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中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原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沈醉和原军统临澧特训班副主任余乐醒可能只了解一半:沈醉认为吴敬中是一个很精明的投机者,余乐醒知道吴敬中跟他一样,都是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的叛徒。
吴敬中是不是投机者、叛徒,最后毛人凤也没搞清楚:他在南京逮捕了吴敬中,正准备严刑拷问,结果接班已成定局的小蒋打来一个电话,吴敬中就笑眯眯地扬长而去,跟保密局脱离了关系。
小蒋之所以给毛人凤打电话捞出吴敬中,是因为他们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不但同届而且同班,老同学有难,小蒋自然要出手。
历史上的吴敬中原名吴景中,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所以咱们也没必要给他改名字了。吴敬中在电视剧《潜伏》中有很多反常之举,这也是他被怀疑为潜伏者“雪山”的主要原因之一。
实事求是地说,余则成的潜伏技能实在算不上高明,在保密局天津站,他至少露出了五个破绽,连比较缺心眼儿的马奎都能发现余则成可疑,老谋深算的原临澧特训班高级教官、学员一大队二中队政治指导员吴敬中怎能毫无察觉?
咱们之所以将吴敬中称为“临澧特训班高级教官”而不提“青浦班”,是因为青浦班其实只办了一个月,如果余则成只是青浦班学员,那么他根本就没学到多少特工技能——那个班原本是要为军统在上海组建的万人别动队培养营连级军官的,巷战的技能学了一点点,特工技能还没开始教。
吴敬中是可能在上海的军统特训班当教官的,因为当年在上海办了青浦、松江两个特训班,总主任是戴笠,青浦班负责人是余乐醒,松江班负责人是谢力公,这两人跟吴敬中一样,都是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后当的叛徒。
据沈醉回忆,当年有相当一部分“叛徒”是假叛变真潜伏,其数量之多,不管是戴笠、郑介民还是唐纵、毛人凤,大家都拿不准手下哪个处长是潜伏者——原军统局行动处少将处长程一鸣,已经在1964年公开了身份,如果毛人凤没有在1956年挂掉,也会在1964年被气死。
毛人凤没能成功审讯吴敬中,倒还不至于气死:你们蒋家丢了江山都不心疼,吴敬中是不是卧底、是抓还是放,太子说得算。
吴敬中从1950年开始,就离开了谍报界,毛人凤也被削权后郁郁而终(有史料说他是被蒋家父子吓死的),于是吴敬中的真实身份,就没有人再关心了。
吴敬中不再搞特工,对小蒋没了威胁,而且他也不像沈醉那样善于写回忆录,所以我们能查到的吴敬中作品,也就是没叛变前写过一篇关于党校建设的文章,好像他叛变后就丢掉了笔墨,再也不肯留下片言只字了。
吴敬中没写回忆录,但是对他的“名言金句”,读者诸君却大多耳熟能详:时间像一头野驴,跑起来就不停; 鬼知道不算什么,人比鬼还鬼啊;眼下是大换妻的时代,抗战太太换成胜利夫人是很时髦的;蒋宋孔陈家里有多少钱啊,所以他们愿意革命,咱革命是为什么呀?凝聚意志,保卫领袖,这八个字我研究了十五年,结果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吴敬中看破世情常有隽语,那些话基本都是有感而发,要论“人间清醒”,别说保密局天津站,就是整个军统(保密局),比吴敬中还能认清形势的将军级特务也不多:军统中将文强和张严佛、三剑客沈醉徐远举周养浩和二十多个处长、站长在战犯管理所学习了十年到二十五年,只有吴敬中眼见天津不保,也不管毛人凤会咋想,抢了一架飞机,一溜烟就跑回了南京。
徐远举和周养浩是被沈醉“拖住”并“交了出去”而没有逃掉,这件事他们在回忆录中有描述,但是沈醉和文强还是有机会溜走的,但是他俩总认为自己不会败得那么快,或者认为临阵脱逃有点不好看,所以一直拖到枪口顶在脑门上,才悔之晚矣。
吴敬中没有像沈醉那样“著作等身”,不是没得写,而可能是不想写、不可写:写回忆录不如做买卖赚得多,他的很多事情,也未必都可以公开。
吴敬中没写回忆录,不代表他没有文化,那篇现在还可以查到的党校论文,证明吴敬中理论水平很高,他能被选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可见其地位和能力都不低。
吴敬中绝对不是没文化,我们在《潜伏》中看到的吴敬中简直算得上一个“哲人”,他的很多话,都能让咱在笑过之后品味出别样的道理。
就是这样一个“有文化的少将特务”,却好像说出了一句很“没文化”的话,他和陆桥山、余则成“欣赏”从马奎家里抄出来的一幅山水画,上面有两句题词,吴敬中很轻蔑地嘲讽了一句:“峨眉峰,还(两字口头禅)独照,颇具浪漫主义气质啊!”
马奎没有吴敬中“收藏文物”的爱好,余则成也未必能在那么短时间把这件不好淘换的东西放进马奎家,所以极有可能是吴敬中“忍痛割爱”,从自己的“藏品”中挑选了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东西,然后让陆桥山去发现。
吴敬中这句话当然不是嘲讽马奎,因为他知道马奎是个倒吊三天控不出一滴墨水的夯货,他笑话的,是“雪山千古冷独照峨眉峰”的作者,也正是这句话,让我们对吴敬中的身份产生了怀疑:有文化的吴敬中怎么说出这么一句“没文化”的话?他是真不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还是一时失言说出了卧底的心里话?
有文化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雪山千古冷,独照峨眉峰”出自凯申先生的《游峨眉口占》——凯申不但是吴敬中的最高长官,还是他同学小蒋的老爹,于公于私,吴敬中都不该如此嘲笑。
吴敬中不但嘲笑,还带上了骂人的口头禅,如果老凯申听了吴敬中的话,肯定会让小建丰跟这个同班同学绝交:我这辈子,就写了这么两手拿得出手的诗,还被你的同学如此蔑视。
以吴敬中的精明老道,在研究了老蒋十五年后,不可能不知道“雪山”与“峨眉峰”典出何处,他那句“颇具浪漫主义气质”,实际是嘲笑老蒋没心没肺——那首诗写于1935年7月27日,当时正值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的战局转折关键时刻,老蒋居然跑到峨眉山耍猴去了!
老蒋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当过红军的吴敬中对此应该深有了解,现在看到老蒋这首诗,前尘往事涌上心头,吴敬中下意识地表示了对老蒋的蔑视。
我们细看吴敬中履历,就会发现他绝对知道“雪山千古冷独照峨眉峰”出自老蒋笔下,他如此嘲讽,肯定是另有深意。
吴敬中在私下场合,毫不掩饰他对蒋家的轻蔑和厌恶,在他的“名言”中,有很多是调侃四大家族和老蒋本人的。
读者诸君都知道戴笠原名叫戴春风,他改名为戴笠也有典故,吴敬中嘲讽老蒋的“峨眉诗”,也可能是肺腑之言。睿智的读者诸君比笔者耳聪目明,肯定也能从中看出玄机:在您看来,老蒋这两句诗的意境和水平如何?吴敬中如此笑骂着嘲讽,能否说明他就是比峨眉峰级别更高、对老蒋不屑一顾的潜伏者雪山?吴敬中这句“没文化”的调侃,能否气死老蒋吓死毛人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