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铁道游击队》,想必大家都会不自觉地哼唱起这首歌来——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我们爬飞车那个搞机枪,闯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
……
这支家喻户晓的歌曲正是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插曲,歌中那摄人心弦的旋律,以及战士们上阵杀敌的英雄气概,即便已过半个多世纪,依然传唱不息。
听着这首歌,荡舟与碧波万顷之中,望着湖面上大片大片的芦苇与莲叶,人们好像还能看见当年游击队员们举枪挥刀打鬼子的场景,是那么的热血奋勇,是那么的坚毅勇敢。
毫无疑问,不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如今的和平岁月之中,每当人们谈起铁道游击队的时候,心中都会自然而然地泛上一股敬佩与感激之情。铁道游击队,一直留在人们的心中的。
然而,在心怀敬佩之余,不少人心中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年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的铁道游击队,在抗战胜利之后去了哪儿?
其实,这支抗日战争中的传奇队伍,一直坚守在祖国边防事业上,现今仍有一名队员在世!
(铁道游击队)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下文,详细介绍有关铁道游击队的故事。
一、铁道游击队,永唱“动人的歌谣”
抗日战争期间,有着这么一支队伍,他们夜袭洋行、飞车搞机枪、破坏铁路、炸掉桥梁,在重创敌人的同时,也为我军的主力部队作战起到了绝对的配合作用,这支队伍,便是赫赫有名的铁道游击队。
那么,这么一只受人称敬,在抗战期间做出突出贡献的游击队是在什么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呢?这便要说说当年日本鬼子入侵枣庄的故事了。
众所周知,枣庄拥有丰富且优质的煤炭资源。对于这块“大肥肉”日本侵略者又怎能不垂涎欲滴。
因此,1938年的3月,日本侵略者在侵略枣庄后,便开始大肆开采起了枣庄的煤炭。他们为了能够长期地开采,甚至还派重兵团团围住了枣庄。
(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枣庄煤矿的日军)
不仅如此,这帮入侵者还联合驻扎在枣庄的日本宪兵队,对抗日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清缴”和“扫荡”。在这种情况之下,山区抗日军民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为了支援抗日队伍,也为了获取日本人的情报,洪振海和王志胜等人,在组织的安排下,潜进了枣庄,并成功建立了抗日情报站。
从此,一系列获取和发送情报工作便展开了,该情报站的建立,也为铁道游击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洪振海)
在情报站建立的一年多时间里,为了获取和发送情报,洪振海和王志胜等人做出了不少的努力。
他们乔装失业工人,秘密发动群众,利用各种渠道获取情报;或乔装成搬运工人,混进洋行——在日军建立在枣庄的特务机构,截取情报;或联合铁路工人,上演“飞车”戏码,获取日军的枪支弹药等等,总之,正是因为有了这情报站的建立,我军能够及时地了解到敌人下一步的计划,并就此开展行动。
1939年的秋天,随着鲁南抗日斗争形式的好转,洪振海和王志胜等人为了响应上级“在继续搞好抗日情报工作的基础上筹建抗日武装”的口号。
秘密组织了一支有11人参加的抗日武装,这支队伍洪振海为队长,王志胜为副队长,名为枣庄铁道队。
(王志胜)
1940年的2月,枣庄铁道队被批准改名为鲁南铁道队。
这便是铁道游击队的建立过程。
游击队建立之后,由最初的11人,渐渐扩大。他们在队长洪振海和副队长王志胜的带领下,在鲁南铁路沿线破坏铁路,拔掉敌军的通讯线,截货车,让敌人惊恐万分。
不仅如此,游击队在保护我军干部过路安全这一方面上,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样的一只队伍,人数虽然不多,但对我国的抗战胜利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爱国事迹永远不会沉寂在历史岁月之中,他们的抗战精神,也永远会被流传下去。
铁道游击队,将会永远地吟唱那一支又一支动人的歌谣。
(铁道游击队)
二、铁道游击队的壮大发展史
1940年的7月,这个时候,铁道游击队可是让日军气得牙痒痒。
这一年,日本军为了加大了“扫清”抗日军民的力度,使得驻扎在鲁南的抗日根据地四面楚歌,物资短缺,处境非常之困难。
当铁道游击队知晓了这一情况后,洪振海和王志胜等人便召集了弟兄们,商量怎样才能搞到更多的物资。
虽然铁道游击队的队员们大多都是铁路工人、小摊贩等,但在他们周密的计划下,再加上各队员的缜密配合,真的就从日军手中抢来了几十只枪支。
这次行动之后,不仅解决了根据地的燃眉之急,其队长洪振海和副队长王志胜更是得名震鲁南。
(铁道游击队形象)
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游击队的行列之中。
1940年下半年,铁道游击队的规模扩大到了150人。
次年的年末,这帮入侵的日军破坏了鲁南的衣服厂,这样一来,很多人就都会穿不上冬衣。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又是铁道游击队站了出来,各队员在铁路工人的协助下,又一次成功地从日军手中抢到了千余匹细布,以及毛毯药品若干,缓解了部队的冬衣不足问题。
游击队自创办以来,其主要任务就是截取日军情报,干扰日军动作,配合主力部队作战。而这只队伍所活跃的鲁南地带呢,更是我军作战的关键地带。
