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这个名字在世人眼中总是和毛主席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多年来大家所关注的也是她和毛主席的婚姻。但在红色革命的历史中,贺子珍不仅仅是作为毛主席妻子的存在,更是作为一个出色坚强的女红军战士,清晰地存在很多革命者的记忆深处。
1979年6月,贺子珍被增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不久后向邓小平提出一个请求。邓小平思索片刻后,点头答应:“同意。”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贺子珍提出了怎样的请求?这背后有何深意呢?
贺子珍
小试牛刀露锋芒
1909年,湖南永新县一个小山村里,有一户贺姓人家生了一个女孩,取名为自珍,6岁求学时改名为子珍。贺子珍小时候家里条件还是比较好的,父亲是前清的举人,担任过一定的职务。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后来因为一场冤枉官司,令家里的条件走向衰败。
在贺子珍8岁那年,全家搬到永新县城南门居住,父亲则开了一个杂货铺,供全家生活和贺子珍兄妹俩读书。贺子珍从小就白白嫩嫩的,长得十分讨喜,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她也出落得亭亭玉立,成为永新城内有名的校花。
贺子珍的性格有些泼辣,她和哥哥贺敏学、妹妹贺怡从小就不受旧社会恶势力的压迫。当时女子读书的情况很少,但贺子珍还是顶住了社会的舆论和习惯,在家人的支持下读书,并在学生时代就积极支持当时大革命的浪潮。
1925年,贺子珍就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当北伐军打进永新县城后,她还担任了永新县第一任妇女部长和共青团副书记。贺子珍的家乡离井冈山只有几十里的路,早年就跟着父亲到山上走过亲戚。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就经常听山上绿林好汉劫富济贫的消息,因此对袁文才、王佐等人格外敬佩。
贺子珍慢慢发现,这支由穷人组成的队伍,就是一支威胁着地主老财的绿林好汉,于是她下定决心加入这支队伍。
贺敏学
1927年,随着大革命的失败,贺子珍跟着哥哥贺敏学来到井冈山,投奔了盘踞在此处的袁文才和王佐。从此,便开始了贺子珍革命的一生。
这天,贺子珍来道南区分部视察农运工作,刚进村就看到一群人围在道南书院附近。她正准备上去问个清楚,却看到区农工部长尹铎和区妇女主任唐兰英迎了上来。此时,人群中有些百姓认出贺子珍,纷纷喊道:“是贺部长,贺部长来了!”
贺子珍一边和大家握手,一边问尹铎这是怎么回事?尹铎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告诉给她。原来在区农工部的领导下,下畔田成立了第一个农民协会。不久后有人员查出大土豪尹虎臣私吞了不少公款,这个结果刚被公布,就引起百姓们的愤怒。
尹虎臣非常害怕,便躲在家里不肯出去。自卫队长知道后,当即带领全村的农民兄弟团团围住他家,并高喊:“打倒大土豪尹虎臣!尹虎臣必须认错!”当自卫队的同志们将门踢开的时候,却看到尹虎臣被吓得瘫坐在地上。
后来不知道是何原因,尹虎臣突然死了,当时区分部的主席柳安借机发难,非说他是被自卫队长蛮牯带人打死的,随即将蛮牯绑在祠堂的木桩上,说是要“一命换一命”。然而就在昨天,蛮牯却突然死了,柳安说他是“畏罪自杀”,但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大家也不知道。
不久后,柳安通知蛮牯的家人来领尸体,这也引起自卫队其他成员的怀疑,因此才发生众多百姓聚集在道南书院附近的事情。贺子珍了解到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后,便来到蛮牯尸体的旁边,尹铎对她说:
“我们检查过,他是被人勒死的,你看他脖子后面有一圈深深的勒痕,嘴边还有白沫,显然是一起有预谋的谋杀!但柳安却发誓说,蛮牯绝不是他杀的。”
贺子珍点点头,说:“你知道柳安现在在哪里吗?”尹铎说:“他现在躲在他干娘家里。”还没等贺子珍问,尹铎又说:“他干娘是我们这里的大恶霸地主龙镜泉的亲娘,也就是那个吃假斋的老妖怪!”
贺子珍一听到这里来了兴趣,她信心满满地说:“好,那我们便来一个活捉柳安,给反动派重重一击!”随后她高声对周围的百姓们说:“我很理解大家的心情,蛮牯带着大家打土豪,没想到却出现这种情况,我相信你们一定是来为蛮牯讨回公道的!”
乡亲们纷纷点头说:“是啊是啊,蛮牯队长是个好人,他不能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掉。”贺子珍说:“好,那我就带你们去抓柳安,但前提是你们要遵守纪律,可以做到吗?”乡亲们摩拳擦掌,大喊道:“我们可以!”
