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绿进沙退”背后的科技之变

2024年06月16日20:30:23 历史 5168

  走进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的腾格里锁边固沙示范性项目现场,工人们正推着一台台像拖拉机车头一样的“扎草车”铺设沙障,两片代替车轮的圆形压草刀滚过,麦草就被整齐地扎进沙地里,一个个草方格雏形渐显。

  “这片示范区有8000亩,今年我们上了30台机器固沙,一台机器一天就能扎50亩草方格,比过去纯人工效率提高了50%。”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总工程师唐希明说,扎好草方格把沙漠固定住,再栽种沙生灌木、撒播草种,等下一场雨,明年这片沙漠就能看到一片绿色。

宁夏中卫:“绿进沙退”背后的科技之变 - 天天要闻

  工人正在用“扎草车”将平铺在地上的麦草扎进地里。新华社记者刘祯 摄

  “以前扎草方格必须依靠人工,两人一组,一人铺草,一人用铁锹扎进去,费时又费力。”唐希明说,近些年来,随着治沙队伍老龄化,劳动力减少、成本上涨,原先的“人海战术”已无法满足新时代防沙治沙需求,机械治沙成为必然趋势。

宁夏中卫:“绿进沙退”背后的科技之变 - 天天要闻

  这是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防沙治沙生态示范点的一片草方格沙障。新华社记者刘祯 摄

  记者在治理现场看到,在“扎草车”上不去的沙丘上,工人们正提着一条条麦草紧密编织的刷状草绳,交叉铺在沙坡上,然后将四周和草绳交叉处固定。这种由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团队共同研发的“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沙障”实现了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草绳由机器编织生产,工人辅助铺设,比过去纯人工扎设草方格效率提高了60%以上。

  沙坡头区地处黄河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处,曾是我国风沙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上世纪50年代,老一辈治沙人在保障我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顺畅通车的实践中,创造出举世闻名的“麦草方格”固沙法,并探索出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五带一体”防沙固沙体系,在一代代人努力下,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奇迹。

  去年,“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打响,全境位于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的宁夏,启动实施腾格里锁边固沙阻击战和毛乌素流动沙地歼灭战两个示范性工程,明确2024年完成造林种草150万亩,荒漠化治理90万亩,并在工程建设中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

  扎草方格只是固沙第一步,在草方格里栽苗种草才能形成永久固沙屏障。中卫市境内的腾格里沙漠看似表面干旱,实则深层有水分,但由于流沙松散,用铁锹很难挖出深坑,树苗难以吸收到深层水分,禁不住夏季高温就会干死。

  而如今,机械化破解了栽苗成活率低的难题。记者看到一些工人手里拿着像电钻一样的工具,用长达半米的钻头顶端的卡口卡住树苗根部,垂直对准沙地,按动开关,几秒钟就能将树苗插进50厘米深的湿沙层。

  扎根基层治沙30多年的唐希明反复实验,在2017年发明出一种“干”字形铁制植苗工具,命名为“水分传导式精准型沙漠植苗工具”,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这使造林成活率提高了25%。去年起,唐希明进行技术升级,发明了第二代“电动版”,工作效率比第一代提高25%左右。

  据中卫市林草局副局长李创介绍,今年中卫市围绕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计划打造一条长约153公里、宽约10公里的固沙锁边带,总治理面积达83万余亩。如今,在科技助力下,中卫市防沙治沙的效率大幅提升,绿色版图正在腾格里沙漠不断延伸。(记者马丽娟、刘祯)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闻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代吴称帝建国,国号为齐。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 天天要闻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影响深远,但类比到车圈,不免有些‘望文生义’之嫌。” 文 / 巴九灵 汽车行业似乎正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收紧。 带动这种氛围的,是一则寻不见来源....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闻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据媒体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显示,德国政府计划加快国防采购,以便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该文件称,德国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绝不能因过于复杂的采购程序或冗长的授权流程而失败”,同时警告称,俄罗斯的军事目标可能不仅仅是乌克兰。此前德国总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项预算框架,预计德国的军事总开支将从2025年的950...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无论特朗普是否会出现在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就全世界来看,正义必胜!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九三阅兵仪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共同社记者如此问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上周国新办介绍了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情况和安排。你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天天要闻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在中国收紧稀土产品对外出口的背景下,作为资源贫国的日本决定“出道成为稀土生产国”,而他们的目光则聚焦于海底资源。据日经亚洲7月1日报道,日本计划于明年1月正式启动首个从近海矿床开采稀土矿物的试点项目。但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在日本的相关报道中,似乎连篇累牍地都在强调有望解决“有无”,却无人在意“成本”。...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 天天要闻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今年11月,曾经的八路军女战士付瑞芝将迎来百岁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战斗中的烽火硝烟,抗战岁月无疑是浓墨重彩且令人铭记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东临沂苍山县(今兰陵县)涌泉村。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闻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说长安的荔枝,我大吴越的杨梅表示不服。 当真不服。明朝的李东阳称杨梅“价比隋珠”,因为在京城想吃到它实在不易——荔枝运到京城,不过是“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