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唐玄宗不干涉,任由哥舒翰固守,唐军能在潼关挡住安禄山吗?

2024年03月06日17:55:20 历史 1457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中,唐朝玄宗时期是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而面对着这一时代的考验,有一个关键的决定或许可以左右历史的走向。这个决定涉及潼关哥舒翰安禄山之间的博弈,然而,假若唐玄宗选择不干涉,任由哥舒翰坚守,唐军是否能在潼关成功挡住安禄山的猛烈进攻?

这是一个关于军事策略、历史分岔口的引人入胜的命题。在这个历史的拐点中,我们将深入研究唐玄宗的干预与不干涉之间的权衡,剖析如果哥舒翰固守,唐军是否有望在潼关成功抵御安禄山的进攻。这个抉择的不同,可能会带来怎样迥异的历史结局?

若唐玄宗不干涉,任由哥舒翰固守,唐军能在潼关挡住安禄山吗? - 天天要闻

"任用懦夫,必败无疑"

公元753年,哥舒翰已升任河西节度使,位高权重,却因某些原因与权倾朝野的杨国忠结下梁子。当年的哥舒翰,作为久经沙场的将领,虽武勇过人,却难掩纵情酒色的人性弱点。755年,一场中风,令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就在这时,叛将安禄山举兵反唐。形势危急,玄宗只得再次启用哥舒翰,授其先锋兵马元帅之职,率领二十万大军驻守潼关。然而出关时,主帅旗杆突然折断,多少令哥舒翰心生不祥之感。加之身体抱恙,他一再称病,意欲推脱。

若唐玄宗不干涉,任由哥舒翰固守,唐军能在潼关挡住安禄山吗? - 天天要闻

可惜,唐玄宗对这位久疏战阵的将领,似乎有着过高期望,不顾其军务棘手,身体虚弱,硬是催其出征。于是,哥舒翰只得将军中事务匆匆交代给手下三员大将,却因此埋下军心不稳、无斗志之患。

从一开始,朝中就有识之士对此决策心存疑虑。以哥舒翰目前的状态,真的能担此大任吗?玄宗若能察其虚实,改任能臣,或许历史将会转向另一个方向。

若唐玄宗不干涉,任由哥舒翰固守,唐军能在潼关挡住安禄山吗? - 天天要闻

"固守潼关,以逸待劳方为上策"

公元756年5月,叛军势如破竹,眼看就要直逼东都洛阳。危急关头,哥舒翰率大军在潼关一带驻扎。他很快看出,若与叛军正面交锋,唐军必处下风。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固守此地,不失为长久之计。

一来,安禄山主力仍在河北,难以及时增援。二来,他在河北的占据区,也面临颜杲卿兄弟率起义军反扑的威胁。若唐军牢牢把守潼关,势必牵制叛军主力,令其腹背受敌,内外交困。

洞悉其中利害,哥舒翰进驻潼关后,即刻修筑防御工事,坚壁清野,显然是要长期据守的架势。安禄山看穿了他的意图,于是设下骗局,故意放出弱兵于陕郡,佯装可欺,实则伺机设伏。偏偏这一诱兵计,竟被唐玄宗误以为叛军势衰的征兆。

若唐玄宗不干涉,任由哥舒翰固守,唐军能在潼关挡住安禄山吗? - 天天要闻

"穷寇勿追?达者见机"

躁动的军心,往往需要一个理由,一个出战的理由。公元756年5月,玄宗接到探马急报:叛将崔干佑驻守陕郡,兵马不足四千,且"皆羸疲"。君臣二人均不知,这正中了安禄山的调虎离山之计。

从军事角度看,眼下正是叛军虚弱之际,若能乘胜追击,必能一举歼敌,扭转战局。然而,有识之士如郭子仪李光弼,却敏锐察觉到其中陷阱。他们极力劝阻哥舒翰不可轻举妄动,只需稳守潼关,伺机而动,定能等来叛军溃败。

若唐玄宗不干涉,任由哥舒翰固守,唐军能在潼关挡住安禄山吗? - 天天要闻

然而,西京长安内,哥舒翰的按兵不动,却成了杨国忠眼中钉、肉中刺。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担心这位兵马大元帅野心渐炽,若不趁早铲除,异日恐为唐室之患。

如此谗言,着实令人不齿。若哥舒翰真有此心,带着二十万大军,直捣长安,易如反掌。他之所以固守不出,正是为了避免正面对战的损失,等待叛军内部溃散的最佳时机。

若唐玄宗不干涉,任由哥舒翰固守,唐军能在潼关挡住安禄山吗? - 天天要闻

"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之道"

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对安禄山这等老谋深算的叛贼,正面对抗,未免以卵击石。反观潼关天险,唐军若能利用地形,长期坚守,不战而屈人之兵,方显兵家之道。

