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王改革,剖析商朝亡国的内部原因

2023年01月02日21:48:03 历史 1000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文学作品当中,有着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除了神魔志怪小说《西游记》,就要数以商周交替时期的历史演义《封神演义》了。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杨戬太乙真人等形象,至今仍然是独霸中国动漫文化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商纣王改革,剖析商朝亡国的内部原因 - 天天要闻

《封神演义》虽然是一部充满神话色彩的神魔志怪小说,但对历史的大致走向还是比较还原的。

只是出于传统观念中对武王伐纣的“正义性”进行了过度地宣扬,毕竟是文学作品,难免会进行一些脸谱化的文学加工,整体上还是说周武王正义,商纣王邪恶的。

但文学作品毕竟是文学作品,掺杂了过多的个人喜好,即使是周朝人所记录的历史,也难免会落入到成王败寇的陷阱中来。

毕竟敢说商纣王好的的人早就死绝了,歌颂周武王丰功伟绩的人则是延续了长达八百年之久。

在多次的传播当中,什么白马非马、指鹿为马、三人成虎的事情都能发生,将商纣王黑化也并不是一件难事。

商纣亡国,另有其因

随着近代以来商代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我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一手历史资料,再加上一些流传下来的史料,我们越来越发现,商朝的灭亡好像并不是原来大众眼中那样简单。

而是有着更多的深层原因在里面,存在着相当多的偶然性,当然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商纣王改革,剖析商朝亡国的内部原因 - 天天要闻

一个朝代的灭亡一定是有着其内部原因的,即使是被外患所消灭,我们也能从后世的上帝视角来总结出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

说好听点就是引以为鉴,说不好听就是马后炮。其实商纣王在接手商朝的王位的时候,商朝已经面临着很大的问题了。

商纣王的处境和明朝的崇祯帝实际上是有点像,在即位之时就接手了一个烂摊子。

由于明朝距离我们比较近,能查阅的资料比较多,电视剧等文艺作品中也介绍了不少,今天我们就不再进行赘述了。

我们只来看一看商纣王帝辛接手的,究竟是一副什么样的烂牌。

商纣王改革,剖析商朝亡国的内部原因 - 天天要闻

商朝是一个权力相对比较分散的奴隶制王朝,收于生产力和交通工具的限制,商王朝所能控制的实际区域其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河北周边。

周边的各个方国虽然臣属于商王朝,但这实际上只是一个非常松散的政治和军事联盟,并不能进行十分有效的统治。

这也是商朝出土的甲骨文当中为什么经常会有和一些方国之间的战争了。

但这些方国间歇性的小叛乱,实际上是动摇不了商王朝的根基的,商王朝的问题根源实际上是出在他的统治阶层内部。

族权

商朝是一个奴隶制的贵族政治王朝,商王虽然有着很大的权力,但远没有后世中央集权下的皇帝权力那么大。

即使是后来的皇权也经常会被相权、外戚等进行干预,更何况三千多年前的商王朝了。

商纣王改革,剖析商朝亡国的内部原因 - 天天要闻

商朝的政治看似是商王在把控,其实是整个商朝贵族在一起的统一意志,毕竟商王只是只是孤家寡人,而真正的利益所得者是这些大贵族们。

这些大贵族们拥有着大量的耕地和奴隶,甚至还有着自己的军事力量,在以国家为单位进行打仗的时候,这些贵族才会贡献出自己的军事力量来进行军事战争。

商王听话还好,这些军队自然是可以供商王所驱使,但一旦伤及贵族阶层的礼仪,谁也不会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

贵族起兵造反的例子在整个商朝历史上也不是个例,即使放在后世也是屡见不鲜。商朝为了削减贵族势力,常常是是用一种非常简单粗暴的方式——迁都。

只要一迁都,原来那些旧奴隶主贵族在旧都城的势力就会大打折扣,毕竟土地是属于不动产,不能进行迁移。

商纣王改革,剖析商朝亡国的内部原因 - 天天要闻

在有记载的商民族迁徙记录中,就有着“前八后五”的说法,就是在夏朝时期商人还是一个小方国的时候,就经历了八次迁都。

而商朝建国之后,也是有了五次之多,最后一次的大迁徙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盘庚迁殷”。

而商纣王继位的时候,距离上一次的盘庚迁殷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了,朝廷当中的旧贵族势力已经相当的根深蒂固了。

所以如果按照之前老祖宗的习惯,商纣王还是要进行一次迁都来解决这一问题。

商纣王改革,剖析商朝亡国的内部原因 - 天天要闻

但那些旧贵族也不是傻子,都知道商纣王一旦迁都,他们的势力也会大打折扣,说不定提出迁都的那一天,就是这些旧贵族造反的那一天。

刚刚继位没多久的商纣王肯定是不能冒这个险。但是他虽然明面上没有迁都,实际上日常的政事活动、日常起居都已经搬到了殷都南边的朝歌城了。

这个位置既脱离了旧贵族的势力控制,又不会让旧贵族的神经太过敏感,不得不说是一个相当高明的手段。

我们后世的唐王朝也是如此,唐王朝的李氏家族为了摆脱关陇贵族集团的影响。

虽然明面上的都城在关中盆地长安,实际上日常办公场所长期都是在陪都洛阳

商纣王改革,剖析商朝亡国的内部原因 - 天天要闻

于是王权与族权的矛盾就这样被商纣王稍稍规避了过去,但实际上并没有被解决,只是族权的势力稍微削弱了而已。

以太师闻仲为代表的上网贵族集团,还是在不断地影响着商纣王的决策,只是话语权不再那么重了而已。

神权

与后世的皇权与相权之争不同的是,商王朝更多地是神权和王权的斗争。在周代以后,中国的统治者除了在追求长生不老的时候,实际上对这些神鬼之说都是不太相信的。

虽然都是在自称天子,但也大多数都秉持着孔子他老人家流传下来的“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尽人事而听天命,天更像是一种规则而不是某种可以左右人们决策的东西了。

