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益澧是湖南湘乡人,与曾国藩系同乡,同时他也是由镇压农民起义起家,湘军出身以军功官居一方督抚的34人当中的一住。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现将这36人位列如下:1、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曾国藩;2、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3、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左宗棠;4、湖北巡抚胡林翼;5、安徽巡抚江忠源(湘军鼻祖,楚勇创立者);6、新疆巡抚刘锦棠;7、陕甘总督杨载福;8、署两江总督彭玉麟;9、广东巡抚郭嵩焘;10、陕甘总督、两江总督曾国荃;11、湖南巡抚、湖广总督、两广总督李瀚章;12、湖北巡抚、安徽巡抚李续宜;13、江西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刘坤一;14、江西巡抚、两江总督沈葆桢;15、湖南巡抚、广西巡抚潘鼎新;16、两广总督、直隶总督、云贵总督刘长佑;17、湖南巡抚、两广总督毛鸿宾;18、江苏巡抚丁日昌;19、山西巡抚、安徽巡抚、广西巡抚王之春;20、贵州巡抚田兴恕;21、云南巡抚刘岳昭;22、贵州巡抚刘蓉;23、广东巡抚许振祎;24、浙江巡抚、陕甘总督杨昌浚;25、山西巡抚、两江总督李宗羲;26、署湖南巡抚庞际云;27、两广总督、闽浙总督何璟;28、广东巡抚蒋益澧;29、湖南巡抚陈宝箴;30、安徽巡抚唐训方;31、江西巡抚、两江总督李兴锐;32、广西巡抚、广东巡抚倪文蔚;33、湖广总督涂宗瀛;34、署安徽巡抚李孟群。
上述诸人,不管他们是忠是奸或恶但皆是一时之人杰。其中这位曾任广东巡抚的蒋益澧,尽管他在湘军组建之初就是湘军中的一员,而且还屡建功勋,但由于他的性格不为曾国藩所容,虽然他亦曾与李续宾齐名,并为湘军得力的悍将,最终却成了曾国藩弃用之人。如果不是左宗棠慧眼识珠,及时启用了在家闲居的蒋益澧,就没有蒋益澧这位日后为国建功立业的一方大员。
湘军组建之初,作为湘乡人蒋益澧便加入了湘军。但由于性格的原因,蒋益澧在军中发展缓慢,虽然他作战勇猛,但数年间仅擢为知县。罗泽南在世时,蒋益澧与李续宾皆为罗泽南器重的部下。
罗泽南战死武昌城下时,曾国藩命自己喜欢的李续宾为其部统帅。蒋益澧素与李续宾不睦,虽然他在湘军再陷武昌时立有殊功,本身亦擢为知府,但他素知曾国藩专宠李续宾,所以他便借机告假还乡,曾国藩当即照准。
咸丰七年(1857年),广西再次发生农民起义,由于当地官员防守不力,起义军先后占领了柳州、平乐、庆远等地。其声势虽远逊于太平天国运动,但也严重的影响了广西的局势。
面对危局,广西巡抚劳崇光紧急求助于湖南巡抚骆秉章。骆秉章便请左宗棠出面,邀请在家闲居的蒋益澧出山。
为此蒋益澧从家乡新募1500人,同时带着骆秉章配给他的永州绿营兵3700人杀向广西。
蒋益澧不愧是罗泽而调教出来的湘军悍将,虽然他部下仅有五千余人,但在他的正确指挥下,仅用月余便打败了拥有数万人马的起义军,同时收复了被农民起义军攻占的诸城。
消息传到北京,咸丰帝大喜,当即提拔蒋益澧为道员,并加按察使衔,留广西候补。
咸丰九年(1859年),死灰复燃的起义军在北走灌阳,与另一股起义军汇合后,一时又声势大振,兵锋直指广西省城桂林。
蒋益澧闻报,当即率部下向桂林方向挺进。但他还在途中时,由于蒋益澧于人情世故处理久缺的原因,他竟然被广西学政李载熙秘密告状,朝廷便以“贻误战机,冒饷贪功”的莫名其妙的罪名被革去按察使衔。
蒋益澧皆在平乱从没想到升官发财,他赶到桂林时,已经被他打怕的农民军便闻风遁去。
农民军虽然逃走,可蒋益澧自然不会放过他们。于是他带着几千湘勇乘胜追击,先后拿下农民军占领的昭平、平乐、浔州等地。至此广西之乱基本平定,而蒋益澧亦因此功直升广西按察使。
左宗棠创建楚军以后,特别向骆秉章请求将蒋益澧调至自己的军中。
蒋益澧在湘军时因为个性等原因,不但为曾国藩所不容,就是素以雅量著称军中的胡林翼亦不得意他,就因为有共性,左宗棠偏偏喜欢蒋益澧这样的人。
关于这一点,《清史稿》明文记载说:“益澧少戆急,曾国藩、胡林翼素不满之,而左宗棠特器重。”
同治元年(1862年),已任浙江巡抚的左宗棠向朝廷力荐蒋益澧为浙江布政使,蒋益澧受命后再回家乡招募新兵8000人。
人员招齐时,蒋益澧便带着这些人赴广东,在得到两广总督劳崇光配齐的武器与军饷后,蒋益澧当即率领他们由广东奔向浙江战场。
到达浙江前线,蒋益澧在浙江按察使刘典的配合下,于浙江兰溪裘家堰以少胜多的大败太平军李世贤部,就连李世贤亦几乎被蒋益澧活捉。
太平天国覆灭后,左宗棠奉命以闽浙总督的身份去福建攻打太平军残部。临行前,左宗棠向朝廷举荐蒋益澧署浙江巡抚职,代表自己治理战乱后的浙江。
蒋益澧在浙江两年,浙江在他的精心治理下,成为当时经过战乱的东南诸省中重建工作最好的省份。
有关蒋益澧浙江的重建工作《清史稿》是这样赞誉的:“疏陈善后事宜,筹闽饷,濬湖汊,筑海塘,捕枪匪,又覈减漕粮,酌裁关税,商农相率来归。增书院膏火,建经生讲舍,设义学,兴善堂,百废俱举。东南诸省善后之政,以浙江为最。”
正因为蒋益澧治理浙江的成绩,经左宗棠再次力荐,蒋益澧于同治五年(1866年)取代郭嵩焘成为广东巡抚。
蒋益澧一上任就大行兴利除弊之政,但他的改革触及了守旧官员的切身利益,尤其是裁减关税4万两,撤销大量的收税丁胥,同时还为中国商人与洋商争利,这种种举措令即得利益者为之侧目,均欲将他去之而后快。
同治七年(1868年),两广总督瑞麟与闽浙总督吴棠联手弹劾蒋益澧,结果朝廷以蒋益澧“任性不依例案”的罪名,将蒋益澧连降两级,以按察使留任广东。随后,瑞麟又找个借口将蒋益澧踢出广东。
身心疲惫的蒋益澧不愿再在官场与那些人周旋,便借口身体有病再次回乡闲居。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已经闲居数年的蒋益澧奉命复出,但当他赶赴北京以后,却因一病不起、医治无效而去世,时蒋益澧年仅50岁。
蒋益澧去世后,朝廷念其往日之功,下诏复其官职,追谥曰“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