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二代在殉国,魏二代在谋反,吴二代在争权,到底谁该被嘲笑?

2025年01月08日13:03:07 历史 1246

263年,刘关张以及诸葛亮为之奋斗的蜀汉王朝亡了,刘关张和诸葛亮早已经仙逝多年,经历这场灭亡的是他们的二代或者三代子嗣。

蜀二代在殉国,魏二代在谋反,吴二代在争权,到底谁该被嘲笑? - 天天要闻

这些蜀二代虽然顶着父辈们的光环,但却没有被光环束缚,而是活出了自己的浪漫与英勇。


蜀国的灭亡,可以看作是蜀二代们的集体殉国。


蜀国至关重要的人物诸葛亮,终在46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儿子诸葛瞻,诸葛亮是何等聪颖伟岸之人,但诸葛瞻没有继承诸葛亮的才华,军事上更是“毫无建树”,完全就是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下。


但有一点是诸葛瞻骄傲的,那就是他的忠心。


263年,诸葛瞻率兵到达涪县之后,本应立即排兵布阵,可他却吃了不善军事的亏,没有及时占领战略要地,被曹魏军队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虽然才能上不及自己的父亲,但忠心上,诸葛瞻并不输自己的父亲诸葛亮。

蜀二代在殉国,魏二代在谋反,吴二代在争权,到底谁该被嘲笑? - 天天要闻

被曹军包围之后,面对邓艾的数次召降,诸葛瞻从来没有动心,哪怕战败之际,他毅然选择自尽以成全诸葛家的忠诚。


绵竹之战虽然是汉魏之间的最后一战,但也是诸葛瞻的成名之战。诸葛瞻之后,他的子嗣诸葛尚也选择追随父亲的脚步,以死明志。


诸葛亮留在蜀汉的这点血脉,也在蜀汉灭亡之际“荡然无存”。


除了诸葛瞻以外,蜀二代当中还有关兴张苞等人,他们皆为蜀汉而亡,或早于蜀汉,或与蜀汉同期,但没有一个是蜀汉的叛臣,全部以死彰显了父辈们的光环与忠诚。


除了名臣名将的后代以外,蜀汉当中还有众多默默无闻的二代子嗣们,以自己的生死诠释了蜀汉的浪漫。

蜀二代在殉国,魏二代在谋反,吴二代在争权,到底谁该被嘲笑? - 天天要闻

黄权之子黄崇也是蜀国二代当中足以彪炳史册的人物,他的战功没有多大,但他的忠诚让他足以在蜀汉历史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221年,刘备率军攻打东吴之际,黄权负责抵御曹魏的偷袭,但刘备的失败来的太快了,以至于黄权没有时间前线撤回蜀国。


被夹在魏吴之间的黄权回家无望,打又打不过曹魏与东吴,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向曹魏投降。


虽然沦落成投降之人,可是曹魏与蜀汉对待黄权以及其家人的态度都十分友好,黄权在曹魏一如既往的受到重用与信任,同样,他留在蜀汉的家人也得到了刘备的善待。


留在蜀汉的族人便是他的儿子黄崇,黄权被迫投降之时,黄崇的年纪尚幼,但等到成长起来之后,刘备、诸葛亮,乃至刘禅从未怀疑过黄崇的忠心。

蜀二代在殉国,魏二代在谋反,吴二代在争权,到底谁该被嘲笑? - 天天要闻

这份忠心不仅为黄崇换来了高官厚禄,更是使得黄崇能够走进刘禅的权力中心,成为常伴左右的尚书郎。


263年,诸葛瞻带兵阻挡邓艾攻击时,携带的将领当中就有黄崇,黄崇虽然算不上什么大将,但在诸葛瞻排兵布阵时还是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只可惜诸葛瞻没有采用他的计策,放弃了提前一步夺取战略要地的重要一步,这才导致了蜀汉最后一战失败。


诸葛瞻战死之后,黄崇也没有投降,哪怕有着父亲黄权为他提前铺好的路,黄崇也拒绝向曹魏投降。


黄权不是刘备草创之时的开国功臣,黄崇更不是蜀汉的世家大族,但他依然捍卫了蜀汉的浪漫。

蜀二代在殉国,魏二代在谋反,吴二代在争权,到底谁该被嘲笑? - 天天要闻

绵竹之战,黄崇横刀立马誓死与蜀汉共存亡,最后壮烈牺牲在了绵竹之战当中。


以黄崇为代表的非蜀汉世家之二代,同样用自己的方式与性命,为蜀汉集体殉葬。


蜀汉的官宦二代尚且如此卖力,作为皇族的刘家更是不遗余力。


最具代表性也是死得最为壮烈的便是刘谌,这个平时在蜀汉政权当中不显山不露水的皇子,竟然在蜀汉灭亡之时,采取了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极端措施,以捍卫刘备的遗风。


不是长子,更不是嫡出,但他却以刘备的风骨为脊梁,誓死也要捍卫蜀汉的精神面貌。

蜀二代在殉国,魏二代在谋反,吴二代在争权,到底谁该被嘲笑? - 天天要闻

面对昭烈帝的遗像,他能做的唯有将满腔的愤怒咆哮而出,痛斥自己父亲的不孝,鞭笞满朝文武的不忠,更是痛恨自己的无能。


杀妻杀子,杀光满门,引颈自尽,或许是他唯一能做的。


虽然,不是所有的蜀国二代或者三代都选择以性命捍卫已经逝去的蜀汉,但诸葛瞻、黄崇、刘谌等人,真正诠释了什么是蜀汉浪漫。


至于曹魏与东吴,虽然笑的时间比蜀汉长,但他们却只是徒劳的“活着”而已。

蜀二代在殉国,魏二代在谋反,吴二代在争权,到底谁该被嘲笑?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苦涩的荒唐 - 天天要闻

苦涩的荒唐

文革后期的73年,小学四年级时一个班级搞了一场随堂批判会,校长都来参加了,因为校长听说这个民办身份的班主任能力挺强的,让“哑巴”都开口说了话。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 天天要闻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光绪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1903年8月7日),紫禁城飘着细雨。军机大臣瞿鸿禨捧着一叠奏折疾步穿过宫门,却在养心殿前听见瓷器碎裂的脆响。殿内,慈禧太后正凝视着刑部呈报的"杖毙逆犯沈荩事毕"奏本,指尖深深掐进黄绫锦垫。 这个令帝国最高统治者震
送别!杨林德教授逝世 - 天天要闻

送别!杨林德教授逝世

据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我会第四届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杨林德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3日11时37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杨林德教授在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研究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并为推动我国岩石力学学科发展、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五万孙刘联军如何烧穿八十万曹军? - 天天要闻

五万孙刘联军如何烧穿八十万曹军?

公元 208 年冬,长江赤壁的江面上飘着细雪。周瑜站在楼船甲板上,望着西岸曹军连绵百里的营寨,手中的令旗被江风吹得猎猎作响。 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已陈兵江北,而孙刘联军仅有五万,且内部主战主和之声吵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更让他心惊的是,曹军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