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麟征写信问徐向前:当年把我打得丢盔卸甲的同学,现在怎么样了

2025年02月19日18:32:11 历史 1077

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关麟征写信问徐向前:当年把我打得丢盔卸甲的同学,现在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文|丰川祥子

编辑|t


引言

黄埔军校的同学会,通常是老战友们喝茶叙旧,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但关麟征给徐向前的这封信,却充满了唏嘘。

他好奇,当年在卧佛寺把自己打得落荒而逃的黄埔同学蔡申熙,现在过得如何?但他得到的答案却让他沉默许久——这位智勇双全的同窗,早已牺牲多年。

这不仅是一封信,更是一段埋藏在历史深处的黄埔恩仇录。

关麟征写信问徐向前:当年把我打得丢盔卸甲的同学,现在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老同学见面在战场

1932年6月,湖北的卧佛寺,翠竹掩映,山林寂静,仿佛一切都如往常一般。但就在这片看似宁静的山野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伏击战即将展开。国民党将领关麟征率领部队大举进攻,目标直指鄂豫皖苏区。

而他万万没想到,这一次的对手不是别人,正是昔日的黄埔同学——红四军第十师师长蔡申熙!

关麟征写信问徐向前:当年把我打得丢盔卸甲的同学,现在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这不是普通的战斗,这是黄埔一期的“同学聚会”,只不过没有人穿着校服,取而代之的是枪炮和硝烟。当年在课堂上讨论战术的同窗,如今站在战场两端,生死相向。谁都没想到,曾经同吃同住的兄弟,如今见面竟然是刺刀相向、生死对决!

6月的鄂豫皖山区,正值梅雨季节,空气潮湿闷热,泥泞的山路给国民党军队的行动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但他们并不在意,因为这次行动是蒋介石亲自策划的第四次“围剿”,调集了整整30万大军,光是航空兵力就出动了4个航空队,并联合地方民团,企图彻底摧毁鄂豫皖苏区。

关麟征写信问徐向前:当年把我打得丢盔卸甲的同学,现在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关麟征作为国民党嫡系第52军的中坚力量,带着装备精良的部队自信满满,认为凭借火力优势,拿下红军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蔡申熙可不是吃素的,他的作战风格素来以机智、果敢、敢打敢拼著称,擅长以弱胜强。面对关麟征的进攻,他采取了“围点打援”战术,利用卧佛寺一带崎岖山地,将关麟征的部队逐步引入包围圈。

红军战士埋伏在山林间,机枪手榴弹已然准备就绪,等待着敌军步入死亡陷阱。

关麟征写信问徐向前:当年把我打得丢盔卸甲的同学,现在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战斗打响,红军伏兵四起,猛烈的火力瞬间将国民党军压制住。山道狭窄,部队调度困难,关麟征陷入了极大的被动。

更让他胆寒的是,蔡申熙不仅战术精妙,士兵们更是悍不畏死、以一当十,战斗力远超他的预料。顷刻之间,关麟征的队伍溃不成军,他本人也差点被击毙,只得狼狈撤退。这一仗,成了他军旅生涯中最难堪的经历之一。

蔡申熙是个天才军人

蔡申熙,1906年出生在湖南醴陵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天资聪颖,志向远大。

1924年,他考入了刚刚成立的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与徐向前、关麟征等人同窗共读。当年的黄埔军校是全国最顶尖的军事学府,学员个个都是军中精英,而蔡申熙在其中更是佼佼者。

他的军事天赋在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中逐步展现,成为部队的中流砥柱。1929年,他被派往江西东固地区,担任游击队第一路军总指挥。

关麟征写信问徐向前:当年把我打得丢盔卸甲的同学,现在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东固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他的指挥下,东固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并成功扩展,被群众誉为“上有井冈山,下有东固山”。

1930年,他奉命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出任军长,带领部队征战皖西、鄂豫皖,立下赫赫战功。同年年底,红十五军并入红四军,他改任红四军第十师师长,成为鄂豫皖苏区的核心军事将领之一。

时间来到1932年10月,鄂豫皖苏区正遭遇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蔡申熙带领红二十五军黄安县(今红安)河口镇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这是一场硬碰硬的较量,敌我双方你来我往,战况异常惨烈。

关麟征写信问徐向前:当年把我打得丢盔卸甲的同学,现在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战斗过程中,蔡申熙腹部中弹,伤势极其严重。但即便倒在担架上,他依然坚持指挥,调度兵力,亲自下达作战命令。他的身影成为了全军的精神象征,士兵们士气高涨,誓死守卫阵地。然而,终究寡不敌众,在弹尽粮绝之际,他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6岁。

蔡申熙的牺牲,让红军将士无比痛惜,他的一生短暂而辉煌,成为红四方面军乃至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耀眼的英雄之一。

关麟征写信问徐向前:当年把我打得丢盔卸甲的同学,现在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黄埔老同学的最后一封信

时间过去了48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80年,关麟征病重,在香港的病床上,他写了一封信给徐向前,信中提到:“当年进攻苏区,我曾在卧佛寺被一期同学蔡申熙伏击,差点阵亡,请问这位智勇双全的黄埔同学现在怎么样了?”

