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子婴上位时,在赵高的操纵下,秦朝重新变回了秦国。而且,当时已经进入秦末,反秦起义势力强大,子婴在位仅四十六天,就被刘邦俘虏了。而后,项羽攻入咸阳,子婴又被项羽所杀。
众所周知,在封建时期,每次的王朝覆灭,跟统治者都脱离不了干系。尤其是末代君主,更是最大责任方。但是,有那么几个朝代,和末代君主还真没什么关系。
有些朝代,是皇帝眼看要亡国,当即禅让皇位,决不当亡国之君。而有的皇帝,实在是无力回天。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子婴,正是后者。
这位传说当中的“秦三世”,虽然是亡国之君,但秦朝的灭亡,和他的关系还真不大。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攻入咸阳。也正是此时,秦朝这个庞然大物,也彻底宣告了终结。而秦朝的亡国之君,正是子婴。当然,秦朝的灭亡,和他的关系不大。毕竟,他只在位四十六天,存在感相当的低了。甚至到今天了,还有人认为秦朝的亡国之君,是秦二世胡亥。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照旧进行东巡。只不过,没有人知道,这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巡视。在东巡的路上,秦始皇病重,在沙丘养病。但没过多久,他就病死了。
为了避免引起动荡,也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赵高联合胡亥、李斯,共同压下了皇帝的死讯。
准确来说,避免动荡是假,为了自己的野心才是真。赵高、李斯要权力,胡亥想更进一步,他们有联手的必要性。所以,这三位来了个沙丘之变。
于是,在伪造的圣旨面前,太子扶苏自杀了,胡亥登基,成了秦二世。李斯成了丞相,大权在握。唯独赵高,看似收获最少,但是别忘了,他才是那个幕后主使。
没过多久,李斯就被赵高陷害入狱。在狱中,李斯惨遭折磨,被逼承认了谋反的罪行。结果,被判处了腰斩于市,并夷三族的罪行。
李斯死了,但秦朝的丞相,总需要有人来担任。胡亥左思右想,也想不过谁比赵高合适。赵高是他的老师,又是拥立他当皇帝的人。如此功臣,自然当配上高位才是。
就这样,赵高这个宦官,成了秦朝的丞相。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站上了权力的巅峰,成了秦朝至高无上之人。是的,即便是秦二世,在朝堂上的权威,也不一定能比得过他。
料理了李斯,在秦朝的朝堂上,也就没人能与赵高对立了。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高与胡亥的生活,就是典型的《昏君与佞臣》。
胡亥接受赵高的建议,大肆迫害宗亲,屠杀了整个秦朝宗室。而后,对皇权忠心耿耿的武将们,也没能幸免于难。蒙恬、蒙毅等人,都被赵高处死。
在一次次大清洗过后,胡亥完全掌控了秦朝。但是,胡亥的能力不足,他能掌控秦朝,说明此时的秦朝,已经不是一般的弱了。
而在胡亥的屠刀下,有一个宗室幸免于难,他就是传说当中的“秦三世”——子婴。
子婴没被处死,也不是不能理解。他不是什么嫡子,也没有什么能力,年纪也不大。而依照规则讲,他甚至无权继承皇位。这样一个人,对胡亥一点威胁也没有,何必要杀他呢?
