权。
这一年适逢旧历辛西年,所以史称“辛酉政变”。西太后慈禧与恭亲王发动辛西政变后,第十三代郑亲王端华被迫赐自尽,郑王府被收回,将其宅邸改赐给钟郡王奕治为府。
第十三代郑亲王是道光二十六年(1846)郑亲王府济尔哈朗七世孙端华袭郑亲王。咸丰十一年(1861),端华和其弟肃顺及怡亲王载垣等八人被任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大概意思为尽心尽力地去辅佐一切政务),从而总摄朝政。端华本是个庸碌无能的人,唯其弟肃顺之命是从。不久,慈禧太后和恭亲王等人密谋发动了“辛酉政变”,在这场慈禧太后与八大臣的权力斗争中,八大臣自然输得一败涂地,八大臣被革职拿问,端华、载垣被赐自尽,革亲王爵位。相传,端华在自尽的时候死况甚惨,因为端华的身体过于肥胖,白席承受不住其重量而断裂,端华摔落在地上。第二次再吊起的时候才气绝身亡。同时,郑亲王府家产被查抄,府园被内务收回。同治元年(1862),济尔哈朗八世孙岳龄袭王爵。
郑亲王府现位于西城区西单大木仓胡同。原是明初姚广孝的赐第。清师入关后,清世祖以此第赐与开国元勋郑亲王济尔哈朗。当年的郑亲王府全部面积为80余亩,房屋900余间,为清代四大王府之一。该府建于清顺治年间,因郑亲王战功卓著,力求巍峨而超了王府规制。
郑亲王承志
从清初到清末,共有17位亲王居住在郑亲王府邸。期间,曾一度改换主人,清廷将王府赐给了钟郡王奕论,后又失而复得。同治三年(1864),恢复郑亲王世爵,同治七年(1868),袭王十四代郑亲王承志搬回发还的郑王府。
辛亥革命后,郑王后代坐吃山空,债台高筑。1925年以15.5万元将郑王府卖给了中国大学为校址,现为国家教育部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