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AO景
编辑| 照雪下玉关
“不要带我的遗骨回家乡,就让她在台湾吧……”
1950年11月8日,萧明华在台湾英勇就义,年仅28岁。牺牲前朱明华毫不畏惧,整理好衣服和头发,从容留下绝笔,要把遗骨留在台湾。
直到32年后,萧明华的遗骨才从台湾移送到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安葬。那么萧明华是怎么被抓的?当初她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遗骨留在台湾?
萧明华从小就是读书的好苗子,21岁时就考进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这所学校文学氛围浓厚,很多文人墨客都在这里任教,而萧明华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可以说如果萧明华没有走上革命的道路,凭借着她的文学造诣,肯定会是一位著名作家。
然而萧明华看到国家正处于危急存亡之秋,社会动荡不安,就连女大学生也不能幸免于难,萧明华深刻认识到在当时那样的社会环境下,教育是不能救国的。
恰好在此时,萧明华认识了中共地下党负责人朱芳春,萧明华深受朱芳春的影响,毅然加入了我党地下工作小组。
1948年初,当时萧明华正临近毕业,她曾经的老师台静农邀请她到台湾任教。萧明华认为当时蒋介石已经决定退守台湾,如果此时自己前往台湾任教,一定可以打入敌后,为我党提供情报。
党组织很快批准了萧明华的申请,就这样萧明华带着对家乡亲人的无限眷恋和对革命的忠诚远赴海峡的对面,然而她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
萧明华到台湾之后在台湾师范学院任教,不久之后,组织上又安排朱芳春以萧明华丈夫的身份前往台湾,协助萧明华开展工作。
而大陆这边,中国人民解放军很快就占领了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一行也已经退守台湾。
此时萧明华和朱芳春接到组织分配下来的任务,要不惜一切代价获取军事情报,以确保大陆方面顺利解放,而他们也将这项任务完成的十分出色。
萧明华主要是负责联络工作的,白天除了在学校授课之外,萧明华还要四处奔波,与其他地下党员交流情报,晚上萧明华就将白天得到的情报进行整理,然后再传递给大陆,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这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要时刻警惕敌人的怀疑和搜查。
就这样,从1949年12月到1950年1月,在这短短两个月里,萧明华和朱芳春两个人就送出了6次重要的情报,这对于我军解放沿海诸岛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而退守台湾的蒋介石如惊弓之鸟,随后宣布全岛戒严,国民党开始四处清查我党地下人员。
1950年2月4日这天,萧明华和朱芳春正在师范学院的宿舍里,为萧明华三哥庆祝生日,谁知这个时候竟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的萧明华顿感事态有异,便立刻让朱芳春带着重要的物件从后门离开。朱芳春走后,萧明华从容不迫的打开大门,门外来的是两位从未见过的陌生男人。
“请问有什么事情吗?”
“于非教授在家吗?想请他参加实用社会心理学讲座。”当时朱芳春化名为于非。
“他不在家,你们可以进来等他。”萧明华非常冷静地与两位陌生男人周旋。两人进屋后东张西望,到处看了看没有什么发现,便离开了。
此时的萧明华知道自己已经被敌人盯上了,其他同志表示既然你被盯上了就应该立刻撤离。
但萧明华却表示如果自己现在就走,肯定会惊动敌方,到时候恐怕朱芳春就逃不了了。
就这样,萧明华按兵不动,一直呆在师范学院的宿舍楼里。
第三天深夜,萧明华被台湾省保安司令部的人关进了监狱。在临走前,萧明华做了最后一件事,就是将窗户外晾衣杆上的衣服取了下来。
这是她和于非提前商议好的,如果晾衣竿上晾着衣服就说明是安全的,如果没有衣服就说明已经暴露了。
萧明华被关押在人称“阎罗殿”的台湾省保安司令部保安处,看守们对她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包括电椅、老虎凳、捆绑起来吊着打,还不允许她睡觉,试图以此来磨损她的意志,让她说出我党的情报。
而萧明华凭借着超于常人的意志,经受住了无尽的折磨,始终坚贞不屈,没有透露我党的任何消息,她还郑重地向敌人宣告:“我是一个拥护共产党、拥护革命、支持共产党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者。”
萧明华在狱中被折磨了近9个月,但她依然坚定着自己的信仰,在她的心里,革命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她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敌人没有办法,决定杀害萧明华。
1950年11月8日,萧明华写下绝笔:“不要带我的遗骨回家乡,就让她在台湾吧……”萧明华相信总有一天,台湾一定能够解放,回到祖国的怀抱,所以只要是自己的祖国,葬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随后萧明华被带到台北马场町刑场,她用尽全身的力气挣脱了士兵的挟持,跑到高处大声喊道:“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
行刑的侩子手被吓到了,拿起枪对着萧明华胡乱射击,最终萧明华英勇就义,走完了她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
1982年9月16日,萧明华烈士的遗骨被送回到大陆,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墓碑的背面没有写萧明华的生平,只有战友朱芳春(于非)写得三个字“归来兮”。
“碧血洒宝岛,魂兮赋归来!”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回我们如今幸福安定的生活,而我们定不会辜负先辈们的期望,相信总有一天,台湾岛也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