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诛晁错,清君侧

2023年10月28日15:20:19 历史 1670

晁错,清君侧

汉景帝的使者来到吴王刘濞府上。刘濞此时已经六十二岁,年老多病,和衣躺在床上,额头上搭了一块棕色的热毛巾,不停地咳嗽。

使者走上前来,说:“陛下听闻大王染病,特派臣来探望。”他仔细瞧了瞧吴王刘濞。

吴王刘濞面色苍白,嘴唇青紫,似乎已经垂垂老矣。

使者离开以后,吴王刘濞从床上起来,立刻驱车赶往胶西。

胶西王刘卬坐卧不安,担心自己会被景帝杀害,听闻吴王刘濞来了,高兴得一跃而起。

吴王刘濞拉着胶西王刘卬的手说:“咱们刘家,向来亲如兄弟。可主上偏听晁错妖言,削夺我们的土地和权力,让我们刘氏兄弟夜不能寐。”

胶西王刘卬自知自己势单力薄,于是说道:“兄长国土广袤,粮多兵强,弟听您的调遣!”

胶西王刘卬接着说:“洛川王、菑川王、济南王都是我的好兄弟,他们也会支持您的!”

吴王刘濞又联络了赵国楚国,感觉自己的实力足可以碾压朝廷,就带领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广陵进军。

吴王刘濞让部下制作了一千面黄色的狼牙军旗,旗帜上印着“清君侧、诛晁错”六个大字。

此时,汉景帝共有22个诸侯国,除去反叛的七国,其余诸侯国,都表示依旧支持汉景帝。

梁王刘武和汉景帝都属于窦太后的儿子,属于同父同母的兄弟。他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和吴王刘濞带领的二十万七国将士,在睢阳一带,拼死搏杀。

汉景帝问晁错:“吴王叛军气势汹汹,已经占领了半个梁国,你有什么计策?”

晁错不卑不亢地指着各地的地图说:“吴王刘濞号称二十万人马,大多东拼西凑,全属乌合之众,倘若让周亚夫将军率兵征讨,则无后顾之忧矣!”

汉景帝认为,周亚夫为外戚,不足为信,还是让皇亲国戚窦婴监督才行。

晁错认为,吴相袁盎曾说吴王刘濞身染大病,不会反叛。今天吴王造反,必须严惩袁盎。

袁盎听说以后,决定先发制人。

他一路小跑,来到景帝面前,痛哭流涕地说:“陛下,吴王刘濞的叛军旗帜上,写了六个字。”

汉景帝笑道:“清君侧,诛晁错,朕早就知道!”

袁盎道:“天下本来是刘家的,晁错偏偏要挑拨离间,让您和各路诸侯发生矛盾,杀了晁错,吴王和其他诸侯自会退兵!”

于是,汉景帝召见廷尉张欧丞相陶青,让他们设计诛杀晁错。

袁盎提着晁错的人头,来到吴王刘濞军帐,自信地说:“尊敬的吴王,陛下已经让臣把晁错的人头给您送来!”

吴王刘濞哈哈大笑道:“无知小儿,清君侧,诛晁错只是我的借口!快把袁盎给我绑了!”

历史故事:诛晁错,清君侧 - 天天要闻

历史故事:诛晁错,清君侧 - 天天要闻

历史故事:诛晁错,清君侧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 天天要闻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龙颜大悦 耶律德光)辽太宗收到了石敬瑭的来信之后,他的心情用四个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开心坏了。自己的父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打遍草原大漠无敌手,可只要南下,总是吃亏,很大一部分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 天天要闻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河南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房源公布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近日发布河南省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次配租公告。本次配租房源共有博学苑、航港南苑、经开苑、文华苑、永盛苑、广惠苑6个院区,3543套房源。详情(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卢洛高速卢氏段即将通车!节省约1小时车程卢洛高速(卢氏...
原创首发七言诗•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三) - 天天要闻

原创首发七言诗•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三)

文/孙野借刀杀人小周郎,假请诸葛去劫粮。强中更有强中手,毒辣奸计变黄粱。注:黄粱——这里是引申义,即黄粱梦的意思。周瑜假意恭维孔明,说他足智多谋,请他去带兵偷袭曹操粮草。曹操向来是偷袭别人粮草的主,肯定戒备森严,这不是让诸葛亮白白送死吗!
盛七小姐打官司(欧阳亮) - 天天要闻

盛七小姐打官司(欧阳亮)

盛七小姐,本名盛爱颐,是清末首富盛宣怀的第七个女儿。盛宣怀官做得大,以帮助李鸿章办理“文案”起家,至辛亥清朝覆亡时已经官居邮传部尚书,生意做得更大。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图/新华社“我们是善战的前锋,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1939年,29岁的河北青年张松如离开正定省立七中,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一年,他以“公木”的笔名与音乐指导郑律成合作创作了这一组《八路军大合唱》。此前两...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 天天要闻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众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礼制则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时候讲的“礼”,跟现在的“礼”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处。我们可以理解周“礼”为现在的“礼貌”,周朝贵族才讲“礼貌”,普通国人、野人、蛮夷戎狄是不讲的,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