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鬼子”变成违禁词,动了谁的利益,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2024年06月16日12:22:11 历史 140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日本鬼子”变成违禁词,动了谁的利益,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 天天要闻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近日,一股令人匪夷所思的风潮在部分短视频平台,悄然兴起。

起因是许多网友发现,自己在短视频平台的作品标题、评论等都莫名其妙地被打上了“违禁词”标签。细细一看,所谓的“违禁词”竟然是“日本鬼子”。

网友们对此感到十分疑惑,愤怒不已。

这个国人用了几十年的,对日本侵略者的蔑称,怎么竟然成了“违禁词”了呢?

“日本鬼子”一词,毫无疑问表达了人民抵御外来侵略者的决心,以及维护民族尊严的勇气。

这样的一个词语被列为违禁词,究竟是因为触碰了谁的利益?又是谁在背后推动?

“日本鬼子”变成违禁词,动了谁的利益,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 天天要闻

“鬼子”中的“鬼”,是什么意思

许多人认为,“日本鬼子”中的“鬼”,是用来形容日本侵略者的残忍、暴戾。

然而实际上,“鬼”字在该称呼中还有着其他的含义,“鬼子”这个说法,更是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我国古代的著名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中,便已经出现了“鬼子”一词:“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

“日本鬼子”变成违禁词,动了谁的利益,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 天天要闻

这里的“鬼子”,可以理解为“鬼儿子”的意思,是对对方的一种蔑称。这时候的“鬼子”,跟现在我们说的“日本鬼子”中的“鬼子”意思相近。

后来,人们也经常能在《聊斋志异》、《搜神传》等作品中见到“鬼子”一词。

其中有时候指妖魔鬼怪,有时则指人和鬼共同生育的胎儿,其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到了明朝时期,我国海防遭受倭寇侵扰不断,由于倭寇身量短小,但穷凶极恶,便有许多民众和海防官兵将他们称为“鬼”。

“日本鬼子”变成违禁词,动了谁的利益,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 天天要闻

清朝末年,由于两次鸦片战争大清封闭已久的国门被迫打开。当时的西方列强将中国当作他们的殖民地,在全国各地设立了租界,并将一些本国人迁移了过去。

中国老百姓大多从未见过西方人,在他们眼里,这些鼻梁高耸、眼窝深陷、黄发绿眼的洋人,与志怪小说中所描述的“鬼”尤为相似。

“日本鬼子”变成违禁词,动了谁的利益,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 天天要闻

于是渐渐的,老百姓中便出现了“洋鬼子”这个说法。

这一称呼的形成,既受民间传说故事的影响,也是中国老百姓对于外国侵略者憎恨、恐惧的一种表达。

之后,“鬼子”这一说法便成为了中国民间的习语,用来统一称呼“洋人”,也就是欧洲的外国人。

可如今,“鬼子”这个词却又变成了专门用来称呼日本侵略者的蔑称,这又是为何呢?

“日本鬼子”变成违禁词,动了谁的利益,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 天天要闻

“鬼子”为何专称日本人

要说起“鬼子”这一称呼为什么变成了日本人的专属,还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在甲午海战开战之前,当时的中国民众对日本已经咬牙切齿,将他们称为“东洋鬼子”。

“日本鬼子”变成违禁词,动了谁的利益,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 天天要闻

开战之前,日本要求清政府派遣一位大臣前往日本,进行双边谈判。这位大臣不是别人,正是晚清的著名官员——李鸿章

这时的日本,已隐隐有吞并中华,扩张版图之野心。

叫李鸿章前来,也并不是为了议和,而是为了当着全世界记者的面,狠狠羞辱这位清廷代表人物。

“日本鬼子”变成违禁词,动了谁的利益,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 天天要闻

李鸿章到达日本后,双方随即开始进行谈判。谈判结束后,按照国际惯例举行了记者招待会。

此时的日方代表,便开始了羞辱中国的“表演”。

照例回答完国际记者的问题后,日本代表便懒洋洋地搬出了早就准备好的问题,想要刁难李鸿章。

“前几天我们国家有人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却至今没人能对出下联。不知被称为礼仪之邦的贵国,可有人能对得出啊?”

