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死时国库2716万两,雍正时3453万,乾隆之后的国库余额如何?

2023年10月27日18:14:10 历史 1781


康熙死时国库2716万两,雍正时3453万,乾隆之后的国库余额如何? - 天天要闻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中国历史轮回:君主治国的兴亡之道

康熙时代:智慧的启蒙与盛世的奠基

康熙死时国库2716万两,雍正时3453万,乾隆之后的国库余额如何? - 天天要闻


公元1661年,8岁的康熙帝继位,面对国家危机,他勇敢地挑战命运。南明永历帝入侵云南,三藩之乱蠢蠢欲动,但康熙并未退缩。年幼的他亲政,平定了三藩之乱,大破南明军,稳定国家局势。这位年幼皇帝的胆识和判断力令老臣们刮目相看,一位老臣甚至感慨:“天助政圣,神佑我清!”康熙帝以睿智的政策,征服台湾,击退沙俄侵略,平定准噶尔叛乱,使大清国力日益强大,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

康熙死时国库2716万两,雍正时3453万,乾隆之后的国库余额如何? - 天天要闻


雍正时代:勤政兴国的楷模

1722年,康熙帝的儿子雍正继位,他深知自己的责任,勤勉治国。首要任务是整顿财政,清查欠债和虚报债务,剔除贪污,将国库充实。雍正的铁腕治理改善了朝野风气,官员不敢贪赃枉法。政策改革下,大清经济迅速发展,赋税收入增加,国库储备大幅增长。此外,他放宽了对民间产业的管制,释放了人口和土地资源,刺激了经济发展。雍正帝的勤政为大清的盛世打下坚实的财力基础。

康熙死时国库2716万两,雍正时3453万,乾隆之后的国库余额如何? - 天天要闻


乾隆时代:奢靡之风的兴起

然而,乾隆帝继位后,奢靡之风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国政交由宠臣和珅处理。和珅贪婪无度,不惜受贿、出卖官职,导致官员腐化。每次乾隆帝巡游,花费巨额,家族如曹家也因此沦落。乾隆帝不仅不改过度奢靡的生活,还挥霍无度。国库的储备因此迅速枯竭,到晚年时仅剩原先的十分之一。

乾隆时代的遗憾:兴衰之忧

康熙死时国库2716万两,雍正时3453万,乾隆之后的国库余额如何? - 天天要闻


1795年,乾隆帝退位,嘉庆帝继位,发现国库储备已经大幅减少。大清从盛世到败坏,仅用了一个乾隆帝的时间。乾隆帝退位后依旧奢靡,国政交给宠臣,导致贪污盛行。最终,大清王朝由盛转衰,继位的帝王再也无法扭转局势。至1912年,大清帝国灭亡,终结了辉煌的历史。

结语

历史告诉我们,君主的作为至关重要。康熙与雍正勤政兴国,为大清盛世奠定基础。而乾隆的奢靡导致了国库的空前枯竭,终结了大清的辉煌。君主治国的道理是廉明爱民,勤俭持家。在大清兴衰的历程中,我们汲取历史的智慧,以超脱于兴亡盛衰,实现真正的大智大慧。兴,百年可成;亡,自今始萌。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多尔衮的人生很失败吗? - 天天要闻

多尔衮的人生很失败吗?

在某乎上看到一个答案,说的是为什么多尔衮被后人捧得那么高?这答案给我看乐了!说多尔衮有一项功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做了一个伟大的实验。他以开国皇帝之实力,挫骨扬灰的悲惨结果,告诉了后世:带着孩子的盘不能接,别人的儿子养
逝者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在沪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 天天要闻

逝者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在沪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新四军老战士、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施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13岁。施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的祖父。今重刊旧文《施平:一只理想主义的“土拨鼠”》(原载于2015年4月11日《文汇报》),以飨读者。百岁施平,摄于2010年9月。“我是一只土拨鼠。”施平在自传里这样写...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这些罕见留影,平时很难见到,极其珍贵! - 天天要闻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这些罕见留影,平时很难见到,极其珍贵!

一张老照片,珍贵的镜头,温馨的画面,永恒的记忆。拍摄于1947年,拍摄地点在陕北小河村,这是毛主席与机要科人员留下的弥足珍贵的合影和罕见的镜头,温馨的画面,永恒的记忆,此时的毛主席和其他同志一样蹲在地上,也没有站在核心位置,但是并不影响他的
遭遇地头蛇,凶悍的土司、拼命的阻击,彻底断了石达开的生门! - 天天要闻

遭遇地头蛇,凶悍的土司、拼命的阻击,彻底断了石达开的生门!

哥走的是怀念,还有伤感兵驻庆远期间爆发的“万里回朝”事件,对石达开的打击是致命的,除了太平军精锐损失惨重,更严重的是此事带来的感情伤害。石达开没有料到自己竟然会落得个众叛亲离下场,那些曾经无限拥戴自己的兄弟们,为什么都会选择离我而去,难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