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差点亡国,还妄杀忠臣于谦,为何死后还能得谥号“英宗”?

2024年02月08日15:45:15 历史 1533

前言

当我们翻阅明朝历史,不难发现一位具有争议性的君主——英宗朱祁镇。他在位期间发生的“土木堡之变”,不仅是他个人历史上的污点,更是整个大明王朝的耻辱。

然而,这位在世时决策频频失误的昏庸之君,死后却被他的儿子宪宗赐予“英宗”的谥号。这与历史事实似乎格格不入,值得我们深思。

朱祁镇差点亡国,还妄杀忠臣于谦,为何死后还能得谥号“英宗”? - 天天要闻

操之过急 的北伐决定

当时正值正统十四年,蒙古联军大举侵犯边疆,明军参将吴浩不幸阵亡。噩耗传到京城,朝野震惊。大太监王振正专权摄政,他劝说年仅23岁的朱祁镇仿效永乐宣德两朝的北伐先例,亲征蒙古。

作为帝国的龙兴之地,北京必不可少。然而操之过急的北伐决定,无异拿整个王朝的命运冒险。当时朱祁镇刚刚即位,内政外交都十分薄弱。突如其来的边患无疑增加了统治的难度。而他轻举妄动的北伐决定,更是雪上加霜。

作为摄政的王振,其军国大事的经验又岂能与成祖永乐、宣宗弘治相提并论?可正值壮年而又莽撞的朱祁镇,竟一时兴起听信了王振的建议。明明国家正处多事之秋,他却将十余万大军和朝中重臣带离京城,出征遥远的蒙古。

朱祁镇差点亡国,还妄杀忠臣于谦,为何死后还能得谥号“英宗”? - 天天要闻

王振的权谋 最终酿成巨祸

当初明成祖选择迁都北京,其目的就是为了镇守蒙古,防止边患。然而当真正的边患来袭之时,正统帝却亲自带兵出征,造成了严重的政治空虚。

王振以权谋驱使朱祁镇出兵的决定,终究酿成了巨大的国家灾难。或许,正如后人所言,这次出征本就是王振一手导演的闹剧。他想借出征的机会进一步掌控朝政大权,却支撑了整个王朝的衰败。

值得思考的是,此时的朱祁镇是否已经被王振牢牢控制,难以再作出理智判断?还是,这位年轻的君主本性就意气用事、不食人间烟火?这些疑问或许永远无人知晓答案。明朝自此风雨飘摇,失去了应有的定力和稳重。

朱祁镇差点亡国,还妄杀忠臣于谦,为何死后还能得谥号“英宗”? - 天天要闻

土木堡:明朝的耻辱

身处深秋的漠北戈壁,寒风凛冽。在这里,明军遭遇了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大败之下,不仅损失了十几万优秀部队,还有六十多名朝中大员战死沙场,其中包括太师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重臣。更为致命的是,朱祁镇自己也被俘虏,成为了瓦剌部的人质。

一个强大的帝国,竟然让天子被外敌所擒。这无疑是整个明朝历史的耻辱。更令人唏嘘的是,当时的太子朱见深只有两岁,难以承担起保卫河山社稷的重任。弘治年间辛苦经营的局面,转眼间土崩瓦解。

朱祁镇差点亡国,还妄杀忠臣于谦,为何死后还能得谥号“英宗”? - 天天要闻

也先趁火打劫 京师濒临陷落

土木堡大败的消息传到京城,朝野为之震惊。而胜利的蒙古军队并未就此罢手,而是继续向明朝心脏地带推进。 他们利用俘虏的正统帝作为人质,向明朝施加巨大的心理压力。明军四面楚歌,首都危在旦夕。

此时也先为首的瓦剌军队,正在积极谋划夺取明朝故地。翰林院侍讲徐珵提出迁都南京,放弃北京的建议。如果真实施这个决定,大明河山社稷就再无复辟的机会。而负责统帅的王振早已土崩瓦解,难再发挥作用。京师保卫战,几乎成为明初中兴的最后希望。

朱祁镇差点亡国,还妄杀忠臣于谦,为何死后还能得谥号“英宗”? - 天天要闻

护国英雄于谦 的淬火重生

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护国英雄于谦挺身而出,径直走上了为国捐躯的道路。他与兵部尚书王佐交好,深得景帝器重,之前曾大力整顿军纪,深受将士爱戴。面对骑兵突入的边患与日俱增的压力,他选择迎难而上担起重任。

这位出身书香门第的文臣,脱下长袍,披挂甲胄。他不顾自己身体欠佳的病况,整日奔波在军中督战,与士卒同甘共苦。多次率领明军与瓦剌殊死决战,大破敌军。借由拉拢景泰帝及重臣,他的政治手腕与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之前那个强硬倔强的于谦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经过淬火的将帅。

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英勇善战的于谦形象。正是他坚定的意志、果断的行动挽救了明朝的危局。要是没有他挺身而出,历史的走向不知会是如何。

朱祁镇差点亡国,还妄杀忠臣于谦,为何死后还能得谥号“英宗”? - 天天要闻

英宗被俘 宪宗的夺门政变

土木堡之变之后,瓦剌势力占尽优势,英宗仍被扣押在蒙古草原。而在京城,景泰帝正式登基,明朝出现两朝并立的局面。景泰的朝政被称为“景泰中兴”,而七年后的1457年,英宗终于被救回,并密谋复辟......

