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废物论”:在异化反思中打破“功绩主义”

2023年02月11日23:12:23 历史 8756

中年“废物论”:在异化反思中打破“功绩主义” - 天天要闻

“面对冷峻现实,沉浸在“废物世界”中自我麻醉,只会更容易滑向现实与理想互相撕扯的精神深渊。”

近日,曾参加过奇葩说的储殷教授发表于社交平台上的一番言论,引起网友热议。

在流传的视频片段中,储殷语重心长地劝说道:

“成年人有权做个“废物”。我们不希望孩子是“废物”,是因为他们还有未来。过了35岁以后我告诉你,做“废物”还是挺舒服的。中年人要安于做个“废物”,到了老年不要因为自己是个“废物”而心怀惭愧,就可以了。老了没用就没用了,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中年“废物论”:在异化反思中打破“功绩主义” - 天天要闻

(原视频讨论帖)

随后各媒体将这段话冠以“专家说”的标题转发,“专家称中年人要安于做废物”“专家称35岁后做废物很舒服”,突出“专家”和“废物”字眼的词条很快登上热搜榜,引起更多人的围观。

与过去被炒红的“专家说”不同,该词条以“废物”二字描摹尽当下成年人疲于内卷、寻求舒适的心理状态,似乎是对过去专家代表的功绩主义发言丧而有力的回击,因此很多人评论说“话糙理不糙”“专家们终于说了一次人话”。

(网友评论截图)

由此可见年轻人并不反感专家本身,而是反感那些脱离了现实语境、不顾民间疾苦的“权威立场”。

01

“专家说”本质:

悬置语境的价值输出

网友苦专家久矣,专家的话语常被网友嘲讽为“不接地气”。

央视网在最近发布《年轻人越来越反感“专家”问题出在哪儿?》的评论,指出了层出不穷“专家说”的三种类型:

其一是以一种“不食人间烟火”“何不食肉糜”的姿态,高高在上、指点江山;其二是冒充权威,“跨界”评议,目的是为博取知名度、实现“影响力”变现;其三是放弃学术中立原则,过度为商业利益代言。

中年“废物论”:在异化反思中打破“功绩主义” - 天天要闻

(央视网评论部分原文)

央视网的批评将矛头指向“伪专家”本身,但引起网友对“专家说”厌恶的,还有另一层原因:互联网断章取义的传播构成的“语境悬置”。

媒体善于捕捉言论中吸引眼球的字眼,同时在标题中加上“专家建议”,强调观点的权威性,将个体对某一问题的解读转变为面向大众的价值输出。

中年“废物论”:在异化反思中打破“功绩主义” - 天天要闻

(网友对媒体的批评)

储殷的“废物论”能在网络上引起巨大的争议,离不开自媒体“语境悬置”的功劳。

在自媒体的“悬置加工”中,“不因做‘废物’而心怀惭愧”被解读为“心安理得地啃老”,“舒服地做废物”也按字面意思等同于“舒服地摆烂”。储殷原义中成年人自嘲的意味消解,“迎合丧文化,号召人们摆烂”成为其语出惊人的主要目的。自媒体继而在进一步批评中,实现了对主流价值观的捍卫。

中年“废物论”:在异化反思中打破“功绩主义” - 天天要闻

(自媒体转发后的标题)

媒体将专家的话语带入公众舆论空间,便应当对其准确性和权威性负责。经常有媒体引用专家话语却不表明来源,讨论专家观点却不点名专家身份,在网上掀起舆论风浪后,便隐身遁走——媒体的失职,助推公众给“专家”群体贴上“不学无术”、“胡言乱语”的刻板标签。

除媒体的解读误导外,储殷教授本身的措辞表达也存在“悬置”问题。

“废物”在通常语境下指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东西,用来形容人也会令人联想到“胸无大志”“一事无成”。而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以“废物”自嘲,是一种对抗压力的自我开解,也是一种规避伤害的自我保护。

中年“废物论”:在异化反思中打破“功绩主义” - 天天要闻

(豆瓣小组截图)

