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重男轻女,女性地位很低,当然随着时代变化,尤其是现代社会女性地位逐渐提高,也得到了很多发展机会,并拥有接受教育的相关权利。可是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北魏时期没有这一思想束缚,很强调女性地位,北魏时期女性教育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北魏推出了极具现代教育理念的分级管理,根据教育内容细分,对于富家女子有固定的学习地点及独有的私塾,私塾会有目标及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平衡,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还有一种宫学教育,主要针对宫女侍从开设,确保受教育权及接受宫中培训。
北魏教育机构会对不同女性年龄人群进行调查,了解她们的实际需求,并根据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教师,做到“因人施教”,让其更易接受教师讲授的方法与知识。而且,在不同年龄结构中,每个人所分配的师资力量也有不同。在宫中, 10岁前,由辅导﹑保育贵族子女的老年妇人“傅姆”担任教师,获取知识与保育,超过这一年龄就会由傅姆变为“女侍中”,女子学生不会有任何不适,反而可以很快融入到新的学习过程中。
这一教学方式方法与21世纪现阶段教育“异曲同工”,现代教育也是按照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逐级提升,每个阶段匹配专业教师,学生从每阶段专业教师那里获取相应的知识。所以说,北魏教育制度还是比较进步与超前的,兼顾了个体发展阶段的差异性以及能力限制。
虽然对不同层次、阶层的女性进行分类管理,让各类女性都能接受教育,但相对于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一做法无疑是合理与进步的,当然,现代教育相比,那时候教育体系有历史弊端,试想现代国家诸如阿富汗女性受教育权还未能得到保护,北魏的做法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已非常不容易了,每个女性最基本教育得到了满足与保证。
无论如何,北魏的教育体系足以成为古代教育的典范,根据学生自身个性特点及社会发展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既学理论,又学社会,专业教师专业授课、因材施教,让她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真正做到“又红又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