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旁听数学,考试时班里的尖子生才考60分,但他却考了100分!

2024年12月29日08:23:03 历史 1935

于敏北京大学读书时,作为数学系的一个旁听生,在一次超难的数学考试中,平均分只有20分,尖子生才考60分,勉强及格,但他却考了100分。


原子弹氢弹的研究,世界第一美国用了整整7年3个月,苏联也用了6年3个月,但是我们却只用了2年8个月,而这一切,全靠没出过国门,没喝过洋墨水的于敏,他的于敏构型至今领先世界,暂时无人超越。


于敏旁听数学,考试时班里的尖子生才考60分,但他却考了100分! - 天天要闻


1926年,于敏出生在河北宁河县他的童年和少年都处于中国局势动荡的时期,在那个动荡不安,物资匮乏的年代,读书学习让他心中安稳,因此,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尤其在数理学科,天赋惊人。


而于敏之所以拼命读书,是因为他目睹着国家因为贫弱被他国欺凌,人民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他在心里立志报国,科学救国,要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把所有的侵略者赶出中国。


于敏旁听数学,考试时班里的尖子生才考60分,但他却考了100分! - 天天要闻


凭借优异的成绩,于敏考入北京大学,师从张宗燧胡宁等知名教授,于敏还是数学系的旁听生。在他旁听期间,数学系参加了一次难度极高的数学考试。


这次考试的平均分仅仅只有20分,就连平日里被大家视为尖子生的同学,也只是考了60分,勉强及格,唯独于敏,他竟然考了令人惊叹的100分。


这成绩一出,不仅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老师们也看到了他在数学领域的天赋和潜力,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他身上。


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等核大国凭借着手中的核武器,在国际舞台上耀武扬威,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压力,这时,毛主席提出:“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


当时,我国还在研制原子弹,但氢弹的研发工作也迫在眉睫,1961年,钱三强找到于敏,跟他商量想让他领导氢弹研究。


于敏旁听数学,考试时班里的尖子生才考60分,但他却考了100分! - 天天要闻


虽然于敏不感兴趣,想到国家面临的核威胁爱国主义胜过兴趣,他果断地放弃自己热爱的基础理论研究,去研究氢弹,所以他当即答应下来。


于敏旁听数学,考试时班里的尖子生才考60分,但他却考了100分! - 天天要闻


于敏深知这项任务的重要性,他在2014年的采访中说:“搞氢弹是很难的事情,所牵扯的学科很多,并且不太符合我的兴趣,但是,爱国主义胜过兴趣!”


当被问及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时,他坚定地说:“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真正的独立,我们没有另一种选择。”


于敏旁听数学,考试时班里的尖子生才考60分,但他却考了100分! - 天天要闻


然而,我国当时的科研条件极其艰苦,与发达国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科研设备陈旧落后,技术资料严重匮乏,许多关键的技术和理论都需要科研人员自己去摸索,去攻克。


尤其是计算工具的简陋,没有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科研人员们只能依靠手动计算,那庞大而复杂的计算量,常常让人算到崩溃,为了得到一个准确的数据,于敏他们只能日夜不停地计算。


为此,他们经常算得眼睛布满红血丝,手指也磨出老茧,关键是他们住在简陋的宿舍里,夏天酷热难耐,蚊虫肆虐,冬天又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即便这样,他们也从未想过退缩。


这个过程中,于敏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他带领团队成员废寝忘食地查阅资料,反复推导各种理论公式,进行了无数次的思想碰撞和激烈讨论。


于敏的专注和投入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常常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沉浸在复杂的理论推导和数据计算中,忘记吃饭。


于敏旁听数学,考试时班里的尖子生才考60分,但他却考了100分! - 天天要闻


他的这种专注精神,让身边的同事们既敬佩又心疼,有人开玩笑说他是个“科研疯子”,为了攻克难题可以不顾一切,但大家心里都明白,他是在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未来,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在氢弹研发的过程中,凭借着敏锐的物理直觉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于敏提出许多创新性的理论和方法,他大胆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了“于敏构型”。


这一构型的提出,大大缩短了我国氢弹的研发进程,从原子弹到氢弹的突破,美国用了7年3个月,苏联用了6年3个月,而我国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仅仅用了2年零8个月就成功实现了。


1967年6月17 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氢弹研究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于敏旁听数学,考试时班里的尖子生才考60分,但他却考了100分! - 天天要闻


这一惊人的成就,震惊了世界,而这多亏了于敏和他的团队,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才创造了中国氢弹的奇迹,也为我国的国家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相对于其他的科学家,于敏虽然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也没有接触到国外先进的科研环境和资源,但他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创新精神,在氢弹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他的“于敏构型”更是让我国自主研发的氢弹构型,至今领先世界,成为我国国防事业一座不朽的丰碑。


于敏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爱国者,他为了国家的利益,默默奉献自己的一生,他是众多无名英雄的缩影,为了国家的事业,默默付出,牺牲小我,成就国家的大我。


于敏旁听数学,考试时班里的尖子生才考60分,但他却考了100分! - 天天要闻


短短几十年里,我国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离不开像于敏这样的“国之脊梁”的辛勤付出。


于敏像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为了国家的事业,默默无闻,不求名不求利,将自己的心血与汗水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国家。


于敏旁听数学,考试时班里的尖子生才考60分,但他却考了100分! - 天天要闻


这种舍身忘我的深明大义,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缅怀。他们是国家的英雄,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是他们用生命和毕生所学,才换来了如今的盛世,向他们致敬!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 天天要闻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文‬/胡铁瓜‬建安十二年的深秋,新野县城外的芦苇荡泛起金浪。四十七岁的刘备站在城楼上,望着校场上整齐列阵的三千士卒,突然蹲下身揪起脚边的蒲草,在粗粝的指间捻了捻,露出孩童般顽皮的笑意。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 天天要闻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本文介绍《广西学生军》一书,借以反映抗战初期桂系军队组织发起的第二届广西学生军的情况...
朱学勤忆胡适 - 天天要闻

朱学勤忆胡适

【原题】朱学勤:胡适,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转自当代文学批评作者朱学勤 节选 | 想起了鲁迅、胡适与钱穆转载 | 《被遗忘与被批评的》胡适的一生是坚持自由主义的一生。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 天天要闻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说到歌手汪明荃相信很多朋友都认识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影视歌三栖艺人但是你知道吗?她可是地地道道上海人!5月3日汪明荃在上海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举办《DIVA演唱会》上海站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这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我准备多首上海...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开悬赏 - 天天要闻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开悬赏

为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促进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经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发布最新执行悬赏公告: 1、被执行人:朱中美,女,1990年01月19日出生,汉族,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卫楼村汪岗村民组150号,公民身份号码34011119900119 ****。 2、执...
中国男人变抢手货,边境通婚一大把,外国女人为何不顾一切? - 天天要闻

中国男人变抢手货,边境通婚一大把,外国女人为何不顾一切?

国内男同胞光棍遍地,在国外,中国男人却是抢手货。边境地带中外通婚的更是一抓一大把,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男人有什么优势,竟能让外国女人不顾一切嫁到中国呢?为什么中国男人在国内不吃香呢?一、社会地位太低说是外国女人疯抢中国汉子。但实际上,这里的“
见到朱中美(1990年出生),举报有奖! - 天天要闻

见到朱中美(1990年出生),举报有奖!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近日发布执行悬赏公告:为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促进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经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之规定,特发布悬赏公告如下: 1、被执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