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后代高中状元,在岳飞墓前写下两句诗,成千古名句传诵至今

2022年10月31日11:49:04 历史 1687

在杭州西湖区北山路的岳飞墓前,跪着五个手被反剪着绑在背后的人像。其中有两个,是害死岳飞的大奸臣南宋宰相秦桧他的妻子王氏

常有来祭拜岳飞的游客,路过秦桧跪像跟前,会伸手拍几巴掌,导致本身灰暗的人像,只有两个脸颊是油光锃亮的。

秦桧后代高中状元,在岳飞墓前写下两句诗,成千古名句传诵至今 - 天天要闻

历史上奸臣众多,每朝每代都有,但有这样下场,死后都得不到安宁的,秦桧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在现代,父母要是判过刑,坐过牢,会影响子女的前途,在古代也一样。

秦桧留下千古骂名,让他的子孙后人,脸上也无光,走到哪里,都被人指指点点

秦桧后代高中状元,在岳飞墓前写下两句诗,成千古名句传诵至今 - 天天要闻

无辜受累的秦家后人

秦桧有个后人考上了状元,当皇帝欢喜地召见他时,突然发现他的先人,竟然是奸臣秦桧,心里不禁凉了一大半

但是这位新科状元,却巧妙地用一句至今仍为人熟知的话,化解了当时的危机。

可毕竟顶着秦桧后人的头衔,在朝中行走很尴尬,也得不到皇帝的重用。于是这位才子使了一招,向世人表达了他替先人悔过的决心。

秦桧后代高中状元,在岳飞墓前写下两句诗,成千古名句传诵至今 - 天天要闻

后来皇帝感念他的真诚,加上又欣赏他的才华,终于委以重任,让他的本事得到施展,秦家也在他的努力下,直到清朝灭亡都是世家大族。

这个人才,叫秦大士,表面看是秦桧后人,却不是嫡系后人

秦大士的先人,是秦桧的兄长秦梓,南宋时期,他虽与秦桧同朝为官,但他从不跟这样的弟弟同流合污。

秦桧后代高中状元,在岳飞墓前写下两句诗,成千古名句传诵至今 - 天天要闻

弟弟官居宰相,享尽荣华,秦梓却宁愿带着家眷到别处隐居。他刚正不阿的行为,在当时很受世人赞赏。他的儿子们也没有受秦桧的影响,大多数在仕途上走的很顺利。

秦大士,出生于康熙年间,是南京人,乾隆十七年时高中状元,那时他年纪已经不小了,快到不惑之年了。

披荆斩棘,秦大士终于甩掉各个竞争对手,来到了乾隆跟前,等到皇帝最后的训话。本来一切顺利,可乾隆突然对他的姓氏起了疑问,便问秦大士是不是南宋秦桧的后人。

秦桧后代高中状元,在岳飞墓前写下两句诗,成千古名句传诵至今 - 天天要闻

后人机灵化解皇帝疑心

这个问题不好答,如实回答,肯定招人诟病,说不定仕途就毁了;说假话吧,皇帝一查就清楚了,欺君之罪是死罪,无论怎么答,答案都不能令乾隆满意。

好在秦大士稳住了,他对皇帝说:是,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话一出,不仅不卑不亢地承认了他与秦桧有关系,又坚定地表示了,他跟秦桧不是一路人。

尴尬是缓解了,可乾隆内心还是有个疙瘩。重用一代奸臣的后人,岂不是毁他的一世英名?