当然,子婴的存在感,一直很低。他逃过一死,也没人去在意他。而此时的赵高,还在忙着夺权。
赵高当上了丞相,掌握了相当的权力。甚至有的时候,皇帝的权威在他这里,也没那么有用。要不然,也不会发生“指鹿为马”了。
当然,他毕竟还是臣子,不管权力多大,都要听命于胡亥的。这样的感觉,让赵高非常不爽,他想要的不是屈居人下,他要更多,比如说,胡亥坐着的皇位。
本来,赵高想要登上皇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的。但是,在秦朝末年,天下起义攻秦。这样一来,天下大乱,赵高的机会就来了。
于是,在公元前207年,在咸阳城内,上演了望夷宫之变。在这场政变中,胡亥被迫自杀,同时背上了“祸乱天下”的罪名,虽然这确实是他的锅。
在逼死胡亥后,赵高本以为,自己能坐上皇位。但是,在登基这件事上,朝中那些墙头草们,却显得意外执着。而到了这时候,赵高才发现,即便没人敢反对自己,但当面对传统礼制时,他依旧是无能为力。
没办法,赵高只能找个傀儡,让他登基,之后的事情,那就只能再想办法了。而秦朝的那些宗室,都被杀干净了,剩下的人选里,也就只有子婴了。
但是,在子婴登基前,赵高还干了件事。此时,六国遗民纷纷起义,甚至开始了复辟。赵高为了自己登基,也顺水推舟,改“秦朝”为“秦国”。
而子婴这个皇帝,名义上虽然还是皇帝,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和春秋时期的那些国君,没有什么不同。所以说,所谓的“秦三世”,并不准确。因为秦朝只有两任皇帝,到了秦二世胡亥,秦朝就没了。
而且,在赵高还活着的时候,子婴就是个傀儡,完全没有权力可言。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子婴是不折不扣的弱势方,完全受控于赵高。
但是,他却不甘心被人操控,想要挣脱控制,如果可以,最好能把赵高杀了。要知道,当时赵高不可一世的时候,子婴就已经看不惯他了。就算是旁支,那也是始皇帝的子孙,江山也是他家的,自然见不得外人乱来。
但是,他只是个傀儡,手中无兵也无权。别说是赵高了,满朝文武随便找一个,都比他权力大。此时的子婴,没有铲除赵高的能力。所以,他只能选择隐忍。
在即位之前,子婴一直很听话。子婴的表现,让赵高非常满意。一方面来说,是自己的野心即将实现。另一方面,则是看见秦王卑躬屈膝,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终于,在登基的前几天,子婴打算动手了。向外发布消息,声称自己病重,甚至不能正常出行。这个消息,可打乱了赵高的计划。在他的设想中,是让子婴登基,而后令其禅位,自己坐上皇位。
于是,他赶紧跑过去,看看子婴的情况。就在他踏入寝宫,刚打算草草行礼时,埋伏已久的韩谈出手了,他一刀就砍死了赵高。
祸乱天下,执掌大权的宦官赵高,就这样死了,死在了另一个宦官手下。在赵高被杀后,子婴拿回了大权。他下令,捉拿赵高余党,夷三族。
就这样,祸乱朝野的赵高,也被除掉了。而子婴到这时候,才正式成为一国之主。但是,已经是为时已晚了。
在子婴上位后,他也胸怀壮志,想要重整天下,做出一番大事业。但是,还没等他调兵遣将、评定叛乱呢,刘邦的大军就攻入咸阳了。
敌人的大军,已经达到自己面前了,也就没有平叛的必要了。子婴就算再有能力,也挽救不了秦朝。摆在他面前的,要么是选择投降,要么是负隅顽抗,最终死在乱军之中。
子婴很无奈,但也选择认命。于是,他下令,全军停止抵抗,开城投降。在他献上玉玺后,大秦帝国彻底灭亡了。
纵观历史,子婴除去赵高的速度,已经是很快的了。北周皇帝杀掉宇文护,用了三代人;康熙除去鳌拜,也用了好几年。相比之下,子婴的能力,已经很出众了。
甚至在他登基后,第一时间就重整朝政,想要镇压叛乱,重整山河。但是,当时的情况,只有两种走向,要么是农民起义被灭,百姓死伤大半;要么是秦朝灭亡。
而在当时,天下人都要反秦,没人能阻挡百姓的起义。而最终,秦朝也灭亡了。
从子婴登基,到秦朝灭亡,中间只隔了四十六天。一个半月的时间,放在当时,信息可能都没传出去。
而子婴的存在感低,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而且,论功劳,有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论过错,有胡亥祸乱天下,压榨百姓,还有祸乱朝野的赵高。
和这些人比起来,无论哪一方面,子婴都不出众。没有出众的点,自然也就不会被人记住。
而且,在那个乱世中,时代的主角是刘邦、项羽。有这两位明星在,更没人在意子婴了。
而在子婴投降后,樊哙曾建议诛杀他,毕竟是秦王,杀了他,肯定会得到众人的认可。但刘邦表示反对,他觉得,与其杀死子婴,不如征其为国相。
当初起义军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率先攻入咸阳,按照约定,他当称王。
既然要称王了,那就得为后事做好准备。刘邦打算这么做,是有他的原因的。一来,是向抵抗派表示:秦王都投降了,你们为什么还不投降?二来,也是告知天下,秦王甘愿做我的臣子,我才是正统。
但是,刘邦的计划还没实施,就让项羽打破了。在子婴投降一个多月后,项羽也赶到了咸阳。但和刘邦不同,项羽当即诛杀了子婴,并火烧咸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