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三皇之一炎帝的四女儿——精卫

2023年11月09日22:05:13 历史 1267

在中国的东海岸,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只小鸟,“精卫——精卫——”地一声声叫着。它的模样像乌鸦,长了一身黑羽毛;不同的是它的头顶带着花纹,口喙是白的,脚趾则是红的。这只鸟,飞翔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黑点。但是,当海潮轰隆隆地冲上岸时,几乎所有声音都给掩盖了,只有这只黑鸟的叫声,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可以传得很远,而且听得清楚。“精卫——精卫——”于是海边的人就叫它“精卫”。

山西省长治县长子县(今上党区)在每年农历三月十八为庙会,庙会期间两县百姓都会有共同祭拜三圣公主(女娃、精卫女神)的习俗。

上古时期三皇之一炎帝的四女儿——精卫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传说炎帝成为了神农氏部落的首领以后,与赤水氏的女儿听訞结了婚。听訞和炎帝生了炎居、还生了四个女儿。

炎帝的大女儿,《列仙传》中记载:“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炎帝二女儿,有的书称她为“帝女桑”,有的书称她为“赤帝女”。她自小便很羡慕自己的姐姐,也渴望自己能成仙。有一年正月初一,她用了十五天的时间给自己在一颗桑树上做了一个大鸟巢,从此她就住在这里修道。

炎帝觉得的自己大女儿已经成仙离开了他,本来就很伤心,看到二女儿又想成仙,心里很是感到悲痛,他就用尽了一切办法,想让二女儿下来,可惜二女儿都拒绝下树。炎帝一气之下,决定名副其实地做一次“炎帝”,他命人在树下架上木材,然后放了一把火,以逼迫二女儿跳下来。可是二女儿仍然没下来,在大火中她变成了白鹊的样子升天成仙了。

太平御览》卷九二一引《广异记》:“南方赤帝女学道得仙,居南阳崿山桑树上,正月一日衔柴作巢,至十五日成,或作白鹊,或女人。赤帝见之悲恸,诱之不得,以火焚之,女即升天,因名帝女桑。”

炎帝的三女儿名叫瑶姬,她对于成仙倒是没有任何的兴趣,只是她不喜欢嫁人,不过瑶姬最后也没有结婚就去世了,葬于巫山之阳。

可是有意思的是,这个不喜欢成仙的瑶姬最后也成仙了,她死后成为巫山十二峰中的神女峰,也就是“巫山神女”。

战国楚国辞赋作家宋玉名作《神女赋》中“襄王有意,神女无情”的典故,说的便是炎帝的三女儿的故事。

《太平御览》卷二九九引《襄阳耆旧记》 :“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寔为茎之,媚而服焉,则与期。”

曹植的《洛神赋》序中明言:“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 》中咏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李白的《感兴》中称颂:“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宛转入霄梦,无心向楚君。”

孟郊的《巫山曲》中写到:“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目极横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炎帝最小的四女儿,便是神话传说“精卫填海”中的主人公女娃,也是我们今天要谈的主人公——精卫。

山海经·北山经》记载:“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列仙传》上卷记载:“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今之雨师本是焉”。

《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记载:“精卫衔微木,将以之填沧海”。

《鸳鸯赋》云:“飞飞兮海滨’去去兮迎春。炎皇之季女,织素之佳人。”

述异记》记载:“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之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

律学新说》记载:“伞盖山西北三十里曰发鸠山,山下有泉,泉上有庙,浊漳水之源也。庙有像,神女三人,女侍手擎白鸠,俗言漳水欲涨,则白鸠先见”;灵湫庙记载:“庙中塑有神女者三人,旁有女侍,手擎白鸠,俗称三圣公主,乃羊头山神之女,为漳水之神。漳水欲涨,则白鸠先见,使民觉而防止,不致暴溺。”

上古时期三皇之一炎帝的四女儿——精卫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以上史书记载,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发鸠山,其主峰海拔1647米,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城西约25公里处。