不久后,贺子珍带着乡亲们来到龙母家门前,起初管家说什么也不让他们进。后来还是贺子珍急中生智,说是给龙母拜寿的,这才让贺子珍进去。当龙母知道贺子珍等人的来意后,脸色瞬间沉了下去,贺子珍见状说:“既然老太太说人不在,那我们便先回去,给您一晚上考虑时间,我们明天再来。”
贺子珍等人刚离开,柳安就走了出来,他神色不安地对龙母说:“干娘,你说他们离开后,我是不是就安全了?要不我现在走吧,不然明天拖累您怎么办?”龙母说:“不行,如果有埋伏怎么办?”
就在这个时候管家说了句:“我看还是走后门吧,后门比较保险。”后来,柳安便在管家的带领下从后门走,没想到他刚出门,就被尹铎等人抓住。贺子珍冷笑一声,说:“我看你怎么逃!”
在火光的照耀下,贺子珍发出胜利的微笑。
和毛主席喜结连理
1927年10月,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在村口迎接毛主席一行人中,贺子珍就站在袁文才的身后。毛主席和袁文才、王佐握过手后,突然发现一位面容秀丽的女子,不由得有些震惊:没想到在这绿林好汉聚集之地,还有这样一位年轻女性。
毛主席很快回过来神,他向贺子珍伸出手,说:“请问你是……”袁文才连忙介绍说:“这位叫贺子珍,是永新县委的妇女部长,今年才18岁呢!”毛主席听后风趣地说:“原来如此,我还以为是哪家的千金呢!没想到还是咱们的同志啊。”
而和毛主席握过手的贺子珍,则静静地站在一旁打量着久仰大名的毛主席。只见这位前委书记的身材有些消瘦,一头又黑又亮的头发从中间往两边分开,此时的贺子珍万万没有想到,她日后的生活会和这位前委书记牵扯在一起。
一个多月后,贺子珍被调到前委当秘书,在茅坪攀龙书院的三楼工作。就在这个时候,被服厂生产出不少灰色军装,贺子珍穿上这种井冈山本地人从未见过的新式军服,成为一位英姿飒爽的女战士,也成为井冈山上的第一位女红军战士。
前委有了专职秘书,毛主席便经常到攀龙书院的三楼来过问工作。他看了贺子珍整理的资料,又见她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内心对贺子珍的好感也越来越多。
更令毛主席感到兴奋的是,他从交谈中发现贺子珍对湘赣边界的历史、地理以及风土人情十分了解,而且还会当地方言。于是毛主席便决定让贺子珍陪他一起去宁冈、永新县的部分农村去做社会调查。贺子珍听后点点头,说:“好呀,那我去当你的翻译!”
1928年,毛主席在贺子珍的陪同下来到宁冈、永新县附近的农村做调查。而毛主席通过这段时间和贺子珍的接触,慢慢发现她联系群众的能力很强,还擅长鼓动人心。更令他欣赏的是,贺子珍看上去是一位风风火火、泼辣干练的战士,但内心却是一个温柔的姑娘,这种性格无疑是毛主席最喜欢的。
2月18日,新城战斗结束后,毛主席从龙市来到茅坪,并向贺子珍提出:“我想去象山庵去整理一下之前的调查报告,你和我一起去可以吗?”贺子珍笑着说:“只要你不嫌弃我字不好,那就可以!”
在象山庵7天的时间里,毛主席每天都在整理文稿,但在空闲时间他也会和贺子珍到象山庵外的小路上散步,或者去白果树下小声交谈。也正是通过对彼此身世和家庭的了解,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好,一度发展成爱情。
1928年3月初,毛主席和张子清等人带着红军离开龙市。出发前一晚,毛主席和贺子珍说了很多话,他还说:“你先暂时回永新去,等我从湘南回来后,就派人接你。”
4月下旬,朱德和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湘南暴动武装来到井冈山。不久后,工农革命军的两个团也回来了,就这样两支部队胜利会师。5月初这几天,毛主席每天都在忙工作,直到7日才稍微空闲下来。他刚空下来就想到了身处永新的贺子珍,于是便给永新县委书记刘真写了一封信,让贺子珍回来。
毛主席等了整整5天,但始终都不见贺子珍的身影,他有些着急,于是又给刘真写信:
“刘真同志,为何过去这么多天,贺子珍同志还没有回来?是你不肯放人吗?你的组织观念到哪里去了?”
刘真再次收到毛主席的信后,知道他是真的生气了,于是连忙通知贺子珍去井冈山,一秒也不敢多耽误。
当贺子珍回到茅坪后,毛主席见了十分高兴,甚至激动得拉着她的手问长问短,颇有一种“小别胜新婚”的感觉。而贺子珍的突然出现也引起朱德、陈毅等人的好奇,他们纷纷打听这是谁。大家一时间不知道如何介绍贺子珍和毛主席的关系,因此都有些吞吞吐吐的。刚好袁文才也在,他笑着说:“她叫贺子珍,算是毛委员的恋人吧!”
