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上方关注↑,方便更多优质内容与您讨论分享,给您带来更多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她是作家麦家笔下坚定冷静的老鬼,也是陈国富笔下美艳玲珑的顾晓梦。
她曾被民众高举至充满爱国主义的民族之妻,也曾被民众唾弃辱骂长达43年。
她是组织内部深入虎穴的地下英雄,也是令国民党人闻风丧胆的红色间谍。
关露长达75年的一生,充满隐忍,禁忌,压力,唾骂,遗忘。
但她从未放弃过自己,只为得到一纸之书的清白。
转折:成败非从天降,生铁久炼成钢
1937年,左派电影《十字街头》大火,其主题曲《春天里》也因节奏轻快,充满活力受到广泛好评。但很少有人知道,充满生机的作词背后,却是关露从未被太阳照耀过的一生。
关露原名胡寿媚,后改名为胡媚。在才人辈出的三十年代,关露与张爱玲,丁玲并驱,被称为上海三大才女之一。但与张爱玲,丁玲不同的是关露的才女之路仅止步于1939年——那一年关露正式成为地下党组织一员。
关露一生中有三次转折:
第一次转折在8岁——父亲去世。
童年时代,关露出身书香门第,父亲胡元陔曾是前清的举人,做过一段时间的官,这段做官的经历为关露姐妹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父亲胡元陔去世,关露的母亲徐绣凤独自一人拉扯关露姐妹。
著名教育学家张百熙
与当时官人之妻有所不同的是,徐绣凤是一位知识女性。在丈夫死后,徐绣凤没有改嫁或依托家庭生活,而是走出家门,利用自己的学识成为清末大臣,著名教育学家张百熙的家中教师。在教育学家的家中成为老师,可见徐绣凤的知识渊博。也是母亲的影响,使得关露姐妹从小百读诗书,为后来二人中国共产党内工作提供基础。
但不幸的是关露很快迎来人生第二次转折——15岁母亲病逝。
失去双亲的关露姐妹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关露的妹妹胡绣枫,原名胡寿华,为了纪念母亲将原来名字中的寿字改为绣。母亲去世后,关露和妹妹寄养在二姨家,受传统思想教育的二姨希望关露尽早成婚,并让其与一名银行经理相亲。从小受到母亲独立自强影响教育,关露毅然决然带着妹妹逃婚来到上海求学。
在上海求学途中,关露姐妹二人结识了当代进步人士刘道衡。因为相同的家庭原因,让刘道衡对姐妹二人心生怜悯,提出赞助姐妹二人在上海的学习费用,关露备受鼓舞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法学院考入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后转入哲学。
此后关露开启了自己的才女之路,从处女作《佘君》的初露锋芒到《太平洋上的歌声》的名声大噪,再到为著名的左派电影《十字街头》作曲,关露被上海文坛称为当代最有潜力的女作家之一。
刘道衡
关露对改变自己人生的刘道衡一直保持着知遇之恩,1975年两度因为汉奸罪名入狱的关露终于出狱,出狱后的她得到了一万块钱的补发工资。
即便当时的关露连住房都是问题,但她仍然将补发工资分了2000元给一直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的李康将,并为李康将的女儿买了一架二手钢琴。又拿出1000元回赠到读书恩人李道衡的家中。
1939年,在上海文坛声名大噪的关露突然销声匿迹。
而这一年关露也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三次转折——成为地下党间谍。
地下:忍辱入狼穴义胆何壮哉,宁为祖国战斗死,不做民族未亡人
《瑟戒》中的原型郑苹如与关露有着同样的任务,郑苹如是国民党间谍,要求郑苹如暗杀李士群,郑苹如凭借着自己的美貌接近李士群,但仍因任务失败被秘密枪决;关露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成员,要求关露接近李士群并完成策反。机智冷静的关露没有选择直接从李士群入手,而是舍近求远,一举拿下李士群的妻子,与其成为好友,秘密监视李士群。
1939年淞沪会战之后,上海沦陷。
此时的上海被四股间谍势力所笼罩:
第一股是日本在上海的五大系统。分别是陆军,海军,宪兵,外部省和满铁。
第二股是国民党的特务机构。分别是戴笠领导的军统和陈果夫兄弟领导的中统。
第三股是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在上海的地下党主要受潘汉年的带领,同时潘汉年也是关露间谍生涯中的重要接头人。
