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兴衰(九章)元载是李豫锄奸的大功臣,为何被李豫下诏处死?

2022年10月14日14:23:17 历史 1487

唐代宗李豫除三奸的第三位奸臣是宰相元载,这也是李豫从即位开始一手扶持起来的权臣。元载是寒门出身,就连身世在史书上记载都非常模糊,但是他却坐上了宰相的高位,成为一手遮天的权臣,这与李豫的扶持密不可分。元载也为李豫立下了大功,李豫在剪除前两位奸臣李辅国鱼朝恩时,元载都是积极参与谋划和执行的骨干力量。正因为如此,元载才受到李豫的器重,当了权臣朝野的宰相。然而元载并没有善终,最终被李豫下诏处死,而且被灭了满门,结局可谓悲惨凄凉。史书上有这段历史的详细记载,元载也称为中唐权臣的代表人物。

中唐兴衰(九章)元载是李豫锄奸的大功臣,为何被李豫下诏处死? - 天天要闻

对于李豫处死元载的罪名,史书上一般认为是弄权和贪腐。说他弄权是因为他权倾朝野,改变朝廷制度,最终形成了独霸朝政的格局。他当政期间,朝廷中所有上传下达的诏令都需要经过他之手,哪怕是朝臣直接给李豫上书,也需要经过元载传递。说元载贪腐,主要是他利用权势收受贿赂,甚至于夫妻俩一起卖官鬻爵。他的党羽遍布朝廷上下,把持了朝廷中的关键职位,形成了独霸朝政的趋势。这些罪名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死罪,甚至于满门抄斩都不为过。但是放在唐代宗李豫时期,却显得非常的不合时宜。

中唐兴衰(九章)元载是李豫锄奸的大功臣,为何被李豫下诏处死? - 天天要闻

元载的弄权和贪婪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从他依附于宦官首领李辅国的事后就开始了。元载出身寒门,生父不详,在朝廷根本没有什么后台,只能靠着依附于权臣获取权力。唐肃宗李亨时期,李辅国权倾朝野,元载妻子与李辅国是同宗,于是他便攀附到了李辅国的党羽之中,成为了京兆尹。可以说从那个时候开始元载就在弄权和贪腐了,这在当时是朝廷上下皆知的事情。李豫铲除李辅国时,元载和程元振倒戈,成为李豫的重要帮手,于是赢得了李豫的信任,成为朝廷的宰相之一。因此李豫在任用元载之前,对他弄权和贪腐是非常清楚的。

中唐兴衰(九章)元载是李豫锄奸的大功臣,为何被李豫下诏处死? - 天天要闻

从李辅国倒台开始,到大历十二年被满门处死,元载在宰相位置上坐了十五年。这十五年中他独霸朝政,权倾朝野,是朝廷中一言而决的权臣。期间虽然有不少人弹劾元载贪腐、弄权和迫害大臣,但他相位依旧稳固,反而弹劾他的大臣遭到贬斥罢官,甚至被流放处死。这期间大部分事情李豫都是知道的,而且很多对弹劾官员的罢黜都是李豫下诏的。所以李豫不可能对元载的贪腐和弄权一无可知,让元载独霸相位十五年之久。也有人认为元载及其党羽权力过大,使李豫不敢轻举妄动,所以才让他猖狂了十多年。

中唐兴衰(九章)元载是李豫锄奸的大功臣,为何被李豫下诏处死? - 天天要闻

这种说法看似合理,其实也是不能成立的。元载是李豫一手扶持起来的,不论是对付李辅国,还是除掉鱼朝恩,李豫都给予元载极大的权力。如果元载不值得信任,李豫会让他参与这些事情么?李豫不是糊涂的皇帝,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很高,甚至有人认为他超过了唐高宗李治。李豫的庙号叫代宗,实际上取的是世宗之意,只是为了避讳李世民的名字,才叫做唐代宗。从这个角度分析,当时唐朝朝廷认为李豫是可以和唐太宗李世民媲美的。尽管这种说法有吹嘘抬举的成分,但也说明了李豫不是傻子,不可能被元载糊弄十几年而不自知。