例如聚集于豆瓣 [985废物引进计划] 小组的人,通常是考上985名校的学生中的佼佼者,与真正意义上的“废物”定义相去甚远。但他们也承受着常人不能想象的家庭预期和同侪竞争,因此他们先自嘲“废物”,以期在自我定义下,脱离与他人比较的桎梏。

可这样的“自嘲”放到公共话语空间,却不得不考虑带给听者的影响。

储殷作为拥有百万粉丝、名校毕业的知名学者,无论是自嘲“废物”还是劝说大家接纳自身的平庸,经解读后似乎都有种既得利益者“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傲慢。

02

“废物”真义:

抵抗异化的反思

在自媒体的误导下,多数网友对“废物论”的赞同也只停留在物质幻想层面:一劳永逸的状态下,不必被迫从事劳动也能享受舒适、维持现状。主流媒体批评的也正是这种放弃作为,坐吃山空的“废物论”。

中年“废物论”:在异化反思中打破“功绩主义” - 天天要闻

(知乎网友的评论)

但横亘在这样的“废物生活”和“冷峻现实”之间,有着一道道难以跨越的门槛。

“做废物也得有做废物的资本,不是想做废物就能做的。”

总有人跨过中年门槛之后,可以凭借足够的积蓄或足以养家糊口的铁饭碗收获一派安闲自在。但更多人的处境是背负着“废物”之名,却不能享受“废物”之乐,庸庸碌碌地搬砖,对着年少时的理想望洋兴叹,脚下仍不能停止奔跑。

中年“废物论”:在异化反思中打破“功绩主义” - 天天要闻

(小红书上的《爱丽丝》电影台词手帐)

就像《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红皇后对爱丽丝说的:“在这个国度中,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

退休年龄延长后,很多人预见自己四十多岁后为了五险一金的延续,不得不继续投身以体力劳作为主的“老年职场”,贡献剩余的劳动价值。

面对这样的冷峻现实,沉浸在“废物世界”中自我麻醉,只会更容易滑向现实与理想互相撕扯的精神深渊。

(中年人的悲哀,来自小红书)

而抛开储殷措辞不当引发的舆论误导,其背后的深意是将物质层面的幻想,引申到精神层面的自洽,为深陷焦虑泥潭、进退维谷的职场人指明一条松弛之路。

储殷在进一步解释的原文中说:“人到中年,大致上能达到什么程度,自己心里要有数了。别难为自己,别逼自己成功,别困在挫折感里,为自己是个平庸的普通人而耿耿于怀。”

中年“废物论”:在异化反思中打破“功绩主义” - 天天要闻

(储殷原文)

言下之意,是希望人们通过对“废物”一词的反思,觉知到由工作带入生活的精神倦怠,通过不强求有用和成功的心理暗示,重拾对生活的热爱。

有部分网友也基于这层深意融入自己的理解,“我觉得他说的废物是指我们每个人都有休闲的权利。现在成年人的生活工作节奏真的太快了,缺少幸福感和创造欲,虽然不是废物,也是苟活者。”

中年“废物论”:在异化反思中打破“功绩主义” - 天天要闻

“有权”二字为众人共鸣“废物论”提供了底层逻辑: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生活的权利,与其在周遭积极生活的暗示中迷失方向,不如停下脚步,拒绝做一根不停燃烧的火柴。

此处的“废物”不是自暴自弃,而是觉知到生活在单一的价值观规训下,逐渐褪色为痛苦和疲惫后的“自救”,“有权”也是对“主体性”的呼唤。

(陈铭对主体性的阐释)

当下社会的种种现实,让成年人越发意识到自己正在丧失自主选择权,尤其是人到中年,一旦遭遇命运转折,并没有多少空间腾挪转圜。

背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生计,“稳定的收入来源”成为悬在中年人头上的达摩利斯之剑;体力和精力的衰退又使得中年人难以重拾年轻时“高歌猛进”的势头;“35岁求职门槛”和“延迟退休”则合力将底层打工人的未来化作一片前途难卜的未知树林。

中年“废物论”:在异化反思中打破“功绩主义” - 天天要闻

(余华“中年危机”语录)