第四股则是在上海最嚣张,由汪精卫和李士群领导的汪伪76号特工总部。
1939年秋天,潘汉年找到关露的妹妹胡绣枫,希望曾经与李士群的妻子有过交流的胡绣枫可以帮助共产党策反76号特工总部负责人李士群。胡绣枫当时正在湖北执行更为重要的任务,潘汉年便将关注点放在胡绣枫的亲生姐姐关露身上。
此时的关露在上海文坛名声首屈一指,再加上李士群不止一次的邀请关露成为自己的英文秘书,关露从妹妹手中接下了策反李士群的任务。
李士群所在的汪伪76号特工总部是上海名震一时的杀人魔窟。从1939年-1943年不到四年的时间发起近3000起间谍血案。
同时李士群的特殊经历也使其非常狡猾,李士群曾为共产党员,后来被国民党抓捕加入国民党,最终从国民党出走,投入汪伪政府的怀抱,可以说李士群是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任何组织的摇摆人。机智的关露也正是利用这一点完成了对李士群的策反。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加入对日本的制衡,日本在战争中节节败退。
汪伪政府人心涣散,老谋深算的李士群开始为自己考虑后路。一直潜伏在李士群身边的关露抓住机会,约谈李士群。
关露向李士群表达“有一个老朋友想要和你见见面。”曾经有过共产党经历的李士群很快便知道这个“老朋友”就是关露的上级潘汉年。见李士群犹豫不决,关露又多次约谈李士群,坦言如果李士群能够帮助到中国共产党,将保障其未来的政治前途。
李士群思虑再三,答应与潘汉年见面。
随后李士群与潘汉年达成协议,李允诺帮助新四军和八路军,并向其提供日伪“扫荡”的具体情报消息,李士群被成功策反。
出色完成任务的关露给妹妹写信:
非常思念母亲,舅舅让我们回去看望母亲,不知道母亲意见如何?
在杀人魔头李士群身边两年的卧底经历让关露精疲力竭,此时的她只想回到共产党的大部队去,回到共产党母亲的怀抱。在那里还有关露日思夜想的爱人——王炳南。
在遇见王炳南之前,关露曾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两次流产经历,但这些都没有打消两人对于彼此的爱意。当时的王炳南是中共杰出的外交家,同时也是周恩来总理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关露期望回到大部队,期望和自己的爱人相见。
但谁知,一个月后关露收到妹妹的回信:
母亲不要你来,母亲希望你留在上海照顾弟妹。
短短的19个字,切断了关露回到大部队的念想。关露也迎来了自己间谍生涯的第二个任务——打入日本《女声》杂志,切断日本军国主义汉奸思想。
谁都不知道在《女声》杂志的日子,关露是怎么熬过来的。
初到《女声》杂志,为了不让汉奸言论出现,又不触犯日本官方禁忌,曾是上海三大才女之一的关露只能写无病呻吟,风花雪月的文章,这些文章每一个字对于关露来说都是违背自己诗人作家心愿的垃圾文字。
后来关露逐渐领导《女声》杂志,开始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暗中培养发掘党内进步文学青年,鼓励他们在杂志发表暗含反战爱国色彩的文章,活生生将日本人出钱办的杂志当成了宣传党内进步思想的杂志。
《女声》杂志声名大作,但这同时也使得关露汉奸文人的名声广传四海。
直至关露接到组织让其以《女声》杂志的代表去参加第二届日本大东亚文人大会的任务,组织要求关露到日本与驻日共产党员取得联系。对于这次的任务关露不是没有迟疑过,参加了这次大会,无疑是向全世界承认自己的汉奸文人身份,这对关露日后的文学生涯是致命的打击。
经过一番思考后,关露出席了大会。也许正是这样绝对服从组织的精神,才能让关露写下“宁为祖国战斗死,不做民族未亡人”的诗句。
不一样的是,此时的关露再也不是写下壮烈诗句时的民族之妻。
《时事新报》杂志利用头版头条痛批关露参加大东亚文人大会的举动,称其为“畸形下生长起来的无耻女作家”。
国内的杂志对关露皆是辱骂,但却没人报道,关露不顾被日本文坛迫害的风险,将日本大会给关露发言宣扬日本军国主义的演讲稿改成了《中日妇女文化交流》,通篇都在讲述中日两国妇女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只字未提日本军国主义内容。
参会经历让关露受到国内文人的唾弃,连关露曾任职的左联作家联盟也对关露进行批评,并与关露断绝任何往来关系。
失去双亲的关露曾在很长时间将自己的所有感情寄托在创作,现在她连写文章表达自己的最后一点权利也被剥夺。
没人能知关露的苦闷,好友将这段时期的关露称之为“暗夜玫瑰”:
只能在众人无法知晓的黑夜独自散发玫瑰的香气。
终于1945年日本战败,关露6年抗战地下工作告一段落,曾经的暗夜玫瑰终于能重建光日了吗?
