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的这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贤媛》,贤媛,也就是品德高尚的女士,其中有一篇叫做“赵母嫁女”,赵母嫁女,女临去,敕之曰:“慎勿为好!”女曰:“不为好,可为恶邪?”母曰:“好尚不可为,其况恶乎!”
意思是赵母特意告诉自己的女儿到了丈夫家,不要轻易的做好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到一个新地方拼命干活做事,就会显得别人在之前没有干活。这就是中国人特有的人情世故。在梁实秋先生的散文当中,他特意记述了一件事,他从美国学成归国之后先在青岛教了几年书,后来和妻子一起回到北京的家中,刚回到家,就和妻子一起把院子里的荒草给拔了,但这件事就遭到了家里其他人的侧目,开始梁实秋还不太理解是因为什么,后来明白了,是自己忽略了“赵母嫁女”所讲的道理。
我们来看今天学习的这篇文言文: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这个故事很简单,就是陶母告诫儿子不要假公济私,把公家东西中饱私囊,要防微杜渐。我们来一句句分析解读一下。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陶公,指的是陶侃,陶侃是陶渊明的曾祖,现在陶渊明名气远大于陶侃,但是在东晋时期,陶侃实在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陶渊明被推荐去做官,往往还要借助于陶侃的名气。 陶侃官至大司马,被封为长沙郡公,是东晋朝廷的中枢,朝野有名。在平定王敦、苏峻的两次叛乱中,战功赫赫,为国家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侃在人名中出现,我一开始觉得很奇怪,因为我们通常说“侃大山”,“侃爷”,就是夸夸其谈的意思,所以我一开始觉得侃并不是一个意义好的字,怎么会用在人名当中呢?可是后来在生活中遇到了好几个人名带侃的人,望京医院有个大夫叫罗侃,央视有个解说员叫曾侃,还有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
所以我特意查了一下侃在人名中是什么意思:用作人名意指谈笑风生、伶牙利齿、公正、正直之义;意指遇事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刚正不阿。
鱼梁吏,主管河道渔业的官吏。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土石横截水流,留一缺口,让鱼随水流入竹篓一 类器具中。
也就是说陶侃的工作就是负责捕鱼,利用工作之便给自己的母亲谋点福利大概也是人之常情。
我们都说官吏,或者说贪官污吏,总是把官吏并列,其实官吏之间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官是上等身份, 官是正职,即长官,有品级,官由中央统一任命,因此也叫“朝廷命官”,因此官都是“国家干部”。吏是下等身份,服务于官员, 吏则“不入流”,由长官自己招聘,因此吏只能算作官府中的“服役人员“。
在宋朝之前,官吏之间并没有鸿沟,有很多出身小吏的人可以一跃而居庙堂之上,比如萧何,在秦朝时担任沛县主吏掾,辅佐刘邦最后担任宰相,陶侃也是当过鱼梁吏,后来成为了大司马,但是慢慢的,官吏之间就有了鸿沟,在宋朝时,吏就只能是吏,就像宋江,一辈子只能是刀笔小吏。
虽然吏的地位不高,可有时候权力却很大,西汉的大臣周勃曾经率领大军,威风不可一世,然而后来被关进监狱,在狱中被狱卒百般羞辱,曾感叹说“吾常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不怕官只怕管啊。
尝以坩鲊饷母,坩鲊:坩,盛东西的陶器。鲊,经过加工的鱼类食品,如腌鱼 、糟鱼之类。曾经用陶罐装着腌鱼送给自己的母亲。按说陶侃是负责捕鱼的官吏,给自己的母亲送点鱼不算过分,近水楼台先得月呗,乐的河水不洗船呢。但是陶母的反应是很激烈的。
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陶母把腌鱼封起来,交给来送东西的人,还写了书信斥责陶侃。陶母非但没有接受,反而要斥责儿子的做法,并没有认为这是小事。
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你身为官吏,把官府的物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还增添了我的忧愁啊!一罐鱼是很不值钱的东西,看着好像是小事,但是这是一个人品质的问题,这就是大事了。并且,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现在拿一罐鱼,以后就可能拿无数的金银财宝。所以陶母一定要坚决从小事就制止陶侃的行为,防微杜渐是很必要的。
这就是陶母被称为贤媛的原因,陶母教育儿子的方式和态度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这篇文言文 从行文的节奏上来看封鲊付使,反书责侃,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基本上都是四字一句,节奏感非常强,既有顿挫感,又非常流畅,这就是行文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