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百年:以黄埔精神为旗反“独”促统,振兴中华

2024年06月17日09:04:03 历史 1879

6月16日,黄埔军校迎来创办一百周年纪念。

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所新型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走过百年历史云烟,书写下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历史记忆,其铸就的“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在当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黄埔百年:以黄埔精神为旗反“独”促统,振兴中华 - 天天要闻

△剧照

一百年前,在中华民族危亡关头,为结束军阀混战、统一中国,孙中山先生同中国共产党人一道,合力创建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演讲中,孙中山指出,开办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复兴中华、统一中国”的共同追求,成为国共两党创建黄埔军校的底层逻辑。

一百年来,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育了众多优秀的军事人才。从军校走出的大批师生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抵御外辱、捍卫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尊严,践行了“救国济民”的革命誓词和“爱国家,爱百姓,不要钱,不要命”的革命信条,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使之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在时代背景下的重要体现。

可以说,黄埔军校的百年发展承载着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认同,是宝贵的历史和精神财富。始终将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黄埔精神,更与中华民族“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精神一脉相承,赓续不绝。

正如台湾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会长丘智贤所指出的,百年黄埔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是两岸中国人共享的光荣资产,虽然两岸关系陷入低潮,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依然是两岸黄埔同学及黄埔后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黄埔百年:以黄埔精神为旗反“独”促统,振兴中华 - 天天要闻

1949年后,黄埔军校迁往台湾,并沿用“陆军军官学校”的校名,于1950年10月复校,成立第24期学生总队(接续大陆最后一期第23期),成为台湾地区陆军军官的重要培训学校从军史、军魂的角度而言,台湾地区武装源于百年前的黄埔血脉和黄埔精神,一脉相承,无法分割。

但值得忧虑的是,过去8年,作为执政党的民进党当局出于“台独”的政治目的和选举需要,对长期支持蓝营的台军人员不尊重、不信任、不重视,指责他们是“米虫”,污蔑他们出卖情报,并刻意制造社会对立和仇恨,削减他们的退休待遇。

蔡英文在任期间,对黄埔精神唯恐避之不及,仅2016年参加过1次黄埔校庆,其后都选择性地遗忘。为了“去中国化”的需要,民进党当局更妄图以1949年为界,将黄埔的校史进行切割,混淆台军的国家、民族认同,隔断两岸之间的历史连接。

赖清德上任之后,“台独”立场更为激进、冒险,大肆鼓吹所谓两岸“互不隶属”,加紧以武谋“独”和军事战备,并任命顽固“台独”分子顾立雄为防卫部门负责人,以推动军中“转型正义”为名洗涤军心,大搞军营内的“去中国化”,要将黄埔子弟发展为“天然独”以为“台独”服务,这形同否定传承百年的黄埔精神,是推动建立“台独”武装的危险步骤。

6月16日,赖清德在台湾参加相关校庆仪式时,再次鼓吹“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及“住民自决”等分裂言论,并声言不能接受“‘首战即终战’的投降主义”,充分暴露出“台独”本质及引战引乱者的丑恶嘴脸,以武拒统,敌意对抗的心态一展无遗。

黄埔百年:以黄埔精神为旗反“独”促统,振兴中华 - 天天要闻

民进党当局出于一党之私,进行政治操弄,刻意制造两岸危机,倚美谋“独”,以武拒统的做法,不仅与黄埔精神背道而驰,更是对岛内主流民意的背叛,引起岛内诸多人士的忧虑与反对。

台湾《观察》杂志发行人纪欣就指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无论是台湾老一辈退役将领还是台湾年轻军人,都不希望打仗,尤其是中国人不该打中国人,当然希望两岸关系能和平稳定发展。”

而正是基于“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和对国家统一的追求及对中华民族利益的维护,众多台军退役将领已成为岛内反“独”促统的坚定力量。

目前岛内统派的精神领袖,曾任台陆军官校校长、台军“总政战部主任”、“退辅会主委”等要职,已104岁高龄的台“陆军二级退役上将”许历农曾指出,“黄埔建军目的在追求国家统一,迄今未完成,但最后统一的目标绝不放弃”。101岁时,许历农就曾公开表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会给台湾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他更多次表示,“余生唯一愿望,就是希望早日看到国家统一。”

黄埔百年:以黄埔精神为旗反“独”促统,振兴中华 - 天天要闻

△许历农

去年,黄埔第24期生,曾任台“陆军总司令”的陈廷宠二级上将公开反对“台独”。他直言,“我大中华民族的子孙,以五千年光荣历史传统文化自豪。我是中国人,是骄傲的象征”。“(台湾地区)军队是不为‘台独’而战的。我是黄埔人,陆军官校绝不是‘台湾’的军校。反对‘台独’,朝向21世纪中华民族振兴的道路去迈进,这才是真正的黄埔传人。”

不久前,黄埔军校毕业生,台“海军陆战队”退役上将季麟连,在岛内举办的一场纪念活动中更高呼“驱逐‘台独’,复兴中华”。对此,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评价说,这“充分展现了岛内黄埔人对‘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的传承坚守,对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执着追求”。

作为黄埔一期毕业生,黄埔军校同学会首任会长徐向前元帅,在谈到如何发扬黄埔精神时曾指出,“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幸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国家要统一,是人心所向、民族意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他呼吁黄埔校友要“切记中山先生教导,发扬黄埔精神,携手合作,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贡献余力。”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在黄埔百年之际,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更需要以“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为旗帜,坚定反“独”促统,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共创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来源:海峡之声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 天天要闻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点击收听:撰  稿:段  裕、叶  刚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从驻新疆的一兵团六军选调干部组建西北军区空军司令部,那个时候人民解放军进疆部队正准备集体就地转业,很多指战员对新组建的人民空军心驰神往。六军十七师四十九团政委赵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赵予征趁着赵予征来...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天天要闻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举行唐末—五代、清、民国金银锭入藏仪式。左为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右上为清代“湖北盐厘局薛永升”五十两银锭,右下为民国时期官方造币厂生产的金锭。(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保留了船形锭的原始状态,使今人可以直观了解此历史阶段大宗商业交易的...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 天天要闻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新京报讯 据中国海警消息,作为海上禁毒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海警局以“净海”“净边”“禁毒两打两控”等缉毒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为主攻方向,重拳打击惩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动。2019年6月至今,各级海警机构海上缴获毒品8.729吨(冰毒3.066吨、氯胺酮2.136吨、可卡因2.322吨、大麻0.778...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 天天要闻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董卓,作为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军事人物,其形象在后世的文学和历史记载中往往被赋予了诸多负面标签。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尤其是《后汉书》和《三国志》等史书,可以发现董卓早年的形象与性格并非如《三国演义》中那般单一和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