遗嘱: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关露的外甥女李稻川曾向《中国新闻周刊》出示关露的遗嘱,遗嘱写到自己无儿无女,但是三个外甥女儿在自己生病时和生活困难时一直给予帮助。因此,在自己离世之后,将所有生活资料以及香山东宫村2号房屋等都归三个外甥女儿所有。
写下遗嘱时,关露68岁,距离关露真正离世还有7年。
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在上海进行间谍捕杀运动,关露也在国民党捕杀名单中。在王炳南同志和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的帮助下,关露终于回到了“妈妈”的怀中。
回到中国共产党大后方的生活并没有关露想象的那样美好。
1946年国共内战开始,国民党利用共产党窝藏间谍的言论将关露所在的新四军根据地推向舆论高潮。出于无奈,党内对刚回来不久的关露进行隔离处理。组织工作的无法开展,关露将注意力投入自己最爱的小说和诗歌的创作中。
1946年秋,关露向《新华日报》投稿,当时《新华日报》社长范长江找到关露,面露难色的表示,《新华日报》可以刊登关露的小说,但是不能以关露的名字发表,范长江想让关露换一个署名。
关露名字已经成为汉奸文人的代名词,不能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报刊杂志上,以免再次被国民党利用舆论。
关露当场失声大哭,所有好友都只能为关露表达关切,在那样的政治风波下,没有人可以帮助关露解决实际问题。
王炳南与好友
远在重庆的王炳南得知消息,马上准备飞往关露身边。近十年的分离,王炳南时刻都想着能与关露重逢,这次王炳南准备向关露求婚。
可就在王炳南上飞机之际,周氏夫妇拦下王炳南,邓颖超同志表示,虽然组织内都了解关露是一位好同志,但在这关键时期,关露曾经的特殊经历可能会被他党所利用,这样不仅对王炳南的外交仕途产生影响,更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组织的外交工作。
这一番交谈后,王炳南写下一纸绝情书,也是这一纸绝情书,彻底击垮了关露。
事业,创作,爱情接连收到打击。
可关露的厄运并没有得到此结束。
1955年潘汉年被捕入狱,身为汉年手下的接头人,关露也被牵连入狱。
1967年关露再次被捕,而这一次一关就关了八年。
精神上的打击和入狱时的身体折磨,关露出狱时已病入膏肓。
68岁的关露写下自己的遗书,将后事都交代清楚之后,再一次拿笔开始创作。
关露的好友陈惠芝晚年一直陪伴着关露,照顾关露的起居生活和创作生活。陈慧芝让关露不能总是躺在床上,一定要起床运动,动起来人才能活。关露像受到鼓舞一般,重新振作,因为她知道,此时她头上汉奸文人的帽子还没有完整地被摘下来,她必须要等,等到能还清白之日的那天。
1982年3月,冬天还没有完全过去。
香山东宫村的10平米小屋里满是中共中央组织部的人员。组织部作出了《关于关露同志的平反决定》,关露的清白终于被世人所看见。
同年9个月后,关露在这个宣布她平反的10平米的小屋中离世。
陈慧芝回忆关露离世那天说到:
不愧是做过地下工作的党员,那天是我照例回大女儿家探视的日子,关露支走了照顾她的佣人,还告诉我有朋友来找她,让我们不要担心。接着等所有人都离开后,关露换好一生干净的衣服,不动声色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临走时,关露留下一个信封,信封上写到“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信封里还有一张男人的照片,这张照片正是1937年关露与王炳南互生情愫时交换的照片。
晚年王炳南
尾声
关露的一生似乎都与间谍角色相关,但很少有人提及她的女性身份。这样一名女性在组织需要她时深入虎穴,为组织出色地完成间谍策反任务;也是这样一名女性,在众人唾骂她时,将组织荣誉放在自身荣誉之前。对于自身的荣誉,亲情,爱情她始终没有对任何人做任何要求。今天我们看到仅仅只是一名女性,但在那个战乱年代,却有千千万万名为革命伟大的胜利而舍弃自身的女性。
关露的好友丁玲在关露的告别仪式上说到:
世界本该阳光明媚,但关露的一生始终没有被阳光眷顾。
短短几句话,却精准地概括了关露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