中唐兴衰(九章)元载是李豫锄奸的大功臣,为何被李豫下诏处死? - 天天要闻

从历史记载来看,李豫在位十七年,其中十五年都是元载当宰相,可以说李豫的历史功绩与元载是密不可分的。李豫刚即位时内忧外患,安史之乱没有平息,吐蕃入侵迫在眉睫,朝廷中权臣把持朝政,各地藩镇拥兵自重,完全是一片亡国之象。到了李豫后期唐朝形势大为逆转,唐军不但平定了安史之乱,也打垮了吐蕃的入侵,还将藩镇军的势力不断削弱,出现了中兴的势头。朝廷内部的权臣逐个被清除,经济环境也大为改善,国家形势趋于稳定,皇权也得到加强。从这些角度看,元载对于李豫是有巨大功劳的。

中唐兴衰(九章)元载是李豫锄奸的大功臣,为何被李豫下诏处死? - 天天要闻

元载对于李豫而言不仅仅是铲除了李辅国、鱼朝恩两位权臣,更是因为在他的治理下唐朝出现了中兴复苏的势头。尽管元载独霸朝政,排挤大臣,卖官鬻爵,贪婪无度,但在这种情况下依旧能让唐朝形势趋于向好,他在这方面的功绩不得不令人佩服。李豫之所以重用元载,也是因为元载能够把握住朝廷的形势,在乱世之中逆转唐朝国力下滑的趋势。元载当政期间,李豫削除藩镇军力,派郭子仪与吐蕃大军交战,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国力不能支撑,不但会引发动乱,甚至带来亡国之祸。但元载却让这些危机平稳过渡,可见其能力的卓越。

中唐兴衰(九章)元载是李豫锄奸的大功臣,为何被李豫下诏处死? - 天天要闻

从这些角度看,元载对唐朝既有大功,也是祸害。李豫任用元载为宰相十五年,并非不知他弄权和贪婪,而是用他卓越的执政能力。元载的弄权和贪婪完全是李豫姑息养奸搞出来的,并非他被元载蒙蔽了,更不是元载集团太强使其投鼠忌器。因此史书上说元载因为弄权和贪恋被李豫处死,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不能成立的,因为要处死也用不着拖了十五年时间。实际上在这段时间李豫先后将李栖筠张延赏等大臣调入朝廷掣肘元载,对其权势形成了非常有效的限制。但李豫始终没有下手将其拿下,这说明李豫并不在意元载弄权贪腐的行为。

中唐兴衰(九章)元载是李豫锄奸的大功臣,为何被李豫下诏处死? - 天天要闻

对于李豫而言,元载是功大于过的,所以李豫对其姑息养奸,甚至在许多朝臣的弹劾上进行力保和包庇。但到了晚年时期,李豫却一转姑息包庇的态度,开始加强限制元载的权力,这就不是简单地弄权和贪腐可以解释的了。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李豫转变原来的态度,下诏将元载全家处死呢?

纵观元载的一生,可以发现其中有个重要的节点。在此节点之前,元载深受李豫信重,大权独揽,还铲除了李辅国和鱼朝恩两大宦官,让唐朝宦官专权的趋势得到遏制。在此节点之后,李豫逐渐开始猜忌元载,虽然没有削弱其在朝廷的大权,却开始在朝廷中安排大臣监视和掣肘元载集团。

中唐兴衰(九章)元载是李豫锄奸的大功臣,为何被李豫下诏处死? - 天天要闻

这个节点在大历三年,其主要的标志性事件是元载向李豫提出了迁都河中的建议。当时唐朝和吐蕃的战争非常激烈,李豫命令郭子仪,马璘等将领率兵抵御吐蕃的入侵。元载以马璘抵御吐蕃不利为由,提出了建立河中为中都的建议。他建议建立五万人的卫戍部队保卫李豫,让李豫秋末前往河中回避吐蕃的袭扰,等初春再返回京师长安。同时元载还建议,调马璘为泾原节度使,把驻守河中的郭子仪调到邠州,以朔方节度大使兼任邠宁庆节度使。这个建议看起来很美好,既能加强前线对吐蕃大军的防御,又能确保李豫的安全。