商纣王改革,剖析商朝亡国的内部原因 - 天天要闻

但是商朝不一样,商朝文化起源于东夷和东北夷,巫蛊色彩十分浓厚。不管是什么样的大事小事,商王都要进行占卜。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民族的占卜就是在求问已经升天的先祖们自己即将要进行的活动是否吉利。

至于占卜方法,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一种占卜方法,就是由巫师将要求问的事情刻在甲骨上。

然后再甲骨之上凿一个似穿非穿的洞口出来,丢进火中燃烧,再等到龟壳之上出现裂纹,再由巫师或是祭司来解读这一卦的吉凶祸福。

商纣王改革,剖析商朝亡国的内部原因 - 天天要闻

当然,当年的而这些仪式肯定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但苦于没有那个年代的摄像机,我们也只能从粗略的考古记载当中推测当年的一些蛛丝马迹。

这种占卜,对于我们这些坚定地唯物主义者来讲,无非就是温度、凿击力度、方向、甲骨生长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而已。

但是对于虔诚的信奉者来说,这就是上天的旨意,会对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我们商王朝的大祭司,虽然看上去只是一个掌管宗庙礼仪和占卜的人,实际上也在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来左右商王的决定。

毕竟大祭司在经年累月的烧龟壳之中,或许早就找到了一些规律,可以通过凿刻的力度、求问的语言方式、概率等等方面来对占卜结果进行干预,进而达到自己想要的占卜结果。

商纣王改革,剖析商朝亡国的内部原因 - 天天要闻

我们所熟知的财神比干就是商纣王时期的大祭司,同时他还是商纣王的叔父。

所以不论是在掌握神权这一点上来说,还是论资排辈,在整个商朝子姓贵族集团当中,比干都是极其富有话语权的。

甚至一度能够威胁到商纣王帝辛的王位,毕竟在整个商朝历史上兄终弟及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比干继承哥哥帝乙的位置。

其实早在纣王父亲帝乙时期,就早就对神权发起过挑战了:帝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搏。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戮辱之,为苹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

只有身在其位,才能真正体会到被神权束手束脚的感觉,纣王帝辛在继位之后就想对宗庙、占卜之事进行一次改革。

但每一次的改革都是要动很多人的奶酪的,那些既得利益者怎么会同意让你去安心地割他们的肉呢?

商纣王改革,剖析商朝亡国的内部原因 - 天天要闻

所以,比干这位掌握着与神鬼沟通大权的大祭司,就对纣王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反应尤其激烈。

于是商纣王就“大义灭亲”,拿自己的叔父开刀,搞了个杀鸡给猴看。敲山震虎,狠狠地削弱了神权在政治中的地位。

但信仰习惯并不是说傻屌一个教皇就能解决的问题,广大民众和贵族遵守旧大的神鬼礼仪已久。

纣王这么一刀切,还杀了自己的叔父,就已经丢掉了一部分的民心了。

再加上后来的囚禁箕子、任用底层贵族来对抗旧贵族,更是让旧贵族利益集团的不满之心日益增强。

结语:

所以商纣王的这次改革,虽然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也十分具有进步意义,但这些改革都伤及了商王朝的根基,让原本就松散的部落联盟,在旧贵族的背心离德之下,更是如同一盘散沙。终究被周人摧枯拉朽一般迅速灭亡。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闻

面对面丨这座“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楚国墓葬,主人竟是他?

椁分九室,面积超过400平方米,填土层层夯实,有台阶21级,如果加上墓园、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遗迹,整个墓园占地面积达2100多亩之广。2024年5月,持续近四年的考古发掘进入到关键阶段,迄今为止科学发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武王墩墓展露真容,墓室的规模和各类精美文物频频刷屏,引发无数惊叹。这...
曹髦之死:用生命将司马氏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 天天要闻

曹髦之死:用生命将司马氏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曹髦,字彦士,他是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王曹霖之子,是司马师拥立的曹魏第四位皇帝。 随着司马昭的权力越来越大,曹髦感受到的威胁也与日俱增,所以内心非常害怕,他曾写过一首诗: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德国基尔运河年货运量9000万吨,中国京杭大运河是多少? - 天天要闻

德国基尔运河年货运量9000万吨,中国京杭大运河是多少?

京杭运河是举世闻名的伟大水利水运工程,在明清两代500多年的时间里,作为南北漕运的重要通道,对沟通南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起到重要作用。清末民初的一段时期,由于铁路的兴建、黄河变迁及社会政治等原因,京河大运河全程的航运几乎完全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