关麟征写信问徐向前:当年把我打得丢盔卸甲的同学,现在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徐向前收到信后,心情复杂,沉思良久,最终只回了一句:“蔡申熙,已于1932年在战斗中牺牲。”

这封信没有再多的笔墨,但其中的分量,却足以让人唏嘘不已。

关麟征晚年回望,才发现当年的黄埔同学早已战死,他曾经的对手、战场上的强敌,早已成为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英雄。而他自己,虽活到了1980年,却始终未能摆脱内心的挣扎与遗憾。

关麟征写信问徐向前:当年把我打得丢盔卸甲的同学,现在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黄埔一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军人,但历史的选择让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蔡申熙26岁战死疆场,成了红军的烈士;徐向前最终成为共和国元帅,功勋卓著;关麟征虽有战功,但最终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流亡香港,晚景凄凉。

这场黄埔同学的生死对决,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分野,更是时代的缩影。黄埔军校培养了许多能征善战的军人,但真正走进历史丰碑的,只有那些为人民而战、为革命奉献一生的人。蔡申熙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位,他的英魂,永远镌刻在历史之中。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有市民宣传电影《731》,女童自发留言“爱我中国” - 天天要闻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有市民宣传电影《731》,女童自发留言“爱我中国”

极目新闻记者 王柳钦5月4日,极目新闻记者在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现场看到,虽然天空飘起了小雨,但门口还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长队,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铭记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游客在雨中排起长队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入口处,有市民携带电影《731》海报进行自发宣传。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龚...
探秘秦皇陵百戏俑与青铜水禽 - 天天要闻

探秘秦皇陵百戏俑与青铜水禽

考古实证,秦始皇帝陵根据“若都邑”的理念来营建,都邑里有政治、军事,也有宫廷生活、文化娱乐。秦朝的休闲生活会是怎样的景象?5月4日,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寻古中国·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戏水禽》带你通过考古研究新成果,对秦朝文化娱乐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么人?秦始皇帝陵东南部...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 天天要闻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如果说全世界最会赚钱的人是谁?李嘉诚绝对排得上号。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前阵子那桩港口交易闹得人尽皆知,一边是国家利益,一边是家族资产,李嘉诚站哪边,大家其实心里都有点数。港口本来要卖给美国财团,还好有关部门及时叫停。
琉璃河考古队节日在岗:当“90后”遇上“3000后” - 天天要闻

琉璃河考古队节日在岗:当“90后”遇上“3000后”

房山区琉璃河镇,开满野花的草丛上,挖开了深浅不一的坑,每个都有专属的数字加字母编号。这处小型发掘现场,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东段一部分。五四青年节,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后”考古人员面朝黄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刮去层层覆土,专心致志地在“护城河”底搜寻古人留下的蛛丝马迹。安妮娜在发掘现场复核...
为了正义与和平——中国加强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征集保护工作 - 天天要闻

为了正义与和平——中国加强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征集保护工作

新华社南京5月4日电 题:为了正义与和平——中国加强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征集保护工作新华社记者郑冬睿、张晨光、陆华东摇开档案柜,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开一册苏联籍抗日航空英烈资料,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缪磊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
美国现在才知道,给中国强加的苦难越多,中国越是加速崛起 - 天天要闻

美国现在才知道,给中国强加的苦难越多,中国越是加速崛起

美国现在才知道,给中国强加的苦难越多,中国越是加速崛起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还原历史背后真相】很多人不理解,作为美国这个超级霸主来说,为何总是喜欢将苦难和威胁强加于其他国家。所以动不动就是开两艘航母战斗群过去威胁,或者极限施压,或者就是直接的战
【前沿精选】技术官僚、民粹主义和国际组织的(去)合法化 - 天天要闻

【前沿精选】技术官僚、民粹主义和国际组织的(去)合法化

前沿精选 学刊简介《国际关系前沿》是国政学人学术共同体发起创办的电子刊物,旨在述介国际关系领域具有开创性、前沿性、学理性、实证性、思辨性的研究成果,梳理国际关系领域主要期刊新近发表的学术成果,以此搭建了解国际学术前沿的便捷窗口。目前已更新至2025年第2期(总第20期)。 获取本期《国际关系前沿》全文渠道1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