中唐兴衰(九章)元载是李豫锄奸的大功臣,为何被李豫下诏处死? - 天天要闻

元载也满以为这个建议会得到李豫的认可,甚至让副手提前到河中去规划宫殿,建造私宅。但是李豫拿到这个建议时很生气,最终搁置了迁都河中的建议,只是派郭子仪强化了前线对吐蕃的作战。此后李豫对元载的信任大为降低,甚至调任很多大臣进京掣肘元载,瓦解他在朝廷中的党羽和势力。这样一来,李豫对元载出现了两种矛盾的态度。他既使用元载的能力,使其能够为朝廷出力,又限制他在朝廷中势力的扩张。尤其是在鱼朝恩被诛杀后,李豫逐渐收紧了元载的权力,元载在朝中一手遮天的情况逐渐开始改观。

中唐兴衰(九章)元载是李豫锄奸的大功臣,为何被李豫下诏处死? - 天天要闻

李豫对元载的态度为什么会改变呢?其秘密便藏在这个迁都河中,和调整对吐蕃作战的建议之中。对吐蕃作战是唐代宗李豫时期对外作战的主要战争,几乎贯穿了整个唐代宗时代的十余年时间内。元载提出这样建议的理由是马璘对吐蕃作战不力,需要增加前线的兵力部署,同时也需要保证唐朝朝廷的安全。这个里说看似正当,其实包藏祸心。首先,元载说马璘对吐蕃作战不力,这本身就不是事实。实际上马璘是唐军对吐蕃胜率仅次于郭子仪的大将,在郭子仪调任邠州之前,马璘是唐军对抗吐蕃的主要将领,也屡次击败入侵的吐蕃大军。

中唐兴衰(九章)元载是李豫锄奸的大功臣,为何被李豫下诏处死? - 天天要闻

其次,郭子仪原先驻军便是在河中,需要出兵的事后是从河中出发,打完仗又回到河中驻守,兼顾了唐朝内地防御和边境支援。元载将郭子仪调往长安西北的邠州,这里距离前线近了,但距离内地却远了。如此一来前线战事吃紧时,郭子仪便无暇兼顾内地事务。关键是郭子仪在河中还能制衡各地藩镇,到了邠州却没有这个能力了。这对于李豫来说缺少了郭子仪的镇守,他的安全便没有保障。虽然元载提出新建五万的卫戍部队,但李豫知道这些新军是没办法跟郭子仪的军队相提并论的,更不要说压制内的藩镇军了。

中唐兴衰(九章)元载是李豫锄奸的大功臣,为何被李豫下诏处死? - 天天要闻

  1. 元载虽然在朝廷一手遮天,但始终没有掌控神策军的军权。他突然提起增加五万新军,这不得不让李豫怀疑他有染指军权的想法。尤其是元载党羽中有宰相王缙,这位可是直接参与李豫削藩计划的重要人物。而且元载又与李豫身边的宦官董秀来往密切,还贿赂了中书主吏卓英倩打探宫中消息,这都会直接影响到唐朝中央禁军军权的归属。前文讲过,李豫处死鱼朝恩的原因便是他有可能同时掌握禁军和藩镇军的军权,而元载这一安排让自己也有了这种机会。这样的情况在任何朝代都是非常忌讳的,也是皇帝必杀的原因。

中唐兴衰(九章)元载是李豫锄奸的大功臣,为何被李豫下诏处死? - 天天要闻

正是因为上述三个原因,李豫才开始猜忌元载。如果按照元载的安排,李豫真的迁都河中,那便陷入了元载党羽的势力范围之中。到时候周围都是元载的人,而郭子仪在前线鞭长莫及,李豫真的就非常危险了。出于这种原因,李豫杀掉元载是早晚的事情。但与吐蕃的战争还没结束,削弱藩镇的事情还在推进,朝廷还需要元载来主持后方事务,所以李豫才姑息了他。等到大历十二年时,对吐蕃战争基本结束,各方藩镇也基本稳定,李豫自然就可以动手了。可以说元载之死是咎由自取的,也是李豫猜忌的结果,弄权和贪恋只是罪名之一罢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一棍三用!冯玉祥“打军棍”里藏着怎样的治军奇招 - 天天要闻