此时的郭子仪、李光弼,正率兵在河北与叛军主力周旋。他们连战皆捷,叛军腹背受敌,骑虎难下。只要哥舒翰按兵不动,牵制叛军主力,待郭、李二人攻下范阳,直捣叛军老巢,叛军军心必然动摇,到那时再图歼灭,唐军必能旗开得胜。

世事无常,意外频发。就在唐军形势一片大好之际,玄宗信了杨国忠的谗言,一意孤行,执意命哥舒翰出战。一个帝王,一念之差,竟葬送了整个盛世。

若唐玄宗不干涉,任由哥舒翰固守,唐军能在潼关挡住安禄山吗? - 天天要闻

"兵败如山倒,痛哭出潼关"

公元756年6月初四,使者的催战檄文接连而至。面对皇帝不可违抗的命令,哥舒翰内心几近崩溃。他痛哭流涕,带着必死的决心,率军冲出潼关。而迎接他的,是早已设下埋伏的叛军。

狡猾如崔干佑,故布疑阵,诱敌深入,又以奇兵钳制,前后夹击。加之叛军燃放迷烟,唐军方向尽失,哥舒翰被当场擒获。二十万大军,折于潼关,死伤殆尽。

仓皇逃窜回潼关的,仅剩八千残兵。从这一刻起,局势急转直下。不久,长安沦陷,玄宗被迫西逃。如此惨痛的代价,换来的是盛唐梦的破碎,是大唐伟业戛然而止的哀鸣。

若唐玄宗不干涉,任由哥舒翰固守,唐军能在潼关挡住安禄山吗? - 天天要闻

结语:"盛唐,已成绝响"

乱世之中,不乏豪杰并起,奸佞当道。一个昏聩无道的君主,一次错误的决策,足以葬送社稷,毁掉无数将士的忠魂。若非有郭子仪、李光弼等忠臣的力挽狂澜,大唐早已不知沦落何处。后世之人,每每想起"若哥舒翰据守潼关,安史之乱是否还会爆发"这般假设,无不唏嘘不已。

可历史没有如果。即便平定了安史之乱,盛唐的根基,早已悄然动摇。藩镇割据,节度专权,终成积重难返之势。乱世之中,盛唐的余晖,已成绝响。山雨欲来风满楼,可怜一代盛世,竟葬于君臣一念之差。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什么叫“出五服”?“五服”是哪五服? - 天天要闻

什么叫“出五服”?“五服”是哪五服?

1⃣️小时候听老人讲:五服就是五代人,从孙子、儿子、父亲、爷爷、曾祖父排列、2⃣️如果在祭祀祖先活动上,四世同堂的多见,五世同堂的少见,从前的百姓都有族谱,祠堂内摆满了各代的牌位,五服以内有每年在家中祭祀供奉祖宗的活动,五服以上的祖宗是众人
探访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部分坍塌 正加快抢险和维修 - 天天要闻

探访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部分坍塌 正加快抢险和维修

6月16日6时至17日6时,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稔田镇遇持续性特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6月17日凌晨2点40分,有着“客家第一祠”之称的李氏大宗祠东西两侧两列横屋坍塌,受损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座无重大损毁,无人员伤亡。图为6月20日,相关部门和文物专家陆续前往李氏大宗祠查看坍塌情况。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云南保山市长陈锐因病逝世  简历从官网撤下 - 天天要闻

云南保山市长陈锐因病逝世 简历从官网撤下

大皖新闻讯 6月20日,一则云南保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锐已于日前离世的消息引发了关注。大皖新闻记者就此咨询了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证实,消息属实,并称陈锐系因病逝世。陈锐的简历已从官网撤下6月20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陈锐的简历已从保山市人民政府官网撤下,而在该官网搜索关键词“陈锐”,显示的...
两尊明代金佛差点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卖行员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观赏石获刑 - 天天要闻

两尊明代金佛差点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卖行员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观赏石获刑

利用拍卖行员工身份,将货主委托的拍卖品低价雇人夹带运输进出境,6月20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四中院获悉,近日,北京一名拍卖行员工因走私多件拍品获刑。值得注意的是,该名员工走私的拍品中,有两尊明代金佛,该案也是北京首例以走私文物罪判决并成功从我国香港地区追回文物的案件,有力打击了走私犯罪,保护了国家文...
赖清德叫嚣“拒统”,称首战即终战是投降论述 - 天天要闻

赖清德叫嚣“拒统”,称首战即终战是投降论述

在意识到自己的“520”演说引起了两岸巨大震动之后,“台独”头子赖清德就开始想尽办法撇清自己的责任。但这些表面功夫只能用来糊弄不熟悉中文表达的西方媒体,当赖清德面对岛内民众时,露出的则是另外一幅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