只见两边的日本官员拿出一张白绢,上面赫然写着: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这上联,实不可谓毫无水平。

从文字技巧上讲,前两句的后两字均是首字的拆分,而之后的“琴瑟琵琶”,又恰好对应了后面的“八大王,并居肩头上”。

从语句含义上看,这一上联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中国的敌意,和想要“踏平中国”的野心。

而李鸿章一见此联,毫不犹豫,挥手便写就了下联:

“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日本鬼子”变成违禁词,动了谁的利益,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 天天要闻

此下联一出,现场记者一片叫好:这下联不仅对仗工整,语义上更是毫不留情地回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

李鸿章回国后,他对对联的事情也在国内广泛流传。从此,“鬼子”这一称呼,便几乎与日本人绑定了。

在后来的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大肆屠杀平民、掠夺财物、奸淫妇女,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为了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和团结一致的民族力量,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界,开始广泛使用“日本鬼子”这一称呼,用来唤起人们对侵略者的警惕和对抗的决心。

随着抗日战争的持续和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这一称呼逐渐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成为了对侵略者的普遍称呼。

“日本鬼子”变成违禁词,动了谁的利益,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 天天要闻

而在当今中国人的心目中,“日本鬼子”既是对罪恶侵略者的羞辱和唾弃,也是对英勇抗日者和牺牲烈士的纪念和怀念。

这个称呼也随着那段壮烈而悲痛的历史,一起刻进了中华儿女的“DNA”里。

那么又是何人暗中操作,将“日本鬼子”列为违禁词,意图将这一段历史从中国民众的心中抹去?

“日本鬼子”变成违禁词,动了谁的利益,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 天天要闻

“精日分子”因何产生

其实很多日本人,并不那么排斥“日本鬼子”这一称呼。

一方面,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不同,“鬼”并不完全是阴险可怖的形象,日本人也并不排斥被称为“鬼”。

另一方面,由于“子”在日语中常用做昵称后缀,导致许多日本人并没有觉得受到侮辱,反而觉得“日本鬼子”这一称呼很可爱甚至创造了“日本鬼子”的漫画形象。

“日本鬼子”变成违禁词,动了谁的利益,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 天天要闻

可见,“日本鬼子”这一称呼,并不被日本人排斥,真正排斥这一称呼的,只有中国国内直到今日还残存着的“精日分子”,也就是“精神汉奸”。

所谓“精日”,全称是“精神日本人”。在他们眼中,尽管自己出身中国,在精神上却认为日本才是自己的祖国。

这种人放在几十年前,难逃被群众唾沫淹死的命运。然而讽刺的是,现今的“精日分子”,有许多是身居高位,深处要职的人员。

“日本鬼子”变成违禁词,动了谁的利益,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 天天要闻

为什么在这片曾遭受过日本践踏的土地上,竟然会出现“精日分子”?

又是为什么,这些“精日分子”居然能够获得如此高的社会地位。

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便是自我国改革开放时就已经开始的“文化入侵”。

改革开放后,日本向我国输出了一系列带有潜在意识形态的文化制品。

除此之外,当时的“中日友好政策”也让一部分未经历过抗日战争的民众对日本产生了较好的印象,敌意随之消除。

之后,前往日本留学、工作、旅游的中国人也逐渐增多。

问题就是,在那个经济建设刚刚起步的时代,有能力接触日本文化产品,或者去日本旅游的人,本身就属于社会中占据资源优势的群体。

因此,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精日分子”,除了教授学者,便是社会名流。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占据着社会资源优势的人。

这些人自认为是“日本的子孙”,无时无刻不竭力维护日本的形象。

也只有他们,才会对“日本鬼子”这一称呼有如此大的反应。

“日本鬼子”变成违禁词,动了谁的利益,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 天天要闻

结语

关于禁用“日本鬼子”一词的争议,既牵动了历史的伤痛、文化的记忆,也刺痛了中华民族的情感神经。

在小小的事件背后,我们不得不防范“精日分子”们试图洗白日本罪行、抹除民族记忆的行为,必须牢记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和伤痛。

诚然,在这样一个多元、包容的社会中,人们对于历史的认知、文化的表达、跨国关系的处理都需要更多的理解、尊重和包容,哪怕是面对有着血海深仇的日本。

然而,只有通过深刻的反思、理性的沟通,中日两国才能找到一条尊重多元、传承文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道路。