对于精卫大家都知道一个非常有名的成语“精卫填海”就是从这里来的。这里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据说,精卫本来是太阳神“炎帝”的女儿,当她还是个没成年小姑娘的时候,人们都把孩子叫做“娃”,小姑娘大伙儿都叫她“女娃”。

炎帝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不但管太阳,还管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且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神农”。于是人们就把他的两个名字连起来,叫他“神农炎帝”。神农炎帝的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他就要到东海去指挥太阳升起,一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家。女娃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爸爸不在家,她就自己玩。她常常穿着一双小红鞋跑到田野里,把很多花插在自己头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有时候,她跑到东海边上去看日出,当她看到霞光万道、光芒四射,一轮红日从海面上跳出来的时候,她喜欢极了。因此很想去看看东海以外太阳升起的地方。每次女娃看到爸爸回来,都叫爸爸带她去东海看太阳的升起,但是女娃太小了,她爸爸炎帝不能带她去。因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在东海以外几亿万里的“归墟”,那地方很热很热,小孩子受不了。

也许是东海太阳升起太壮观了,还是那神秘的归墟太吸引人了。有一次,她不听话,等爸爸走了以后,自己跳到东海里向归墟游去。游啊,游啊,起先她很快活,游得很起劲。后来越游越远,不料,一阵风浪袭来,把女娃吞没了,女娃沉入了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女娃的精魂没有死,她恨海中的恶浪,她的精灵化作小鸟,头上的野花化作脑门的花纹,脚上的小红鞋变成了红爪,精卫发誓要报仇雪恨,发誓要填没东海!她开始一天一天的工作,衔取一个小石块或是一段小树枝,然后从发鸠山飞向东海,投入到吞噬她的海面上。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持着,一定要把东海填平。大海奔腾咆哮着,嘲笑它说:“小鸟呀,你就是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精卫在高空中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我也要把你填平!”

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精卫就和海燕结成配偶,繁衍后代,让自己的精神世世代代流传下去,以继续填海的事业,直到把大海填平为止。精卫和海燕生下的孩子,雌的就像精卫,雄的就像海燕。精卫鸟一刻不停地从西山衔来石子和树枝,往东海扔。早也扔,晚上扔,今天也扔,明天也扔,即使遇到狂风暴雨,它也在风雨中穿行。

当大海发觉自己真有被填平的危险时,赶紧采取措施,把那些泥沙用潮汐推向岸边,泥沙在岸边沉淀下来,就形成了海涂。海涂厚了、大了,人们就把它匡围起来,改造成良田。人们忘不了这片土地是精卫填海而来的,就教育自己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要爱鸟、护鸟,学习精卫精神,矢志不渝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奋力拼搏。晋代陶渊明诗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有时候,精卫离水面太近了,于是大海用恶浪又一次把它吞没,可是,它仍然不罢休,还有新的精卫鸟继续来填海。精卫填海的事惊动了天神。水神共工很佩服精卫的精神,于是就降下洪水,把高原上的泥沙冲进大海,把海水都搅黄了。于是,人们把东海北部发黄的海域叫做“黄海”。

上古时期三皇之一炎帝的四女儿——精卫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还有一个传说是精卫衔石填海可能是脱胎于大雁衔枝的自然现象。

古今注》中写到:“雁自河北江南,瘦瘠能高飞,不畏缯缴,江南沃饶,每至还河北,体肥不能高飞,恐为虞人所获,尝衔长芦可数寸,以防缯缴。”

淮南子·修务训》中也写到:“夫雁顺风以爱气,衔芦而翔,以备矰弋。”意思是大雁在迁徙时会衔着树枝来躲避伤害和平衡风力。大雁衔枝的确是古来的传承,除了古代典籍。

唐代大诗人李白《鸣雁行》诗里也说:“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一一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

元代谢宗可《雁阵》诗:“渡江秋影又南征,折苇衔枚夜不惊。”衔芦或衔枝而飞的雁到了一定时候、地点,就将口中的树枝芦条抛下。想象力丰富的古人可能正是受迁徙中衔着枝条的大雁的启发,从而创作出《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

