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当选日本103任首相映示了什么?

2024年11月25日11:34:04 历史 1285

自11月18日听身边老兵给我讲石破茂当选日本第103任日本首相以来的数日内,不知怎么我的思绪总会自然不自然地想起日本这个国家,想日本这个国家常常会因石破茂本不想竞选日本首相了,却在选举投票现场的瞌睡打盹中,无意间被选上了的事又让我陷入深思,沉思中,回想记忆中的多位日本首相,从中分析找到石破荗能够被抬到首相位置的深层次原因。


石破茂当选日本103任首相映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田中角荣。模糊的记忆中,他是1972年担任日本首相后,到中国访问,与咱们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两国邦交,被称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少年时期的我,生活在冀南农村,那时还没有电视,但已经有了村里的广播喇叭,田中角荣的日本首相名字,那段时间让我常常从喇叭广播中听到,至今不忘。还有民间传说的老一辈领导人,以东方大国的风范免去日本二战后对华赔偿的巨额资金。


石破茂当选日本103任首相映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大平正芳。担任第68,69任日本首相,1978年首任日本首相之后,在两任首相期间,积极推动对华经贸关系,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支持咱们的改革开放,2018年咱们授予他“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被称为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政治家。加上日本实行的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步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排美国之后。


石破茂当选日本103任首相映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小泉纯一郎。2001年小泉纯一郎当选日本自民党总裁,就任第八十七届日本首相,至2006年卸任,在任期间,推行亲美政策,执意参拜供有日本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受到二战中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国家的强烈反对,导致日本与中国关系紧张。小泉纯一郎的亲美拜鬼做法,标志着日本政界一些人,在美国的挑动下,开始与田中角荣、大平正芳对华友好政策的分离,也将日本带入了军国主义复活之中。


石破茂当选日本103任首相映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安倍晋三。因其追随小泉亲美政策,2005年由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任命为内阁官房长官,隔年成为自民党总裁和内阁首相,并在2012年、2015年、2018年先后连任首相。2022年7月8日,在奈良县市内街头发表连任演讲时遭枪击后死亡。安倍晋三的被枪击身亡,表明其追随小泉纯一郎的亲美政策不得民心,也显示出日本民众对他痛恨。


石破茂当选日本103任首相映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安倍晋三身亡之后,日本政坛陷入困境,受其执政多年政治遗产的影响,他的亲美拜鬼幽灵尚存,但其国内主张脱离美国,反醒历史,走和平发展之路者大有人在,也催生了日本反醒历史,走和平发展之路势力的新发展,表明亲美政策,军国主义复活幻想在日本是行不通的,日本政界不少人头脑是清醒的。

石破茂日前无意中当选首相,也映示出,日本政界一些人已经觉醒,听美国的话,只能走当下乌克兰、以色列的老路,当美国资本家大佬的棋子,误国害民……(图源头条,特此报备)

2024年11月25日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连夜发文:美国必须坚持住,结果将载入史册 - 天天要闻

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连夜发文:美国必须坚持住,结果将载入史册

日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一、对原
美国闯大祸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彻底激怒 - 天天要闻

美国闯大祸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彻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记者爆料美政府高层作战计划群聊泄密事件后,英国、加拿大、奥地利近日均对此作出回应。CNN称,奥地利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表示,“美国的局势再次说明,我们必须考虑(建立)一个强大、自信的欧洲,走自己的路,通过自身力量从战略上确保欧洲的和平。”英国首
最后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关税来换取Tik Tok - 天天要闻

最后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关税来换取Tik Tok

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何亚东:中美双方经贸部门一直通过各种形式保持沟通,中方在关税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
普京内部讲话曝光:愿意打“百年战争” - 天天要闻

普京内部讲话曝光:愿意打“百年战争”

报道称,普京最近向俄罗斯的一批精英通报,谈判进程还要花很多时间。这是记者法丽达·鲁斯塔莫娃和马克西姆·托夫凯洛在名为“法里日报”的电子新闻简报中报道的。该新闻简报专门报道有关克里姆林宫的消息。这两名记者曾为《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和《福布斯》杂志等媒体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