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均一:张兆和继母,因终日猜忌沦为怨妇,与继子继女斗法多年,临终却“无葬身之地”

2023年02月09日18:30:12 历史 9311

“后妈难当”,似乎在每个时代都是社会共识。

百年前,安徽有一位著名的后妈,与继子继女“争宠”多年,最终竟“死无葬身之地”。

1921年,在为沈从文的岳父张武龄连生9个孩子后,年仅36岁的陆英因病去世。

韦均一:张兆和继母,因终日猜忌沦为怨妇,与继子继女斗法多年,临终却“无葬身之地” - 天天要闻

临终前,陆英对围在病榻前的9个儿女留下嘱托:

“娘走后,你们父亲定然会另娶,日子会更难熬,万事都要当心。”

说完,陆英便咽了气,只留下一堆儿女哭天抢地,最小的儿子甚至还在襁褓之中。

正如她所料,仅仅半年过后,张武龄便另娶新欢,迎娶21岁的女子中学校长韦均一过了门。

韦均一本以为,合肥张家底蕴深厚,嫁进门后便可以享尽清福。

谁知,婚后不久她便发现,丈夫对自己并不甚疼爱,娶她只是为了家中有个能操持事务的女主人,仅此而已。

韦均一:张兆和继母,因终日猜忌沦为怨妇,与继子继女斗法多年,临终却“无葬身之地” - 天天要闻

一进张家门,韦均一便祈盼着能早日为张武龄生下个孩子,从而稳固自己在张家的地位。

然而,世事却偏偏不能如她所愿,连怀两胎都没能保住。

得知陆英临终前曾拿出大笔私房钱,委托家仆们悉心照料她的子女,韦均一甚至一度怀疑,她两度流产乃是家中仆人和继子继女们动了手脚。

为此,韦均一怀上第三胎时竟连忙躲回娘家,直到生下了唯一的儿子张宁和,才敢大大方方地回张府。

有了亲生儿子之后,韦均对陆英的孩子们更加忌惮又厌恶,利用继母的身份处处加以打压。

自陆英的大女儿张元和考上大学之后,韦均一便开始伺机使绊子,以家中孩子太多为理由,勒令张元和退学回家,给弟弟妹妹们节省学费。

不得不说,韦均一实在小瞧了这群兄弟姐妹们的团结。

几个毛头孩子一合计,竟然来到韦均一供职的中学,逢人便将继母的所作所为和盘托出,利用舆论压力给韦均一施压。

事情闹大之后,韦均一也只得认了栽,继续掏钱供陆英的孩子们读书。

韦均一:张兆和继母,因终日猜忌沦为怨妇,与继子继女斗法多年,临终却“无葬身之地” - 天天要闻

随着儿子日益长大,韦均一的生活重心也放在了唯一的儿子张宁和的教育上,与继子继女们依然维持着微妙的关系,不再明目张胆地刁难,却也只是如客人一般以礼相待。

此后数年间,继子继女们逐渐成家,陆续搬离老宅,张家四位姐妹更是成为了合肥女性的名片,在各行各业成为翘楚。

得益于张家儿女的遍地开花,韦均一作为继母,在老家也沾了不少光,对待孩子们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转变。

韦均一:张兆和继母,因终日猜忌沦为怨妇,与继子继女斗法多年,临终却“无葬身之地” - 天天要闻

在哥哥姐姐们的资助下,张宁和也得以远赴法国求学,在巴黎音乐学院圆了自己的梦想。

然而自此之后,张宁和也在欧洲安了家,低调地结婚生子,极少再回国。

往后的岁月里,张宁和与年纪渐长的母亲断了联系,反倒常与哥哥姐姐们互相帮衬,尽显人情冷暖。

韦均一:张兆和继母,因终日猜忌沦为怨妇,与继子继女斗法多年,临终却“无葬身之地” - 天天要闻

自丈夫过世后,晚年的韦均一独自一人守着张家老宅,虽然活到96岁高寿,却也在人生最后几十年中饱尝孤寂的滋味。

1995年,韦均一悄然离开人世,由于亲儿子远在比利时,后事只得交由继子张寰和料理。

许是无法接受继母与父亲合葬,张寰和决定采用海葬的方式为继母送行。

众所周知,中国人素来安土重迁,最忌讳“身首异处”,即便是在如今,“死无葬身之地”的海葬仍然没能被广为接受。

然而讽刺的是,为母亲海葬的这一提议,最终也获得了亲生儿子张宁和的应允。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 天天要闻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中国日报7月7日电,以"本土根基与人类情怀"为主题的"水乡生态 文学点亮"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近日在盐城草房子文学馆举行,标志着"我心中的乐园——世界儿童文学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中共盐城市盐都区委宣传部主办,江苏大纵湖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盐都,这片位于长三...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 天天要闻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明明比长江短,为何被称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像中国一样,独占两条河流究竟有多难?黄河vs长江数据显示,黄河全长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长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长江年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是黄河574亿立方米的16.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天天要闻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不可一世的日军进逼山西“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义十分重大。1937年9月23日凌晨,八路军指挥部向115师下达了作战命令。于是,朱德电令第115师“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八路军第115师主力由红一军改编,在平型关战斗中投入...
“80后”县长戴吉国,主动投案!他曾要求下属不当反面案例“主角” - 天天要闻

“80后”县长戴吉国,主动投案!他曾要求下属不当反面案例“主角”

据云南玉溪市纪委监委7月7日消息:玉溪市华宁县委副书记、县长戴吉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玉溪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戴吉国(资料图)公开简历显示,戴吉国,男,汉族,1982年8月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国共产党党员。戴吉国历任江川县委政研室主任,共青团江川县委副书记、书记、青联主席,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