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不可问早上好”?清明节到底有什么民俗与禁忌?

2023年04月04日22:30:12 历史 9607

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清明乃二十四节气之一。

然而,在最近两年的清明节前后,总是会传出这样一则说法:“按照民俗,从3月25日到4月10日间,大家千万不可互问早上好,要等到这段时间过了才行。”

那在中国的传统民俗中,是否真有“清明节前后不问早上好”的规定?清明节到底有什么民俗与禁忌流传至今?

“清明前后不可问早上好”?清明节到底有什么民俗与禁忌? - 天天要闻

清明节前后,由于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与扫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

在唐代以前,“寒食”和“清明”是两个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相传和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有关,后者则是扫墓播种。(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

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将踏青游乐活动加了进来。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

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了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即为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前后不可问早上好”?清明节到底有什么民俗与禁忌? - 天天要闻

到了宋代,寒食节彻底融入清明节的范畴。此时,清明前后要放三天假,从寒食到清明,人们要用三天时间祭扫先祖墓地。

由于古人的墓地大部分在城外,古代交通不发达,好不容易出一趟城,通常会进行春游活动。

明清时期,清明祭扫活动成了全家族成员都要参加的盛大节日。根据各地风俗,清明节前后祭扫活动,一般要持续三天甚至五天。

这几天不仅要祭扫,如果有迁葬、合葬、添坟等仪式时也会选在同一时间举行。

“清明前后不可问早上好”?清明节到底有什么民俗与禁忌? - 天天要闻

在西北的一些地方,清明上坟祭扫一般要选择单日进行(单日是阳数)。现在生活节奏快,大部分人会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挑选一个有空的时间去祭扫。

有道是: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既然清明节是今人祭扫缅怀先人的日子,必然会流传许多独属于这个节俗的禁忌。

比如,广东地区的人们在清明节前后有“不置业”的说法。“不置业”包括但不限于买新的房子、汽车等等大宗商品。

不信大家可以仔细注意一下,清明节前后,广州地区的楼市和车市相较以往较为平淡。

“清明前后不可问早上好”?清明节到底有什么民俗与禁忌? - 天天要闻

还有的禁忌多出现在祭扫之时,最令大家熟悉的莫过于在墓碑前不能嬉笑打闹;更不能说脏话与不吉利的话;不可越过坟墓和供品;不能踩踏别人家的坟墓。

祭品不能胡乱摆放;扫墓要选择一天阳气最盛之时(中午或者早上);无法前往亲自墓地祭扫的,在晚上烧纸。

封建时期,大部分家庭禁止妇女参加祭扫活动,如今已经不讲究这些了。

还有清明节祭扫后,当天不要走亲访友;扫完墓后,不要购买鞋子,因为鞋同“邪”,不太吉利。

避开这些禁忌的话,清明节还是儿童“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日子。在文史资料里,清明除了踏青采青,放风筝也是重要活动之一。

“清明前后不可问早上好”?清明节到底有什么民俗与禁忌? - 天天要闻

古人清明节放风筝有一个很好的寓意:把风筝放走,晦气也就放走了。在古人看来,风筝飞走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个好兆头。

由此可见,作为传统节俗之一的清明节,从古至今流传下来混合了多种元素,可以缅怀先人,也可以踏青游春,尽享春光。

那在我国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与禁忌里,是不是真的存在这么一条“不能问早安”的禁忌?

“清明前后不可问早上好”?清明节到底有什么民俗与禁忌? - 天天要闻

翻看相关资料文献,还有民俗专家的解答,最终得出的答案是,没有这一条“不能问早安”的禁忌。

“清明节早上问好”这原本不是个问题,在网络时代,通过各种渠道的传播,一些不怀好意或不明就里者,对这种未经证实的信以为真。

我们不知道是谁首先提出清明节不能问候早上好,但他(她)的出发点无非就是清明是一个追忆先人的节日,这种追思活动肯定很悲伤与严肃。

在祭祀活动时,人们要注意言行,毕竟祭祀行为本身就是让人明白人应该有所节制。不让问“早上好”,意在悲痛祭祀时不能说好;更不能把这种心情传染给他人

但是,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

这其中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也有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

