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宋朝大家最熟知的是北宋和南宋,对宋朝的各个人物和故事都是耳熟能详,宋朝的文化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其实中国历史上曾有两个宋朝,在赵宋之前的南北朝还有一个宋朝,其历史地位并不比北宋差,甚至超过了南宋。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就曾经对赵匡胤的南宋和500年前刘裕的南宋做过比较,他毫不隐晦地表示最崇拜刘裕宋武帝。
刘裕的宋朝建立在公元420年,是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的朝代,国祚长达60年。因为宋朝的疆域大部分是在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的魏朝并立,所以史称南宋,500年后赵匡胤建立赵宋,史书为了区别这两个宋朝就把刘裕的宋朝称为刘宋或水宋。
公元1205年,南宋第五个皇帝宋宁宗赵扩在宰相韩侂胄的主持下积极筹划北伐。时年66岁的辛弃疾被起用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辛弃疾对韩侂胄急于建功立业草率从事的做法非常担忧,他给朝廷上书认为北伐之事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轻敌冒进,否则会吃败仗的。辛弃疾的上书没有引起当权者的重视,只命令他守好江防要地京口,其余的事不要操心。辛弃疾对此忧心忡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远眺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意境开阔激昂,悲壮苍凉,使用典故很多但都非常自然贴切。北固亭在镇江的北固山上,北固山有个甘露寺,三国时期刘备借东吴的荆州不还,周瑜向孙权献计,以其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设下美人计,诱刘备来京口联姻招亲,趁机扣为人质,以讨还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孙刘联姻弄假成真,使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辛弃疾所在的地方正是当年孙权所在之处。
这首词中辛弃疾最崇拜的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几乎都是围绕刘宋写的。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他用兵如神,战功赫赫,几乎统一了中国。他在位期间重用寒士,振兴教育,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轻徭薄赋,极大地缓和了社会矛盾。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 ,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公元422年,刘裕计划再次北伐统一中国,只可惜在筹备期间因病去世,终年60岁。后人赞誉他为“定乱代兴之君”。辛弃疾对他的事业充满了崇拜之情,才写出“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亘古名句。
宋武帝死后长子刘义符继位,这位17岁的小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国家大事一概不管。北魏趁刘裕刚死不久就举兵进犯宋朝,攻占了河南等地,举国上下人心惶惶。刘义符跟没事人似的,仍旧带领一帮少年到处游玩,两年后就被太后所废,立刘裕第三子刘义隆为帝。
刘义隆改年号为元嘉,他聪明仁厚,雅重文儒,躬勤政事,孜孜无怠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在位三十年史称“元嘉之治”。刘义隆继承刘裕北伐的政策,乘北魏与柔然交战之际征讨河南,史称“元嘉北伐”。两度大举北伐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刘义隆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却没有他爹刘裕开疆拓土的本领。元嘉二十七年刘义隆取彭城太守王玄谟陈北伐之策,非常激动,说 :“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这次草草北伐不但没能胜利反而招致北魏大举南侵,宋朝丢失了两淮大片疆土,从此国运一蹶不振走向衰落。
辛弃疾是在四十三年前由北方投奔南宋的,这四十三年中辛弃疾用刘裕的南宋和现在的南宋做了比较。他认为这次北伐非常困难,弄不好会像刘义隆那样遭到失败。仔细想想两个南宋前后500年所经历的几乎一模一样,正因为如此,辛弃疾才有这样的比较和感叹。
在辛弃疾的心里刘裕是个伟大的皇帝,只可惜他在位时间太短没有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刘裕去世时是60岁,现今66岁的辛弃疾面临同样的北伐不禁问自己:“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日夜渴望的是驰骋沙场,收复失地。但辛弃疾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他被降为朝散大夫失去了带兵的实权。而韩侂胄的北伐也以失败而告终,韩侂胄被投降派礼部侍郎史弥远、中军统制、权管殿前司公事夏震等人暗杀于玉津园。
两个南宋虽然相距500年,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一开始立志北伐,出现了兴盛的局面,但每次都是以失败结局。越是往后越是皇帝软弱无能,朝中忠臣被打压,权臣把持朝政最终灭亡。辛弃疾为宋武帝的早逝而惋惜,又崇拜他“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他苦恼的是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相比于韩侂胄,辛弃疾是小心谨慎地活着,韩侂胄掌权为岳飞为岳飞平反,给予政治上的极高地位,以支持抗战派将士。韩侂胄又削去秦桧的王爵,并把谥号改为缪丑。辛弃疾一生对岳飞连一个字都不敢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