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今年以来菲律宾在仁爱礁问题上一直很活跃,频繁挑战中国底线,向非法坐滩的破船输送补给和建材,企图加固这艘破船,以达到长期非法占有仁爱礁的目的。
对于菲律宾的做法,中国一直都很稳,一面派出海警船拦截菲律宾船只,人道主义补给可以上船,建材绝对不行。另一方面,中方通过外交渠道发声,敦促菲方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准则》,尽快拖走破船。
能看出来,对于仁爱礁问题,中方一直不急不躁,非常有底气。因为我们清楚,这已经是菲律宾最后的手段了,而我们远远不到亮底牌的时候。

对于菲律宾,我们根本没必要动武
菲律宾是由众多岛屿组成的国家,在政治结构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权。虽然中央政府在马尼拉拥有主导权,但地方政府,如卡加延省这样的地方单位,也拥有自己的行政自治权。
这种结构有助于快速响应地方需求并促进区域发展,但也会导致政策协调上的挑战。
吕宋岛北部卡加延省曼巴省长最近的举动,就表现出了与中央政府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的分歧。他邀请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参与本地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新国际港口、机场和铁路建设。他提议在北部港口城市阿帕里修建一处国际港口,在修建一个3000米跑道的民用机场,希望中国能帮助修通两地之间的铁路。

这一举措无疑有助于卡加延省的经济发展。但是,在中菲领土争议比较尖锐的情况下,曼巴的这些提议,显然和菲律宾中央背道而驰。
根据菲律宾统计局(PSA)的数据显示,卡加延省的经济增长在过去几年一直处于菲律宾平均水平之下。出于经济发展的急迫性,曼巴希望在吸引外资方面,中国能够为卡加延省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通过与中国合作可以加速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增长注入更多活力。
曼巴省长明确表示,希望与中国“好好谈一谈”。在他看来,通过务实的经济合作,能够缓和甚至解决菲中之间的紧张关系。这种态度能得到一些民众和地方企业界的支持,但会遭到菲律宾中央政府的反对。
这就导致,菲律宾政府与地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在对待中国的立场上产生巨大分歧。

换一个思路来看,仁爱礁也是菲方转移国内视线的手段
小马科斯自2022年当选总统以来,就面临着重重国内挑战和政治矛盾。首先是贫富差距的激化和普遍的社会不公情况。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0年菲律宾的基尼系数为42.3,显示出较高的收入不均衡水平。贫困率在2022年已达到16.7%。
国内对于菲律宾政府处理与中国关系的方式亦有争议,一方面菲律宾希望从中国那里引进更多投资,另一方面则担心过度依赖可能影响国家主权,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此外,菲律宾政府还面临着国内的暴力和恐怖主义威胁,特别是在棉兰老岛和其他南部地区。
还有悬而未决的粮食问题,小马科斯在竞选时承诺会将粮食价格打下来,但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兑现。
国内问题如此严峻,菲律宾政府有可能利用民族主义情绪,特别是在领土争端等敏感问题上,来转移国民的注意力。实际上,类似的策略并不罕见。历史上多次出现政府利用外部威胁来加强国内凝聚力、分散国内不满情绪的例子。在民族主义情绪的激发下,民众往往会暂时放下国内矛盾的关注,转而团结起来面对外部“敌人”。

今年以来,,菲律宾国防部多次表示对中国在南海的行动表示关切,同时突出了中国船只在仁爱礁附近的活动。这些声明很快得到了菲律宾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议,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民众对国内问题的不满。
所以对菲律宾来说,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敌人”,既能帮助菲律宾转移内部矛盾,中国处于对外问题上的大度和包容,也不会将这些冲突演变为大规模冲突,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安全的“敌人”。
但是,菲律宾内部并非一条心,像曼巴省长这样的地方行政长官为数不少,都希望能拉进与中国的关系,发展本地经济。中国一方面拉拢这些地方势力,另一方面通过外交手段施压,一拉一打,连消带打,就解除了菲律宾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