“清明前后不可问早上好”?清明节到底有什么民俗与禁忌? - 天天要闻

我们会在清明节前后几天去祭拜缅怀先人,向后代传播优良家风,介绍自己家族中有哪些优秀的人,他们曾经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反省自己在德行、礼数、工作等方面的得失。

虽阴阳两隔,但相信先人长辈对后生晚辈还是有一份浓浓的关怀之情。既如此,清明节不是一个悲戚戚的节日,可见,“清明早上不能问好”并无依据。

大家之所以会在清明节前后几日顾及许多禁忌,无非还是怕那些虚无缥缈的鬼神。但只要问心无愧,就不必庸人自扰。

参考文献:

[1]清明节来历与风俗[j].吉林农业,2010(04):89.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继《何以中国》后,上海再推《文运中国》 - 天天要闻

?继《何以中国》后,上海再推《文运中国》

6月26日,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论坛《何以中国》鉴赏对话暨《文运中国》启动仪式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举行。《文运中国》是继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之后,上海出品的又一部具有中国审美和人文特质的纪录片。《何以中国》自2023年12月9日起在东方卫视和百视TV等网络平台播出后,创下了亿级体量的传播,在国内大屏端累计曝...
“LOL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照片”火了,Faker鸟巢回眸,Uzi红温入选 - 天天要闻

“LOL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照片”火了,Faker鸟巢回眸,Uzi红温入选

前言:S14赛季的比赛已经正式开始了,相信绝大多数的玩家都关注了最近一段时间的对抗。Lpl赛区的比赛进行的是比较激烈的,从目前的整体形势来看,排名靠前的几支战队和春季赛差不太多,blg战队,tes战队和jd g战队依旧拥有统治级别的地位。就在最近,拳头官方发起了一个投票,英雄联盟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照片到底是哪一张?...
揭秘:潘安为何能成为第一美男? - 天天要闻

揭秘:潘安为何能成为第一美男?

在魏晋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男色盛行,英俊潇洒的男士们成为了时代的焦点。其中,潘安以其出众的容貌、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孝义,成为了那个时代最璀璨的明星,被誉为古今第一美男。一、潘安之貌:天生丽质,风华绝代魏晋时期,男色之美被赋予了极高的评价,而
追溯古罗斯历史,“俄罗斯”之名从哪里来? - 天天要闻

追溯古罗斯历史,“俄罗斯”之名从哪里来?

《基辅罗斯:东斯拉夫文明的起源》广东人民出版社 肖瑜作为邻国,俄罗斯经常被提及,国人并不陌生;若从革命史看,苏联与中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去追问俄国的历史,恐怕大多数人只能想到“沙皇”等名词,缺乏整体性概观。
副市长降级2年后,再被查 - 天天要闻

副市长降级2年后,再被查

四川省纪委监委6月26日消息,资阳市政府办公室二级调研员许志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四川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许志勋(资料图)官方简历显示,许志勋曾任资阳市副市长、市政府二级巡视员,2022年7月转任资阳市政府办公室二级调研员。这也是官方首次披露,许志勋曾被降级处理。据介绍,许志勋,男,汉族,...
聚焦武汉地铁隧道一线,汉阳市政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 天天要闻

聚焦武汉地铁隧道一线,汉阳市政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极目新闻记者 黎先才 通讯员 陈晓玉 袁晓雪近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举行召开。极目新闻记者获悉,武汉市汉阳市政参与的“隧道重大地质灾害源探测评估及处置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获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荣誉证书该项科技成果是汉阳市政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科研...
中央决定,孙志禹、李富民履新! - 天天要闻

中央决定,孙志禹、李富民履新!

中央决定,孙志禹履新 6月26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宣布了党中央关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职的决定:孙志禹同志任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公开信息显示,孙志禹,男,汉族,1968年5月生,吉林梨树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