(抗日军民在破坏日军铁路)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鲁南位于山东,而山东则正是连接华北和华中两大根据地的枢纽。
鲁南,则是这枢纽之中的枢纽。
这意味着,一旦鲁南失守,枢纽被打破,那党中央所定下的“发展华中,巩固华北”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于我军军心,也是重要的打击。
守住鲁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也正是因为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铁道游击队的队员们即便是献出生命,也要突破敌人的包围圈,完成上级交代给他们的任务。
1942年的4月,日军总共三千人,包围了铁道游击队的驻地,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王志胜率领部队成功突出重围,并在这之后发动群众,建立情报网,打开了浦津铁路沿线和微山湖的局面。
(抗日战争)
为了能够顺利在晚上护送干部过路,游击队队员们一边建立着情报网,一边积极地开展瓦解敌军的活动。在执行护送干部任务的两年多时间里,铁道游击队一共护送干部千余人,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铁道游击队在后方的配合,我军的主力部队才能在战场上更好地与敌人战斗,中国也才能迎来长达十四年的抗战胜利。
对此,铁道游击队的功劳是非常巨大的。
而这支队伍,从始至终,规模最大的时候,人数也就百余人。
它就像一颗熠熠生辉的星星,即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也依然在不断地发着光,发着热。
三、铁道游击队,坚持初心永跟党走
抗战胜利之后,这支曾经上能飞车,下能炸路的队伍就集体“转业”了。
1946年,鲁南铁路大队的番号被撤销,并在原大队的基础上成立“鲁南铁路局”。
虽然名字变了,但队员们永跟党走的心却没有变。他们重装上阵,依旧配合着主力部队,一次又一次地打击着敌军,为我军的战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来,这支大队受到了又一次的改编。而随着这次改编的落行,这支铁道游击队成为了野战军。
在后来的日子里,这支队伍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一系列历史闻名的战役,且都有着不菲的成绩。
(铁道游击队形象)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铁道游击队依然在它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从不懈怠。
1953年,为了剿灭鸡冠山、小鹿山等四山海匪,已经被改编为公安第17师的铁道游击队配合着兄弟部队,仅用三个小时,就歼灭了守敌。
在往后的日子里,铁道游击队,也就是公安第17师又历经了数次改编。
1993年的时候,一部分游击队的队员们交流到了南京军区海防的第3团。时至今日,这支拥有着传奇色彩的部队,仍在海防线上站岗。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如今,距离1949年新中国建立已经有七十多个年头了,而当年那只活动在鲁南铁路沿线的铁道游击队,也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数百人的队伍,如今只剩下了最后一位,他便是全队最小的游击队员李洪杰。
据李洪杰回忆,他是在十二岁的时候加入到铁道游击队的。在战争的那段岁月里,他跟着部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役,护送了一名又一名的重要人物。一场又一场的战斗,护送故事直叫人听得胆战心惊。但李洪杰老人却说道:“当时日子虽然苦,但是很乐观,感觉是敌人来了也不怕!”
(李洪杰)
如今,李洪杰已为耋耄老人,但依旧精神矍铄,依旧能够较为清晰地回忆起当年打仗的细节。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李洪杰受邀以抗战老兵的身份参加阅兵典礼。
看着祖国日渐精良的武器,听着掷地有声的口号,老人感慨良多,仿佛又看见了当年和战友们一起飞车杀鬼子的自己,是那么的热血。
往昔的战争岁月已被如今的和平安定,国家富强所替代,中国,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强!
(李洪杰)
四、铁道游击队,红色精神永流传
铁道游击队这支富有传奇色彩的队伍不仅在抗战时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流传下来的红色精神,时至今日,也在不断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在铁道游击队“飞车搞机枪”、“血染洋行”的一个又一个故事背后,凝结了游击队员们,与铁道工人的浓浓的爱国之情。他们无谓生死,只为能给中国挣得一个美好的明天。
坚守初心、敢于亮剑、攻坚克难,机智勇敢、敢为人先……都为铁道游击队的红色精神内涵。
如此内涵丰富的精神,不管是历经多少个世纪都不会消弭,永远对人们有着启示作用。
如今,不管是电影的上映,电影主题曲的流传,亦或是课本的学习,人们仿佛都能从一帧一画,一字一句中,窥见当年铁道游击队队员们的英姿,震慑人心,鼓舞斗志。
(山东枣庄——铁道游击队曾经的战场)
在撤销番号,游击队员们上任海防之时,铁道游击队的历史使命就已经完成了。
如今,中国在一届又一届领导人的带领下,从最初的的站起来、富起来,最终变成了现在的强起来。
陈乔年烈士曾说过:“让我们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如今的中国人不必再受战争的侵扰,不必每天活在枪口之下。
编辑:麻球
责编: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