经过英宗被俘多年,此时的宪宗早已不是从前的储君之位。他同英宗一样,有着自己的野心与政治手腕。1457年正月,宪宗在大内密谋,发动了一场史称“夺门之变”的政变。他带人攻入景帝的永乐宫,将景泰帝废为郕王。随后,朱祁镇复辟为帝,是为英宗复辟。

得势复辟的英宗,着实"忘恩负义"。他将大恩人于谦和景泰帝一同囚禁入狱,最终于1457年下令杀害。此举毁灭于谦护国的功劳,更使英宗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法抹去的污点。这样一位昏庸无道、忘恩负义的君主,又如何配得上英宗的称号?

朱祁镇差点亡国,还妄杀忠臣于谦,为何死后还能得谥号“英宗”? - 天天要闻

儿子宪宗包庇之谎 谥号之争

在英宗复辟后的统治期间,他任用了一批贤臣,政局有所好转。这也算是他所剩无几的政绩。而当英宗在1464年暴毙之后,其子宪宗即位,“天顺之治”初现曙光。

也许是为了掩饰英宗一生的错失与昏庸,宪宗在谥号的取名上下了功夫。他在礼部和翰林院的协助下,最终将朱祁镇谥为“英宗”。对于谥号的争议,重臣李贤撰写《英宗实录》为英宗正名,杜撰事实歪曲历史。这无疑是宪宗为自己的父亲进行的死后包装和粉饰。

在我们的历史记忆里,英宗这个称谓充满讽刺意味。一代昏君误国,亏欠国家社稷;一生修行不足,最终酿成祸乱。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光的长河不因一个渺小的个体而停摆脚步。明朝开国之初积蓄的雄厚国力,亦在这位昏君手中旗帜鲜明的走向衰落。

朱祁镇差点亡国,还妄杀忠臣于谦,为何死后还能得谥号“英宗”? - 天天要闻

结语:他为何被谥“英宗”?

直到今日,这样的疑问仍然值得考量。对于英宗这一矛盾的称号,后人自会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或许,这正是我们在翻阻历史长卷时,必须正视的一些问题吧。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闻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韩国政坛那可是热闹非凡,就像一场大戏,一出接着一出。当地时间 4 月 4 日上午 11 时 22 分,韩国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总统尹锡悦被罢免,判决立即生效。这一下子,尹锡悦可就从高高在上的总统宝座上跌落下来了,不仅失去了总统权力,各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 天天要闻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最近这国际局势啊,那真叫一个风云变幻,热闹得很。特朗普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对中国发起了关税大战,这一来可就搅得全球经济的池水是波涛汹涌。可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咱中国一改之前相对温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剑”,那反击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给震住了。与此同时,在美国国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 天天要闻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最近这国际局势,因为美国的关税战那是闹得沸沸扬扬。特朗普大手一挥,对全球发动关税战,这一回,咱们中国可不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地反击,直接“手术刀”变“利剑”,给美国来了个狠狠的回击。更让美国没想到的是,欧盟 27 国也紧跟其后,准备对美国反制,这可把特朗普气得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 天天要闻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特朗普所发起的全球贸易战,打了全世界所有国家一个措手不及,特别是由他本人所规定的所谓“基准税”更是离了大谱,因为如果叠加美国先前向其他国家征收的关税来算,总关税已经超过了70%。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特朗普的“关税武器化”较之于他的第一个任期,变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连夜发文:美国必须坚持住,结果将载入史册 - 天天要闻

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连夜发文:美国必须坚持住,结果将载入史册

日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一、对原
美国闯大祸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彻底激怒 - 天天要闻

美国闯大祸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彻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记者爆料美政府高层作战计划群聊泄密事件后,英国、加拿大、奥地利近日均对此作出回应。CNN称,奥地利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表示,“美国的局势再次说明,我们必须考虑(建立)一个强大、自信的欧洲,走自己的路,通过自身力量从战略上确保欧洲的和平。”英国首
最后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关税来换取Tik Tok - 天天要闻

最后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关税来换取Tik Tok

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何亚东:中美双方经贸部门一直通过各种形式保持沟通,中方在关税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