“精卫填海”属于典型的变形神话,且属于变形神话中的“死后托生”神话,即将灵魂托付给现实存在的一种物质。不仅如此“精卫填海”还属于复仇神话,女娃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但是却不慎溺水身亡,如此与大海结下仇恨,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

传说炎帝爱女女娃游于东海溺水而死。炎帝悲痛欲绝,女娃死后变为彩首、白喙、赤足的小鸟,随炎帝狩猎,绕飞林中,悲鸣声“精卫”,炎帝举弓欲射,随从禀告:“此鸟乃陛下之女所化!”炎帝心中一惊,放下弓箭,泪水盈眶,久久不能自已,许久之后才说:“就赐小鸟精卫之名吧!”。

精卫久久盘旋不肯离去。炎帝作歌:“精卫鸣兮,天地动容!山木翠兮,人为鱼虫!娇女不能言兮,父至悲痛!海何以不平兮,波涛汹涌!愿子孙后代兮,勿入海中!愿吾民族兮,永以大陆为荣!”

顾炎武:“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小小的精卫鸟,居然敢于去跟风浪滚滚的大海作对,而且前仆后继,不肯罢休,这种敢于向恶势力抗争的精神多了不起呀!人们同情它,钦佩它,给它起了种种名字,有的叫它“冤禽”;有的叫它“誓鸟”;有的叫“志鸟”;还有的没有忘记它是太阳神的女儿,叫它“帝女雀”。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它,还在东海边上立个古迹,叫做“精卫誓水处”。

古代神话《精卫填海》中说,炎帝的小女儿女娃游东海溺死后,为了报仇,便化做精卫鸟,“常衔西山之山石,以堙于东海”,这里所说的“西山”即指发鸠山。

发鸠山由三座主峰组成,奇峭的山峰逐次排列,像三尊傲立苍穹的巨人。方山峰是发鸠山的主峰,它比海拔1524米的泰山最高峰还高出120米。峰恋叠起,怪石峥嵘,云涛雾海,景色奇特。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方决定,制裁托伦蒂诺! - 天天要闻

中方决定,制裁托伦蒂诺!

据外交部网站7月1日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中方对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实施制裁。一段时间以来,菲律宾个别反华政客出于一己私利,在涉华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恶意言行,损害中国利益,破坏中菲关系。中国政府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中方决定,对在涉华问题上表现恶劣的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实施制...
香港举行升旗仪式庆祝回归祖国28周年,聚焦拼经济、惠民生 - 天天要闻

香港举行升旗仪式庆祝回归祖国28周年,聚焦拼经济、惠民生

7月1日早上8时,香港湾仔金紫荆广场举行升旗仪式,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周霁、香港特区政府高级官员、香港行政会议成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及社会各界代表出席仪式。 在活动现场,香港警察管乐团奏乐,护旗方队用中式步操护送国旗和区旗入场。随后,现场全体肃立,国旗...
中共一大纪念馆喜纳“镇馆之宝”——《周恩来手书李公朴、闻一多悼词》 - 天天要闻

中共一大纪念馆喜纳“镇馆之宝”——《周恩来手书李公朴、闻一多悼词》

今晨8时许,伴随着一大广场国旗护卫队铿锵有力的步伐和整齐划一的动作,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人员肃立致敬。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中共一大纪念馆举办的“颂歌献给党”系列庆祝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融合了庄严仪式、文艺汇演、文物见证与红色体验等多种形式,深情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闻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代吴称帝建国,国号为齐。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 天天要闻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影响深远,但类比到车圈,不免有些‘望文生义’之嫌。” 文 / 巴九灵 汽车行业似乎正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收紧。 带动这种氛围的,是一则寻不见来源....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闻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据媒体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显示,德国政府计划加快国防采购,以便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该文件称,德国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绝不能因过于复杂的采购程序或冗长的授权流程而失败”,同时警告称,俄罗斯的军事目标可能不仅仅是乌克兰。此前德国总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项预算框架,预计德国的军事总开支将从2025年的950...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无论特朗普是否会出现在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就全世界来看,正义必胜!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九三阅兵仪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共同社记者如此问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上周国新办介绍了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情况和安排。你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