《倦怠社会》中将这种身处其中难以察觉的规训称作“功绩主义”,看似个体不再臣服于任何义务,在自由和自愿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迈上工作岗位。

但这种脱离他者的自由并非单纯的释放和解脱,而是任由“自由”将自身转化为强制和束缚。每个人都可能在与自我的竞争中沦为“功绩主体”,不断试图超越自己,直到最终的崩溃和毁灭。

通过自嘲“废物”,降低自我实现的心理预期,给不想参与内卷,或是看透即使再努力内卷也难以实现奢侈理想的自己一个心理上的台阶,不失为打破“功绩主义”怪圈的神兵利器。

中年“废物论”:在异化反思中打破“功绩主义” - 天天要闻

(“摆烂”表情包)

与之类似的,小红书上开始流行一句话“小时候不喜欢章鱼哥,长大后成为了章鱼哥”。

许多人步入职场后,再回看这部童年经典,猛然发现章鱼哥就是多数中年白领的真实写照:他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依然从事着令自己厌烦的工作,只为挣钱生活;他有满腔对自由和梦想的渴望却无力实现,逐渐变为典型的悲观主义者,说着“我恨全世界”的口头禅。

中年“废物论”:在异化反思中打破“功绩主义” - 天天要闻

(章鱼哥的“生活”与“工作”)

但章鱼哥这般麻木不仁的丧尸状态只留给了无聊的工作时间,下班后,他又化身善待生活的艺术家,吹奏起不成曲调的竖笛,为自己烘焙精致可口的晚餐犒劳一天的疲乏。

如章鱼哥行尸走肉的一面正是精神倦怠的外化,而他生活中的浪漫主义,则是达到精神自洽后,留给自己的秘密花园。

(图片来源网络)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特朗普:中国突然改变主意,但不要紧,能让中国15分钟内同意交易 - 天天要闻

特朗普:中国突然改变主意,但不要紧,能让中国15分钟内同意交易

尽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了全美民众的反对浪潮,但他依旧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空军一号上,特朗普更是声称“原本Tik Tok的协议已经很接近达成了,但由于在关税政策中国突然改变了主意,但这并不要紧,自己能够在15分钟内让中国同意这笔交易,只要自己降税的话”。
特朗普对其他国家暂缓90天执行新关税,说明关税战就是儿戏 - 天天要闻

特朗普对其他国家暂缓90天执行新关税,说明关税战就是儿戏

兄弟们,就在中国对美国加了 50% 的关税之后,特朗普再次对我们加了 21% 的关税,现在整体关税已经达到 125%。同时,特朗普暂停了对除中国之外其他所有国家的加征关税政策,而且要把对其他国家加征关税的税点降到 10%。这进一步证明我昨天视频里的分析完全正确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闻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韩国政坛那可是热闹非凡,就像一场大戏,一出接着一出。当地时间 4 月 4 日上午 11 时 22 分,韩国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总统尹锡悦被罢免,判决立即生效。这一下子,尹锡悦可就从高高在上的总统宝座上跌落下来了,不仅失去了总统权力,各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 天天要闻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最近这国际局势啊,那真叫一个风云变幻,热闹得很。特朗普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对中国发起了关税大战,这一来可就搅得全球经济的池水是波涛汹涌。可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咱中国一改之前相对温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剑”,那反击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给震住了。与此同时,在美国国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 天天要闻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最近这国际局势,因为美国的关税战那是闹得沸沸扬扬。特朗普大手一挥,对全球发动关税战,这一回,咱们中国可不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地反击,直接“手术刀”变“利剑”,给美国来了个狠狠的回击。更让美国没想到的是,欧盟 27 国也紧跟其后,准备对美国反制,这可把特朗普气得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 天天要闻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特朗普所发起的全球贸易战,打了全世界所有国家一个措手不及,特别是由他本人所规定的所谓“基准税”更是离了大谱,因为如果叠加美国先前向其他国家征收的关税来算,总关税已经超过了70%。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特朗普的“关税武器化”较之于他的第一个任期,变得更加具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