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钟南山的母亲,被称鼓浪屿第一名媛,56岁跳海自尽,令人惋惜

2024年06月25日00:42:14 历史 1995

2020年年初,一张照片感动全国。八十四岁的钟南山乘坐高铁,奔向疫情的最中心。

她是钟南山的母亲,被称鼓浪屿第一名媛,56岁跳海自尽,令人惋惜 - 天天要闻

他再次义无反顾披甲上阵的老将,耄耋之年仍奔忙在抗疫一线,常常说:“我其实更像我的母亲。”

提起母亲,是钟南山永远不能忘记的痛处,她在特殊年代,不堪折辱跳海自尽。

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有名的廖厝,之所以称为廖厝,是因为廖家在当地颇有声望,家庭成员个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1911年,廖家喜得千金,廖家从不重男轻女,廖月琴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

她中学就读于厦门的毓德女中,因为家里有中药生意,想让她去读医科学校,没想到毕业时她执意要读护理专业。

当时的护理专业可不像现在这么吃香,在大众眼中,那就是“伺候”别人的活计。

家里人的苦口婆心,没能让廖月琴放弃,她看到报纸上的报道,战争中那么多人受伤,护士紧缺,唯一的想法就是要去学护理,去尽自己的一点力,最终廖月琴到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护理专业就读。

她是钟南山的母亲,被称鼓浪屿第一名媛,56岁跳海自尽,令人惋惜 - 天天要闻

也正是在协和,廖月琴遇见了穷小子钟世藩

钟世藩是个孤儿,9岁便到上海给人家做工,幸运的是,他有一个五叔做药材生意,一直资助他上学,他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考上协和。

钟世藩比廖月琴大10岁,加上两人身份差距很大,一直没有接受廖月琴的好意,接受新思想的廖月琴,不会因为这些世俗定义放弃。

起初,廖家也不同意他们两人在一起,甚至以不再给廖月琴生活费威胁。

最终两人冲破一切阻碍,结为连理,毕业后他们到南京定居,1936年,第一个孩子出生,这个男孩就是钟南山。

紧接着抗日战争爆发,南京沦陷,夫妻俩只得带着儿子逃离南京,到贵州安定下来。

钟世藩当时是儿科医生,工作很忙,廖月琴就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她是钟南山的母亲,被称鼓浪屿第一名媛,56岁跳海自尽,令人惋惜 - 天天要闻

钟南山小时候很调皮,成绩也不好,廖月琴并没有像如今那些鸡娃的家长一样,跟孩子发脾气,她特别善于找到孩子的优点,去鼓励他。

一次,钟南山好不容易做对一道题,廖月琴鼓励道:“南山,你看,你可以做得好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鼓励,钟南山找回自信,愿意主动去学习。

从小养尊处优的廖月琴,从来没有因为嫁人后,生活条件差而抱怨丈夫,她总是很平和,生活中的难处,好像都不能影响她,她仍旧有一颗善良敏感的心。

钟南山考大学的那一年,他有一个同学考上北大,向他借20块钱,钟南山回家便告诉母亲这件事。

廖月琴当时有点犯难,钟南山上大学也需要钱,但她并没有马上拒绝。过了两天,她把20块钱给钟南山,让他带给同学。

20块钱在当时可是巨款,多年以后,钟南山才知道,那是母亲四处东拼西凑借来的,是他们家两个月的伙食费。

这件事让钟南山更加了解母亲的善良,后来在行医治病的道路上,无数次用这件事提醒自己,善待他人。

她是钟南山的母亲,被称鼓浪屿第一名媛,56岁跳海自尽,令人惋惜 - 天天要闻

解放后,廖月琴和丈夫来到广州,廖月琴参与创建广州肿瘤医院,作为副院长,在近天命的年纪,仍然每天坚持学习苦学不辍。

就是这样一位兢兢业业,全心为病人着想的医生,在10年特殊时期,却被红卫兵批判游街,贴大字报。

钟世藩从一线被拉下来,优秀的儿科医生却只能天天在后面刷奶瓶。廖月琴也被拉去做繁重的农活。

辛苦的劳作虽然让人辛苦,但精神上的折磨更让人痛苦不堪,时不时的批斗,随处可见的大字报,红卫兵的折辱,都让人崩溃。

在这样的双重折磨下,廖月琴不堪重负选择跳海,终年56岁。

每次提起母亲,钟南山非常难受,母亲走得太突然,太年轻,甚至都没来得及好好在母亲跟前尽孝。

她是钟南山的母亲,被称鼓浪屿第一名媛,56岁跳海自尽,令人惋惜 - 天天要闻

廖月琴去世后,钟世藩将妻子的骨灰放在自己卧室12年,叮嘱钟南山,等他死后,要把两人的骨灰混合,撒入大海。

钟南山,在优秀父母的引导下,成为医学界的领军人物。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陕西四市发布一批人事任免 - 天天要闻

陕西四市发布一批人事任免

西安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一批人事任免通知6月28日,西安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一批人事任免通知。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决定:免去李西宁西安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市物流业发展办公室主任职务。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决定:免去姚开慧西安市人民政府督查专员职务。西安市公安局:市人民政府决定:...
身临“左联五烈士”最后时光,龙华烈士纪念馆迎来戏剧党课 - 天天要闻

身临“左联五烈士”最后时光,龙华烈士纪念馆迎来戏剧党课

今天,龙华烈士纪念馆里迎来一场特别的党课——以话剧《前哨》为蓝本改编的沉浸式戏剧《狱中的哨声》带领观众回到1931年的上海,身临“左联五烈士”牺牲前最后被关押的牢房,倾听他们的声音。通过这样独特的艺术形式,观众们以前所未有的视角走近历史。
蒋洁敏、白恩培、傅政华、黄兴国、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内鬼”出镜忏悔 - 天天要闻

蒋洁敏、白恩培、傅政华、黄兴国、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内鬼”出镜忏悔

6月27日晚,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政论专题片《第二个答案》。专题片介绍,党的二十大以来,截至2023年11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67万件,其中立案中管干部86人、厅局级干部3533人、县处级干部2.8万人。“这是一场压倒性的胜利,党、国家、军队内部的严重隐患正在消除,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专题片说。政知...
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 - 天天要闻

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

关于变法,这是一种较为古老的说法,其实我们离最近的一次变法也就一百多年。 到了近现代,变法一词逐渐被“改革”二字所代替。那么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现在正逐渐摆脱房地产经济,而所谓的“旧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新环境
【检察护企】瑞丽检察:以“检”之力 护“企”前行 - 天天要闻

【检察护企】瑞丽检察:以“检”之力 护“企”前行

检察护企      为有效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常态化长效机制,深入推动“检察护企”专项行动走深走实。6月26日上午,瑞丽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邵曰生到雅戈尔(瑞丽)服装有限公司、瑞丽市音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状况和法治需求。      走访...
一袋馒头换状元,贫寒学子的逆袭人生 - 天天要闻

一袋馒头换状元,贫寒学子的逆袭人生

前言在清朝,有一位出身贫寒的学子,他的人生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徐州小子,志存高远清朝年间,江苏徐州的一户贫寒农家里,诞生了一个名叫李蟠的男孩。他的家族曾有过书香门第的辉煌,但到了他这一代,已是家道中落,生活拮据。然而,贫寒并未磨灭李
1855年,黄河决堤改道,百万人丧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 天天要闻

1855年,黄河决堤改道,百万人丧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袁公博编辑|t引言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自孟津以西的流域,由于多流经山谷,自古以来改变不大,而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