一棍三用!冯玉祥“打军棍”里藏着怎样的治军奇招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人称“布衣将军”。生于直隶青县(今河北沧州沧县),后随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亲是下层旧军官,冯玉祥实际上是在军营中长大,未满十六岁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起义,势力逐渐壮大,直至后来
如果苏联晚解体几年,俄罗斯对于中亚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 天天要闻

如果苏联晚解体几年,俄罗斯对于中亚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他差点成了苏联的“副总统”,却悄悄把哈萨克从“俄语帝国”里抽了出来有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1991年夏天,苏联还没散,莫斯科那边在考虑设个“副总统”职位。圈里人都知道,那个位置本来是
匈奴的“生物战”有没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闻

匈奴的“生物战”有没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在亚欧大陆上,汉匈两大帝国的战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汉武帝元狩年间,一位年轻将领的迅速崛起和突然陨落,深刻影响着这场百年战争的走向。当我们把《史记》《汉书》和出土的汉简相互印证,便能揭开霍去病暴卒背后的一些蛛丝马迹。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 天天要闻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近日,中国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和什川古梨园系统以及巴西马黛茶传统农林兼作体系、墨西哥重要粮食作物和生物多样性祖传保护体系、西班牙兰萨罗特岛独特火山景观农业体系正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办公室主任卡维·扎赫迪指出:“目...
缅怀!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种下22株向日葵 - 天天要闻

缅怀!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种下22株向日葵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从此,春种秋收都和怀念有关。“袁院士生前是一个很阳光、很快乐的人,常常说,做人要向阳而生。”5月21日,湖南唐人万寿园袁隆平院士墓前,其家人种下了22株向日葵以示怀念。袁隆平的侄儿袁景辉告诉记者,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四周...
“美女书记”林虹被逮捕! - 天天要闻

“美女书记”林虹被逮捕!

5月21日,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消息,浙江省台州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林虹(副厅级)涉嫌受贿一案,由浙江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林虹作出逮捕决定。公开简历显示,1967年6月出生的林虹是浙江温岭人,参加工作后长期在浙江台州任职。林虹2011年7月起任浙江...
如果梁乡是反派,将会是纳兰元述、阎孝国之后的另一个经典角色 - 天天要闻

如果梁乡是反派,将会是纳兰元述、阎孝国之后的另一个经典角色

最近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经历种种风波后在今年重新开播,讲述了在晚清动荡时期,几位中国青年在时代的背景下代表不同的群体在革命浪潮中经历的成长与牺牲。电视剧主角梁乡,皇族宗室、父亲早亡、留学日本、主张立宪,种种经历都在说明此人的历史原型是清末
大明 开国六公之一--李文忠墓 后 有一 神秘的墓 - 天天要闻

大明 开国六公之一--李文忠墓 后 有一 神秘的墓

前两天,抓住了机会,终于看到了大明 开国六公之一的李文忠墓,李文忠墓平时不开放,平时去时,陵园都是关闭的。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是朱元璋二姐的儿子。李文忠也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将领、统帅,为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天主要说的不是李文忠,而是
晋绥八分区: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 天天要闻

晋绥八分区: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古交市岔口乡关头村的晋绥八分区(专署)旧址。牛利敏 摄  古交市岔口乡关头村,位于吕梁山深处,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交通关隘。抗日战争时期,晋绥八分区党政军机关(以下简称“八分区”)在此驻扎,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
【三国季汉秘史265】樊伷:武陵烟云中的叛者悲歌 - 天天要闻

【三国季汉秘史265】樊伷:武陵烟云中的叛者悲歌

【烽火初燃·南阳子弟的野心】建安二十四年冬,樊伷独自立于武陵城头,寒风吹得他衣袍猎猎作响。这位南阳世家出身的武陵从事,此刻正凝视着手中那封自益州辗转而来的密信——"关将军败亡,荆州易主,然汉中王必不弃忠义之士。"竹简边缘的毛刺扎入掌心,他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