“日本鬼子”变成违禁词,动了谁的利益,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 天天要闻

参考文献

中国知网:《世说新语》“鬼子敢尔”论考

“日本鬼子”变成违禁词,动了谁的利益,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 天天要闻

中国知网:北洋舰队1891年访日及其影响

“日本鬼子”变成违禁词,动了谁的利益,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 天天要闻

中国知网:“精日现象”的本质透析与引导策略

“日本鬼子”变成违禁词,动了谁的利益,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 天天要闻

中国知网:关于“精日”现象的反思与应对

“日本鬼子”变成违禁词,动了谁的利益,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 天天要闻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明明比长江短,为何被称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像中国一样,独占两条河流究竟有多难?黄河vs长江数据显示,黄河全长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长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长江年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是黄河574亿立方米的16.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天天要闻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不可一世的日军进逼山西“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义十分重大。1937年9月23日凌晨,八路军指挥部向115师下达了作战命令。于是,朱德电令第115师“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八路军第115师主力由红一军改编,在平型关战斗中投入...
“80后”县长戴吉国,主动投案!他曾要求下属不当反面案例“主角” - 天天要闻

“80后”县长戴吉国,主动投案!他曾要求下属不当反面案例“主角”

据云南玉溪市纪委监委7月7日消息:玉溪市华宁县委副书记、县长戴吉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玉溪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戴吉国(资料图)公开简历显示,戴吉国,男,汉族,1982年8月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国共产党党员。戴吉国历任江川县委政研室主任,共青团江川县委副书记、书记、青联主席,共青...
第三次世界大战?《红色警戒:世界战火》震撼登场,32个国家开战 - 天天要闻

第三次世界大战?《红色警戒:世界战火》震撼登场,32个国家开战

大家好,我在游戏荒的时候,经常会打开那些经典游戏,玩上一局感觉非常爽。尤其是《红色警戒2》,即时战略玩法紧张激烈,多人战斗和战役都十分出色,现代战争手段也相当丰富。可由于年代久远,很多玩法已经烂熟于心了,打来打去没有新鲜感。最近,有网络大佬基于《红色警戒2》开发了全新的PC版《红色警戒:世界战火》MOD,...
国手+2!贵州两名文物匠人摘全国文物技能奖 - 天天要闻

国手+2!贵州两名文物匠人摘全国文物技能奖

全国文物职业技能最高奖颁奖了!贵州两名“手艺人”凭实力当“国手”!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7月6日,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结果揭晓。来自贵州的选手吴胜成获木作文物修复师一等奖,滕昭玉获金属文物修复师三等奖,这也是...
死亡失踪超百人:美国得州洪灾是天灾还是人祸? - 天天要闻

死亡失踪超百人:美国得州洪灾是天灾还是人祸?

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地区因暴雨引发洪灾,截至当地时间6日,已造成至少82人死亡、约40人失踪。美国总统特朗普6日表示,得州洪灾是“百年一遇”“没人预见到”。得州向来洪水多发,然而为何这次灾情如此严重、伤亡如此巨大?在这场悲剧后,美国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这次洪水造成如此大伤亡,有天灾更有人祸。特朗普签署“重大灾...
日本天皇首访蒙古国,专程祭奠日军亡灵,这让中国人很不舒服 - 天天要闻

日本天皇首访蒙古国,专程祭奠日军亡灵,这让中国人很不舒服

前言正值二战结束后80周年,应蒙古国邀请,日本天皇德仁首次对蒙古国进行访问,蒙古国对此给予高规格接待,邀请日本天皇夫妇出席“那达慕大会”的开幕仪式,并参观多个景点和日本投资项目。祭奠亡灵背后7 月 9 日清晨,天皇夫妇的车队悄然驶入乌兰巴托
民国将领之川军青翰南 - 天天要闻

民国将领之川军青翰南

(本人橱窗里面有很多关于民国历史书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创作最大动力。)民国时期,四川军阀熊克武打败另外一个军阀刘存厚后,熊克武就控制了四川军政大权,而熊克武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就不断排挤其他派系的将领,最终四川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