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四十还是混混,却在短短八年内称帝,刘邦凭什么能成功

2022年10月14日15:32:06 历史 1088

年近四十还是混混,却在短短八年内称帝,刘邦凭什么能成功 - 天天要闻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秦始皇觉得自己建立了万世不朽之基业,不由得豪情万丈。他希望自己的帝王威严可以传播四海,加强秦国在各地的统治。因此,他开始带着车队巡游天下。

途径江苏徐州地带时,一个人震撼于车队的庞大,车上装饰得精美,以及前方威武雄壮的护卫部队,不由得感叹,这才是大丈夫该过的生活啊。

说这话的人叫刘邦,这时是个亭长,管着方圆十里几个村儿的人口。

志向

刘邦出生的时候,秦始皇还没继位,六国还在。他生于沛县(江苏徐州),是齐国人。生于普通人家的他,不喜欢耕地,也不愿意从商。这在长辈眼里,就是不学无术的表现,是坏孩子。

年近四十还是混混,却在短短八年内称帝,刘邦凭什么能成功 - 天天要闻

后来,他听说,魏国有个信陵君十分厉害,曾经只身犯险,窃取兵符拯救赵国,并最终统帅五国联军把秦国那不可一世的虎狼之师打回了函谷关。这种胆识过人的英雄气概与惊险刺激的冒险故事让刘邦深深着迷,他像所有的少年一样,渴望成为这样的人。

然而,没多久,信陵君就死了。刘邦的梦似乎也随着信陵君的死亡破裂了。他失去了可以憧憬的目标。

刘邦不甘心。他与那些光知道憧憬的人不同,他是真的愿意为梦想付诸于行动。于是,他放下农活,启程西行,来到了信陵君曾生活的地方——魏国。

这时,恰逢信陵君曾经的门客张耳也在招揽门客,刘邦就投奔了张耳。

年近四十还是混混,却在短短八年内称帝,刘邦凭什么能成功 - 天天要闻

刘邦很自来熟,对谁都称兄道弟,很快就跟张耳成了个好朋友。身为一介农民的刘邦并不沉迷于大城市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而是像他的偶像信陵君那样,时刻操心着“天下”。

不久后,秦灭六国,张耳沦为通缉犯,门客四散,刘邦也就回到了老家。

回到老家的刘邦,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了。他彻底地放弃了农活,而是当了一个小亭长,每天跟人喝酒吹牛,称兄道弟,交了一堆三教九流的朋友,包括屠夫,狱卒,车夫,都是些平日里不显眼的人。而且,他花钱很多,还不是给自己花,而是借给别人,不求偿还。

要知道,这个时候,刘邦已经接近四十岁了,连婚都没结呢。一个人四十岁还在普通公务员的岗位上喝酒吹牛,没有一技之长,没有成立家室,这即便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十分失败的。

年近四十还是混混,却在短短八年内称帝,刘邦凭什么能成功 - 天天要闻

或许,刘邦的目光从来就没有放在平稳度过一生之上。他依然想成为信陵君这样的人物。如果是太平盛世,他没准还会偃旗息鼓,不再做梦。但,游历过中原的他知道,秦朝的社会并不太平,无数势力都在暗处蠢蠢欲动。或许,这才是他的底气。

普通的老百姓讨厌乱世,而刘邦最不怕的就是乱世。

起兵

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秦朝虽然建立了万世之功,对于我们如今的地缘格局有深远的影响,但其实秦朝并不得民心。它的改革虽然功在千秋,但完全忽略了百姓的情绪。

想想看,假设你是齐国人,你祖上世代都是齐国人。突然,你的祖国没了,秦国的官吏走过来,告诉你必须放弃你的文字,你手里的货币,你的马车型号,你使用的度量工具,全部改用秦国的标准。你所熟悉的一切全部崩塌,你会怎么想?

年近四十还是混混,却在短短八年内称帝,刘邦凭什么能成功 - 天天要闻

各国货币

这些政策当然起到了一统全国的作用,但当时的老百姓并不买账。对他们而言,秦始皇就是在强迫他们放弃自己的文化,信仰,乃至生活方式。对他们而言,秦国并非统治者,而是侵略者。

所以,秦始皇推行的这些政策,激发了群众的逆反心理。只要有人一煽动,这种情绪就会如同燎原之火般横扫全境。因此,陈胜吴广一揭竿而起,秦朝立刻遍地狼烟。百姓想反抗“暴政”,旧贵族想复辟战国。秦朝面临着墙倒众人推的下场。