时间慢慢流逝,一晃来到5月中旬,袁文才见贺子珍和毛主席的恋情还是没能进一步,便决定推他们一步。当时刚好碰上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副师长结婚,毛主席、朱德等人都来参加婚礼。吃饭的时候,袁文才当着大家的面问毛主席:“毛委员啊,啥时候才还能喝上你的喜酒呢?”
王佐说话有些直接,他说:“毛委员呀,你和子珍的婚事是不是要提上日程了?不要再等出什么事情了。”朱德喝了几杯酒,也笑着说:“润之啊,你看我和若兰两个人过得也蛮好的,你和子珍同志早晚都要结婚,这样生活上也有个照顾嘛!”
毛主席有些为难地看向贺子珍,只见贺子珍脸红着低下头,随后害羞的点了点头。王佐见状,笑着说:“看来咱们又有喜酒喝咯!”王佐话音刚落,大家哄笑声一片。
5月28日,象山庵突然热闹起来,贺子珍和毛主席的婚礼便在这里举行。说是婚礼,其实并没有搞什么仪式,只有袁文才带来的一些糖果和瓜子,大家坐在一起聊天。
贺子珍和毛主席喜结连理,只在象山庵住了两天便去永新县的塘边村,协助农民分田……
贺子珍想去中南海看看,邓小平批示:同意
1934年10月,贺子珍跟随毛主席参加了著名的长征,也在长征路上受了比较严重的伤。贺子珍先后为毛主席生育了6个孩子,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大多数都因为恶劣的战争环境遭遇不测,有的则是被寄养在老百姓家里而下落不明,只剩下一个女儿李敏。
到了陕北后,生活环境虽然稳定下来,但贺子珍和毛主席却因为性格上的差异,经常发生小矛盾。1937年年底,贺子珍离开陕北,经西安前往苏联学习。从这以后,她便离开了深爱的毛主席,也造成了她一生当中最痛苦、最难以挽回的悲剧。
贺子珍在苏联经历了人世间的艰辛,还一度被关进疯人院。不过尽管身处异国他乡,但贺子珍还是尽到了一位母亲的责任,她将毛主席和杨开慧的两个孩子毛岸英、毛岸青接到身边,和后来被送到苏联的李敏生活在一起,加深兄妹间的感情。
就这样,贺子珍带着三个孩子生活在陌生的苏联,直到1947年东北解放后,她才在王稼祥夫妇的帮助下回到哈尔滨。不过由于毛主席和江青已经结婚了,贺子珍没能去北京居住,而是被留在东北。
1949年上海迎来解放,贺子珍也被接到了上海,这里虽然有她的亲哥哥贺敏学,但不久后贺敏学就被调去福建工作。尽管有组织上的热情帮助和几个侄女陪在身边,但始终无法解决贺子珍内心的孤独。
1959年,时隔22年后,贺子珍和毛主席在庐山见面,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在我国三年困难时期,江西省委给予贺子珍无微不至的关怀。此时的贺子珍在级别上属于厅局级,但在江西却享受省里最高的待遇,每天都能吃二两猪肉。
毛主席一直都挂念着贺子珍,他经常让李敏去贺子珍的住处看望妈妈;当他得知贺子珍还很喜欢吸烟后,便让人悄悄送去中华烟、熊猫烟等;除此之外,毛主席还派秘书叶子龙给她送去500元。中央的一些领导,比如说陈毅、谢觉哉等人都去看望过贺子珍,也向她转达了毛主席的问候。
1966年夏,贺子珍再次来到庐山休养。这天,接待处安排贺子珍住在庐山第四招待所,由所长胡春娥全程陪同。贺子珍吃饭不讲究,顶多一天会吸上一两包烟,她一般晚上抽得比较多,一根接着一根。
有一天晚上一点半了,贺子珍还没有睡觉,胡春娥正准备上楼请她早点休息,没想到刚好听到贺子珍给李敏打电话:“你爸爸身体还好吗?你们要劝他注意身体。”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当贺子珍得知这一噩耗后,一度瘫坐在椅子上,久久不能回神。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贺子珍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这也得到了邓小平的批示。
当时贺子珍的身体不是太好,她也有这个意识,于是便向组织提出一个请求,那就是去北京看看,去毛主席生活过的中南海看看。当工作人员将这一要求上报给邓小平的时候,邓小平沉思片刻后批示:“同意。”
去北京一直都是贺子珍藏在心里的愿望,这个愿望是从她回过后就有的,但非常可惜的是一直没有实现。如今终于有这个机会,这也令贺子珍十分激动。
1979年9月,贺子珍在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的陪同下,来到天安门广场。不久后,李敏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贺子珍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看着毛主席那熟悉的面容,贺子珍不由得流下眼泪,随后让摄影师给她和毛主席的石像拍了一张照片,这也算是她和毛主席“最后一张合照”。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因病去世,享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