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女性,为何将脸涂白、牙齿染黑、眉毛剃掉?原因难以置信

2020年03月18日14:42:03 历史 1729

古代人的审美跟现代人的审美是非常不同的,就拿中国古代来说,中国的唐朝以胖为美,现在很多人不能够理解。但是即使这样,大家也不会觉得唐朝的审美是奇葩的,因为这种审美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等原因。

古代日本女性,为何将脸涂白、牙齿染黑、眉毛剃掉?原因难以置信 - 天天要闻

在其他国家就不是这样了,比如中国的近邻日本,在日本,古代时候的审美让现代人都觉得非常的惊悚。比如在日本古代,女性会将自己的脸涂成白色,眉毛剃掉,将自己的牙齿涂黑,他们会认为这是一种美的象征,但是这种化妆的方法在现代人看来就跟鬼一样非常可怕。

其实这种将牙齿涂黑的化妆法叫做黑齿,不仅在日本,在中国的南方地区以及东南亚都曾经流行过。只是这种化妆的方法在其他的地区都已经失传或者是被淘汰了,在现在的日本这种化妆的方法却一直存在。

古代日本女性,为何将脸涂白、牙齿染黑、眉毛剃掉?原因难以置信 - 天天要闻

在古代的时候日本的女性并不是用化妆的材料将牙齿涂黑,而是将铁浸泡在酒或者是茶水里让它氧化变成黑色的水,再用这些水将牙齿染黑。那个时候不仅是女性,日本的男性也有这样的习惯,这个在当时是一种区分未婚女子和已婚女子的方式,只有已婚女子才会将自己的牙齿涂黑。

但是随着这种妆容的逐渐流行开来,随着日本社会的逐渐发展,日本社会到了江户时代,男性已经很少保留将牙齿涂黑的习惯了,只有一些已婚的女性和艺妓妓女才会保有这种习惯。这样一来,黑齿就成为了女性的象征甚至是美女的象征。

古代日本女性,为何将脸涂白、牙齿染黑、眉毛剃掉?原因难以置信 - 天天要闻

到了近代之后,日本政府颁布了一条法律,就是禁止女性再将自己的牙齿涂黑,民间也开始废除这种习俗了,自此之后,日本的这种黑齿文化就消失了。只是到了现代,受到复古思潮的影响,在日本的一些传统文化街上还会看到这样的风俗表演。如果现在去问一问日本的年轻人,他们是不是依旧认为黑齿是美女的象征,相信大部分日本人都会持有否定的观点,但也不排除有一些日本人依旧对这种妆法有欣赏的态度。

古代日本女性,为何将脸涂白、牙齿染黑、眉毛剃掉?原因难以置信 - 天天要闻

将脸涂成白色,其实是日本从中国学习来的。我们都知道日本人特别崇拜唐朝,不仅喜欢学习唐朝的诗书礼仪,还喜欢学习唐朝的化妆方法。日本的贵族女性看到唐朝的贵族妇女喜欢将脸画的白白粉粉的就也这样做。

但是他们在唐朝妆法的技术上也进行了本土化的创新。在日本,女性觉得越白越好看,所以慢慢就喜欢把自己的整个脸都涂成雪白雪白的,就像油彩画一样。看到贵族的女性这样做,民间的妇女也都一个个仿照,逐渐的,将脸涂成白色就成为了当时日本社会最流行的妆容。

古代日本女性,为何将脸涂白、牙齿染黑、眉毛剃掉?原因难以置信 - 天天要闻

剃眉毛这种化妆的方法其实更为常见,不仅在日本,在中国,在欧洲都曾经流行过,那幅著名的《蒙娜丽莎》画像中,蒙娜丽莎就是没有眉毛的。在中国古代的一段时间里,很多人将眉毛视为不祥的象征,所以很多女性在化妆的时候喜欢把自己的眉毛剃掉。说起原因也难以置信,她们学习的就是唐朝,不过在唐朝的时候,他们并不是将眉毛全部剃掉,而是将眉毛修成一点或者是细长的柳叶眉,这样人会显得高贵典雅和端庄。

古代日本女性,为何将脸涂白、牙齿染黑、眉毛剃掉?原因难以置信 - 天天要闻

但是日本人因为学习不到唐朝贵族妇女那种高贵的化妆方法,所以他们就干脆将眉毛剃掉,再通过眉笔重新画一条。但奇怪的是,日本的女性通常画眉毛都会将眉毛的位置抬高,而不画在眉毛原来在的地方,这就会让整个脸显得非常的奇怪甚至是恐怖,让很多中国人无法接受,但是日本人在当时却非常喜欢这种妆容。

其实不管是将牙齿染黑,将眉毛剃掉,还是将脸涂白,都是日本古代社会的传统,虽然现在很多人不能够接受,但是我们依旧要尊重这样的传统。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痛别!她走了,仅剩7人…… - 天天要闻

痛别!她走了,仅剩7人……

5月7日记者从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获悉5月7日凌晨1时许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小瑞奶奶(化名)在湖南华容县去世享年96岁小瑞奶奶1930年生于湖南华容1943年春夏之交13岁的她不幸被进村日军抓获日军将掳掠而来的女性
“铭记历史  传承艰苦奋斗精神!”九旬老人向家乡钟祥捐赠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章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 传承艰苦奋斗精神!”九旬老人向家乡钟祥捐赠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章

极目新闻记者高伟通讯员李璐 汪龙“挺高兴的,没想到我能得到这份荣誉,也为我们这个事业感到骄傲。希望以此激励家乡后人铭记历史、传承艰苦奋斗精神。”陈明秀说。5月4日,曾亲历那场伟大事业的九旬老人陈明秀回到梦萦魂牵的故乡,向钟祥市博物馆捐赠了一枚珍贵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章”。陈明秀(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