刘邦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那些看似不务正业的行为,让他立刻就在乱世拥有了自己的资本:愿意追随他的人。

就这样,刘邦揭竿而起,很快拥有了三千来人的部队。他不懂管理,萧何曹参可以帮他。他不懂治军打仗,周勃夏侯婴樊哙可以打。他没什么特殊才能,但是他的队伍就是可以一直得胜。或许,这就是领导力吧。

年近四十还是混混,却在短短八年内称帝,刘邦凭什么能成功 - 天天要闻

刘邦的队伍越滚越大,这个从小小的沛县走出的队伍竟然逐渐成为了影响极大地割据势力,引得许多人前来投奔。不过,孤掌难鸣,刘邦意识到自己实力仍然不足,因此他找到了当时最大的起义势力——项羽项梁。于是刘项合兵,成为秦朝的心腹之患。

分裂

在项羽与秦朝的主力军正面碰撞时,刘邦长驱直入,竟然直接打进了咸阳城,灭了秦。如今,他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长辈眼里的混混,而是拥兵十万的起义军头领。他自大了起来,幻想着自己称王称霸的日子。

现实给他浇了盆冷水。刘邦兵力虽多,但项羽的实力是他的十倍,且都是精兵强将,根本无法抵挡。如果刘邦过于高调,他就一定会被项羽灭杀。

清醒过来的刘邦只能退到了咸阳城外,安心等待气急败坏的项羽。

年近四十还是混混,却在短短八年内称帝,刘邦凭什么能成功 - 天天要闻

项羽来到陕西后,对刘邦摆下了著名的鸿门宴。宴上,项羽顾虑和刘邦曾经的革命友谊以及面子,始终犹犹豫豫,没有杀刘邦。而刘邦沉着冷静,并在一干属下的帮助下逃离险境。项羽至此错失杀刘邦的最后机会。

随后,项羽分封完各路诸侯,直接回江东了。而刘邦则被封到了四川。他进入四川时,烧掉了山崖间的栈道,以表示自己绝不出四川。

但是,不可一世项羽在这里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分封的有问题。

项羽共分封了十八路诸侯,但是基本是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而没有考虑到各路诸侯的个人诉求,强行封了一通,导致得了封地的内心不是很高兴,没得封地的内心更不高兴。项羽无法压制住蠢蠢欲动的人心。

年近四十还是混混,却在短短八年内称帝,刘邦凭什么能成功 - 天天要闻

项羽

所以,才半年出头,山东就陷入了内乱,几个封王带头反项羽。项羽自然是带着大军征讨齐国。这就给了刘邦可乘之机。

入冬之时,刘邦在韩信的建议之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两年内逐步打下了陕西的地盘。而这时,项羽还在山东呢。

就这样,刘邦步步为营,拿下山西,打到河南,形成了楚汉争霸之势。

结局我们也知道了,在短暂的波折之后,刘邦连战连捷,彻底击垮了项羽的部队,最终十面埋伏,逼得项羽乌江自刎。

在短短五年的征战后,刘邦就从偏安四川一跃成为天下之主,并于公元前202年新年举办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开启了汉朝四百年的帝国时代。

年近四十还是混混,却在短短八年内称帝,刘邦凭什么能成功 - 天天要闻

谁能想到,当年那个被乡邻嘲笑,被长辈嫌弃,四十岁还在混日子的小公务员,竟然能在短时间内黄袍加身,一跃成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连朱元璋都得经过长达二十年的经营与征伐才最终称帝,而刘邦从基层到巅峰,只用了不到八年。

结语

刘邦与项羽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是对自身定位的差距。

早在刘邦还是沛县亭长时,他见谁都会称兄道弟,对知识分子萧何是如此,对屠夫夏侯婴车夫樊哙也是如此。他从没有轻看夏侯婴,樊哙这些人的职业。

除此之外,刘邦虽然经常上头,做出些错误举动,但他认错非常干脆,不会端着架子。所以,他的属下都能直言劝谏,不需要拐弯抹角,不怕触怒刘邦。

年近四十还是混混,却在短短八年内称帝,刘邦凭什么能成功 - 天天要闻

反观项羽呢?他是贵族之后,少年英才,天然就有无数人才聚集在他身边,所以他很高傲,很固执,而且根本拉不下脸皮。别人劝他劝得越多,他越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越要反着来,很叛逆。

比如,项羽为何不在鸿门宴中杀刘邦?一是因为他之前已经决定不杀刘邦了,不愿意反悔。另一点就是他的谋士范增一直在跟他说这件事,让他心生反感。因为这等小情绪而屡次放弃机会,也怨不得范增最后骂他是个不能共事的小娃娃了。