秦桧后代高中状元,在岳飞墓前写下两句诗,成千古名句传诵至今 - 天天要闻

于是乾隆派人去调查秦大士的家世,这才弄清楚秦大士并不是秦桧的子孙,而是秦梓的后人,也知道了秦梓当年为官清廉,与秦桧是划清了界限的。

毕竟,秦梓、秦桧是同胞兄弟,乾隆心中的刺还是难以拔出。于是秦大士就这么有些尴尬地,被晾在了一旁。

秦桧后代高中状元,在岳飞墓前写下两句诗,成千古名句传诵至今 - 天天要闻

说来也巧,秦大士有回应其他文人的邀请,一同到岳飞墓游玩参观。这些文人都知道秦大士与秦桧,有渊源,便调侃他,让他作诗。

这不厚道的举动,无疑是在揭人伤疤,好在秦大士早已习惯,自懂事以来,写下了不少批判秦桧的诗,也明白旁人说起秦桧的恶行,肯定会想到他。

秦大士便提笔在岳飞墓前下这么两句话,来表达秦家后人对岳飞的愧疚。

秦桧后代高中状元,在岳飞墓前写下两句诗,成千古名句传诵至今 - 天天要闻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既正面承认了他的出身,又再次向岳飞道了歉,旁人见状,无不赞叹秦大士的胸怀和文采。

作为皇帝钦点的状元,秦大士不骄傲,反而将自己的姿态放低,但又没有因为有秦桧的这层关系,而自惭形秽,让人真心佩服。

他的才华和大气也很得乾隆赏识,对他多加提拔,让他任科考的考官,让他入翰林院任修撰,负责修撰国史

秦桧后代高中状元,在岳飞墓前写下两句诗,成千古名句传诵至今 - 天天要闻

秦大士没有辜负乾隆皇帝的栽培,为朝廷选拔了无数人才。乾隆再次提升他,让他当皇子们的老师。

教皇子读书的差事,可不是有学识就能担任的,需要有才还有德,并且能服众。品行优秀,德高望重之人,才能教授皇子。

由此可见,一开始因为身份问题,让乾隆内心有忌讳的人,后来多受乾隆重视。

秦桧后代高中状元,在岳飞墓前写下两句诗,成千古名句传诵至今 - 天天要闻

秦大士清廉,只做了约十年官就回南京赋闲了。他的大儿子当上了陕西巡抚,对他十分孝顺。

乾隆三十五年,秦大士进京为皇帝祝寿,有人劝他复出,秦大士谢绝,在家悠闲地过着小日子直到去世。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大禹都城在河南,为何远赴甘肃治水?网友猜想破解考古悬案 - 天天要闻

大禹都城在河南,为何远赴甘肃治水?网友猜想破解考古悬案

来源:史入人心黄河积石峡附近,考古人员的手铲下,一件形制古朴的石制工具重见天日。经检测,这件被淤泥包裹了四千年的工具,正是上古治水所用的“耒耜”。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河南禹州瓦店遗址,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与祭祀区正静静诉说着王权初立的威严。
明朝藩王列传之事迹篇(四) - 天天要闻

明朝藩王列传之事迹篇(四)

蒋志格齐王榑 按《明外史本传》:齐王榑,太祖第七子。母达定妃。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十五年(公元1382年)就藩青州。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命王率护卫及山东徐、邳诸军从燕王北征。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复率护卫骑士出开平。
我们的1945 | 田秀琴:“共产党是为咱百姓谋幸福的” - 天天要闻

我们的1945 | 田秀琴:“共产党是为咱百姓谋幸福的”

田秀琴老人16岁时继承父亲遗志,走上抗日道路。本报记者 孙颖摄“父亲说,‘我去引开敌人’,就再也没回来!”96岁的田秀琴老人,回忆起83年前父亲引开“扫荡”队伍牺牲的壮举,依旧难掩激动。出生在一个革命大家庭里的她,16岁时选择继承父亲遗志,
埃菲尔铁塔,被热弯了…… - 天天要闻

埃菲尔铁塔,被热弯了……

目前,欧洲多地被“热穹顶”笼罩,高温从地中海蔓延至英国、德国等国。截至6月30日,法国96个行政区中84个发布橙色高温预警,16个进入红色警戒。酷热使埃菲尔铁塔钢结构受热膨胀,塔体短暂向受光侧偏斜,夏季热胀可位移约20公分,冬季冷缩缩回10公分,昼夜温差下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