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雄信之死:英雄末路,李世民执意将其处死,生死兄弟仅一人搭救

2023年10月22日19:17:05 历史 1359

今天和大家聊聊隋唐英雄“单雄信”。

单雄信,名通,字雄信,绰号“赤发灵官”。曹州济阴人,山西二贤庄庄主,九省五路绿林好汉总瓢把子,江湖上人尽皆知、无人不晓。

单雄信之所以能成为江湖上人尽尊重的“带头大哥”,皆因一个义字。他对待朋友真心实意,肝胆相照。

1、当年秦琼在山西落难,只能当锏卖马还债,单雄信出手相助;后秦琼惹上官司,又是单雄信帮忙上下打点,同时还照顾秦琼老母亲,自此人称他“义薄云天小关羽”。

2、当年徐茂公被敌人围困,情况十分危急,单雄信得知消息后,不顾别人劝阻,带着部下亲自前去营救。激战中,他身先士卒,与敌人殊死搏杀之后,成功救出了徐茂公。

然而即便如此,公元621年,单雄信投靠的王世充投降唐军,单雄信被抓落难。生命攸关之际,为何当年在瓦岗寨与他同生共死的兄弟,都不肯出手搭救?

单雄信之死:英雄末路,李世民执意将其处死,生死兄弟仅一人搭救 - 天天要闻

单雄信之死

关于单雄信之死,在《隋唐演义》里,王世充投降唐军,作为王世充的大将军单雄信也被唐军所俘。

李世民眼见单雄信,这个令其又爱又恨的老相识,让他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在徐茂公、秦琼的劝说下,李世民冰释前嫌劝降单雄信。

只奈单雄信与李世民有杀兄之仇,单雄信与唐王不共戴天,最后拒绝投降唐军,英勇赴死。

以上是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与正史《旧唐书》中的记载反差很大。

《旧唐书·单雄信传》中记载:

“初平王世充,获其故人单雄信,依例处死,勣表称其武艺绝伦,若收之于合死之中,必大感恩,堪为国家尽命,请以官爵赎之。高祖不许,临将就戮,勣对之号恸,割股肉以啖之,曰:‘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矣。’仍收养其子”。

意思是说,当时单雄信被俘后,按例当处死。这时候徐茂公向李世民求情说,单雄信武艺超群,若能收服,肯定能为国家出力。甚至徐茂公还恳求以他的官爵换单雄信一命。

即便如此,李世民还是没有答应。当单雄信问斩时,徐茂公到场痛哭不已。最后还割下他大腿上一块肉说,“你我兄弟生死永别了,就让我的这块肉与你一块入土吧”。

与演义中的情节相比,文史君更信服《旧唐书》中的记载。演义中的情节旨在美化李世民的英明,和单雄信对王世充的忠义,这都是人们对美好的一种寄托。

其实,历史远比想象要残酷的多。

单雄信之死:英雄末路,李世民执意将其处死,生死兄弟仅一人搭救 - 天天要闻

李世民为何不放过单雄信

依照《旧唐书》中记载,李世民一开始就没想着放过单雄信。甚至对于徐茂公的求情,他也不为所动。他执意斩杀单雄信,究其根本有两个原因。

1、李世民怀恨在心

单雄信有两次差点杀了李世民。

一次是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大军进攻洛阳。当时王世充率3万精兵迎战,李世民寡不敌众,陷于重围。此时单雄信率领数百骑兵夹道而来,举枪竟进,李世民危在旦夕。

在这危急一刻,远处的徐茂公看见后大呼,“此秦王也”。史书记载,“雄信惶惧,遂退,太子由是获免”。

英勇善战的单雄信肯定不会被“秦王”的名号吓住,他之所以没有对李世民下手,也是念及徐茂公的兄弟情义。

第二次是公元621年,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后,带领几个随从在洛阳郊外打猎。这时候突然遭遇了王世充军队,单雄信看见李世民,直奔李世民而去。

正在李世民危难之际,大将尉迟敬德杀奔而来救了李世民。

正是基于这两件事,由此李世民断然不肯放过单雄信。不过,即便李世民放过单雄信,内心刚毅、坚贞固执的单雄信也不一定屈服李世民。

2、单雄信失去利用价值

李世民在击败窦建德、王世充后,几乎天下已定,这时候已不再需要太多的将领为其征战。

况且他身边那时已经有了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等众好汉辅佐,也不太在乎多单雄信一个。

单雄信之死:英雄末路,李世民执意将其处死,生死兄弟仅一人搭救 - 天天要闻

3、李世民刚愎自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李世民即便如何英明,其实也是有缺陷的。

当单雄信被捕后,他的昔日好友除了徐茂公竟没有一人为他求情,原因不在单雄信对不起昔日兄弟,更多的原因应该是大家惧怕秦王,不敢替单雄信求情。

李世民能够发动“宣武门之变”,斩杀兄长李建成与其弟李元吉就可看出,他也是个心狠手辣,刚愎自用,威怒并蓄之人。

史书中对其记载,多少有些美化的成分。不过对于李世民一生的贡献和丰功伟绩,也是不可磨灭的。

有道是,天道轮回。到了唐朝晚期,黄巢起义军兴起,单雄信后人单兴、单旺、单茂、单盛等人都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起义军序列。

公元880年,即李世民斩杀单雄信后259年后,其后人随同起义军一起打进长安。当时唐僖宗惊恐不已,只好带着随从逃到了四川蜀地。

读者们,关于“历史上李世民与单雄信”,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闻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代吴称帝建国,国号为齐。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 天天要闻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影响深远,但类比到车圈,不免有些‘望文生义’之嫌。” 文 / 巴九灵 汽车行业似乎正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收紧。 带动这种氛围的,是一则寻不见来源....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闻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据媒体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显示,德国政府计划加快国防采购,以便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该文件称,德国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绝不能因过于复杂的采购程序或冗长的授权流程而失败”,同时警告称,俄罗斯的军事目标可能不仅仅是乌克兰。此前德国总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项预算框架,预计德国的军事总开支将从2025年的950...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无论特朗普是否会出现在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就全世界来看,正义必胜!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九三阅兵仪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共同社记者如此问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上周国新办介绍了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情况和安排。你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天天要闻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在中国收紧稀土产品对外出口的背景下,作为资源贫国的日本决定“出道成为稀土生产国”,而他们的目光则聚焦于海底资源。据日经亚洲7月1日报道,日本计划于明年1月正式启动首个从近海矿床开采稀土矿物的试点项目。但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在日本的相关报道中,似乎连篇累牍地都在强调有望解决“有无”,却无人在意“成本”。...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 天天要闻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今年11月,曾经的八路军女战士付瑞芝将迎来百岁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战斗中的烽火硝烟,抗战岁月无疑是浓墨重彩且令人铭记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东临沂苍山县(今兰陵县)涌泉村。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闻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说长安的荔枝,我大吴越的杨梅表示不服。 当真不服。明朝的李东阳称杨梅“价比隋珠”,因为在京城想吃到它实在不易——荔枝运到京城,不过是“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