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末年的大明朝,简直就像待拆迁的,百年老店。
明朝末年,人口拼命往上涨,学者估计,当时人口可能有 1 亿到 1.5 亿。
与此同时,土地兼并也越来越离谱,大量土地,都集中到那些权贵巨室手里了。
福王去河南就藩的时候,庄田多达二万顷,潞王在湖广等地,拿到的庄田有四万顷。
这些权贵仗着自己的政治权势,毫无顾忌地侵占官地和私田,好多农民直接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成了流民。
农民没了土地,生活直接坠入深渊,国家的农业生产也大受打击,经济基础都开始晃悠。
土地兼并太严重,钱都进了权贵巨室的口袋,可国家却收不上税,财政紧张。
当时官僚地主利用 “优免” 特权,用 “包揽”“分洒”“诡寄” 这些非法手段,减轻和逃避赋税加派。
本应该他们交的税,最后全落到自耕农和中小地主头上了。
为了应付辽东战事这些巨额开支,明朝不停地加派赋税,像辽饷、剿饷、练饷啥的。
三饷加派,一共增加赋税一千六百七十万两,比明朝每年正常税收一千四百万两,还多一倍。
这沉重的赋税负担,把普通老百姓压得苦不堪言,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国家财政紧张,连军需都供应不上,正常运转都困难。
就连前线的支柱武力 —— 西北边军将士,也陷入了极困苦的境地。
卢象升卢忠烈公,巡视九边后,给崇祯皇帝上书说:
“现在拖欠的军饷越来越多,大家都饥寒交迫。
之前好不容易借钱,买材料做的弓矢枪刀,又都拿去典当卖钱了。
好多士兵在练武场上站着,秋风冷飕飕的,饿出病的、冻僵倒地的,一个接一个。
每次点兵的时候,有的士兵只穿了件单衣,有的连裤子都没有,还有的缺少鞋袜。
我看着都忍不住掉眼泪。”
大明边军将士,他们平时连基本温饱都保证不了,甚至得卖儿卖女、典妻、乞讨,或者给将主当奴隶才能活下去。
就这么一支军队,还指望他们在战场上保家卫国、奋勇杀敌?
这也造成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作为大明的武力核心,大明边军战士,比任何人都痛恨自己的“老板”。
核心武力都这么拉垮,大明覆灭,也就是迟早的事儿。
二、精英的堕落:投敌与背叛
(一)武将倒戈,纯纯大冤种行为
明朝都快凉凉了,那些本应守护家国的武将,不帮忙撑住场子就算了,居然纷纷跳槽,跑去给满清当小弟,真就 “为虎作伥”,直接给明朝的灭亡加速了。
多尔衮入关后,在一片石之战把李自成的核心主力给打垮了,接着收降了原明朝九边的大军,从战略上,把明朝和李自成完全不放在眼里。
就凭那区区 20 来万八旗壮丁,还分散兵力到处出击,甚至同时让阿济格去攻打李自成,多铎去攻打南明。
之后,豪格进川,勒克德浑横扫湖广,博洛攻打浙江福建,都是几千真八旗带着几万伪军,一路平推,各种收编降兵。
这些伪军大多是投降的明军,在满清的指挥下到处征战,满清能快速拿下大半疆土,他们可 “功不可没”。
南明的守护者,江北四镇和左良玉部诸将,关键时候也掉链子,转头就投了清。
江北四镇有二十二万兵力,左良玉兵团更是号称百万,本是南明政权的军事大腿。
结果清军南下,江北四镇直接躺平投降。
左良玉死后,他儿子左梦庚,也带着部队归降清军 。
这些将领一倒戈,南明政权的军事力量瞬间垮掉,清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推进,大片土地轻松收入囊中。
满清统一全国的路上,这些投降武将简直是 “急先锋”,到处帮满清镇压汉人抵抗力量。
扬州十日、江阴血战、嘉定三屠,扫荡南方各省,汉八旗和绿营兵,每次都冲在最前面。
他们拿着刀对自己同胞下手,眼睛都不眨一下。
三藩起兵的时候,大半个国家都反了,清帝玄烨能打赢这场战争,靠的可不是,早就腐化的几万八旗,而是张勇的甘肃绿营、赵良栋的宁夏绿营。
这些从明末边军转化来的 “汉奸兵马”,成功维护了满清的统治。
(二)士大夫失节,节操碎一地
武将倒戈,这在军事上就是背叛,但士大夫失节,那可是文化和政治层面的 “大塌方”。
好多地方官员,清军一来,抵抗根本不存在,都抢着投降,双手把自己的权力交出去。
还有那些士大夫,真的是无耻到极点,这简直是国家的耻辱。
明代的士大夫集团,经过二百多年越来越差,坏人把好人都挤走了,最后没什么民族气节的败类,占了大多数。
好多地方官员急着投靠满清,好多读书的人一看满清还开科举,就乖乖剃头去读八股文了。
那些读书人,一看满清还搞科举,立马剃头读八股,为了在新朝代混个功名,连信仰和尊严都不要了。
李闯攻破京师,多尔衮还在犹豫要不要入关的时候,范文程跳出来帮他拿主意。
范文程本来是明朝臣子,转头就给满清出谋划策,还成了清朝开国功臣。
他帮清朝制定各种政策制度,让满清在中原站稳了脚跟。
李定国两次斩杀清王,南明中枢不想让他立大功,各种拖后腿,洪承畴却帮清廷扭转了局势。
洪承畴在明朝做到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被清朝俘虏后就投降了,还当上了清朝汉人大学士。
他不仅宣扬儒家学术,促进满汉合流,还建议清廷采用明朝的典章制度,完善清王朝的统治机器。
清军南下时,他冲在前面,为满清平定江南立下 “汗马功劳”。
郑成功镇江一战,把江南八旗全灭了,结果在南京城下,被郎廷佐等几个没名气的汉奸坑惨了,功亏一篑。
这些汉奸为了讨好满清,出卖自己国家和民族,真的让人瞧不起。
从白莲教造反到太平天国起义,又是汉人地主官僚自己组建练勇,帮虚弱的满清中枢镇压下去。
这些汉人地主官僚,本应该站在民族这边反抗满清统治,结果为了自己利益,和满清合作,成了镇压同胞的刽子手。
满清王朝每次遇到生死危机,劝他们别放弃中原,逃回东北老家的,从来不是那些昏庸的八旗贵族,而是那些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的汉人精英、官僚士大夫。
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背叛自己民族和国家,成了满清统治的忠实拥护者!
三、历史的回响:反思与启示
精英集团的堕落,绝对是大明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些武将,手里握着大军,本应该是守护国家的坚实后盾。
结果到了关键时候,他们一个个倒戈,就为了自己的私利和荣华富贵,背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帮着满清镇压自己的同胞。
他们这么一搞,明朝的军事防线一下子就垮了,无数老百姓也掉进了水深火热之中。
还有士大夫阶层,作为国家的文化精英和精神支柱,按道理得秉持儒家的道德和家国情怀,为国家振兴、民族尊严努力。
可在明末那个乱糟糟的时代,他们大多数人都没了民族气节,为了自己的仕途和利益,讨好新朝代,成了满清统治的跟班。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民族气节可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国家兴衰的重要保障。
当一个民族的精英集团没了民族气节,为了个人利益背叛国家和民族,这个民族就危险了。
我们得弘扬民族气节,培养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让中华民族一直活力满满。
同时,我们也要从历史里吸取智慧,多反思、多改进,别再走以前的错路,让国家越来越繁荣,民族越来越团结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