某种程度上,项羽从没有认为当领导的觉悟,无法容人,也自恃于自己高贵的身份,不去团结人。而刘邦在还没起义前就广零钱财,对所有人都敞开心胸,从不鄙视三教九流,对属下的能力了如指掌,也能及时承认自己的错误。可以说,项羽的格局,差刘邦太多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一棍三用!冯玉祥“打军棍”里藏着怎样的治军奇招 - 天天要闻

一棍三用!冯玉祥“打军棍”里藏着怎样的治军奇招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人称“布衣将军”。生于直隶青县(今河北沧州沧县),后随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亲是下层旧军官,冯玉祥实际上是在军营中长大,未满十六岁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起义,势力逐渐壮大,直至后来
如果苏联晚解体几年,俄罗斯对于中亚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 天天要闻

如果苏联晚解体几年,俄罗斯对于中亚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他差点成了苏联的“副总统”,却悄悄把哈萨克从“俄语帝国”里抽了出来有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1991年夏天,苏联还没散,莫斯科那边在考虑设个“副总统”职位。圈里人都知道,那个位置本来是
匈奴的“生物战”有没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闻

匈奴的“生物战”有没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在亚欧大陆上,汉匈两大帝国的战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汉武帝元狩年间,一位年轻将领的迅速崛起和突然陨落,深刻影响着这场百年战争的走向。当我们把《史记》《汉书》和出土的汉简相互印证,便能揭开霍去病暴卒背后的一些蛛丝马迹。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 天天要闻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近日,中国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和什川古梨园系统以及巴西马黛茶传统农林兼作体系、墨西哥重要粮食作物和生物多样性祖传保护体系、西班牙兰萨罗特岛独特火山景观农业体系正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办公室主任卡维·扎赫迪指出:“目...
缅怀!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种下22株向日葵 - 天天要闻

缅怀!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种下22株向日葵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从此,春种秋收都和怀念有关。“袁院士生前是一个很阳光、很快乐的人,常常说,做人要向阳而生。”5月21日,湖南唐人万寿园袁隆平院士墓前,其家人种下了22株向日葵以示怀念。袁隆平的侄儿袁景辉告诉记者,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四周...
“美女书记”林虹被逮捕! - 天天要闻

“美女书记”林虹被逮捕!

5月21日,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消息,浙江省台州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林虹(副厅级)涉嫌受贿一案,由浙江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林虹作出逮捕决定。公开简历显示,1967年6月出生的林虹是浙江温岭人,参加工作后长期在浙江台州任职。林虹2011年7月起任浙江...
如果梁乡是反派,将会是纳兰元述、阎孝国之后的另一个经典角色 - 天天要闻

如果梁乡是反派,将会是纳兰元述、阎孝国之后的另一个经典角色

最近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经历种种风波后在今年重新开播,讲述了在晚清动荡时期,几位中国青年在时代的背景下代表不同的群体在革命浪潮中经历的成长与牺牲。电视剧主角梁乡,皇族宗室、父亲早亡、留学日本、主张立宪,种种经历都在说明此人的历史原型是清末
大明 开国六公之一--李文忠墓 后 有一 神秘的墓 - 天天要闻

大明 开国六公之一--李文忠墓 后 有一 神秘的墓

前两天,抓住了机会,终于看到了大明 开国六公之一的李文忠墓,李文忠墓平时不开放,平时去时,陵园都是关闭的。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是朱元璋二姐的儿子。李文忠也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将领、统帅,为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天主要说的不是李文忠,而是
晋绥八分区: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 天天要闻

晋绥八分区: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古交市岔口乡关头村的晋绥八分区(专署)旧址。牛利敏 摄  古交市岔口乡关头村,位于吕梁山深处,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交通关隘。抗日战争时期,晋绥八分区党政军机关(以下简称“八分区”)在此驻扎,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
【三国季汉秘史265】樊伷:武陵烟云中的叛者悲歌 - 天天要闻

【三国季汉秘史265】樊伷:武陵烟云中的叛者悲歌

【烽火初燃·南阳子弟的野心】建安二十四年冬,樊伷独自立于武陵城头,寒风吹得他衣袍猎猎作响。这位南阳世家出身的武陵从事,此刻正凝视着手中那封自益州辗转而来的密信——"关将军败亡,荆州易主,然汉中王必不弃忠义之士。"竹简边缘的毛刺扎入掌心,他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