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身家495亿的袁宝璟被判死刑后,押赴刑场时他神色不服

2022年10月12日11:22:18 历史 1995

古话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报销。”因为不管是任何人,只要涉及到违法犯罪,最终等待他们的都将会是法律的严惩。

被判死刑

2006年3月17日上午,辽宁籍富豪袁宝璟在辽阳市殡仪馆,接受了注射死刑。此前他坐拥身家495亿,是一位全国有名的年轻富豪。

而同一天被执行死刑的,还有袁宝璟的二哥袁宝琦、堂哥袁宝森。堂弟袁宝福则被判处了死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06年,身家495亿的袁宝璟被判死刑后,押赴刑场时他神色不服 - 天天要闻

袁氏一门4兄弟,落得这样一个凄凉的下场,皆因一人而导致的。

随着袁宝璟等人被执行了死刑,昔日的一些往事再次被媒体提及,袁宝璟案件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尖浪口。

当天在庭审现场,记者拍摄的一些照片显示,袁宝璟身穿一身白色运动服,脖子上戴着妻子送给他的哈达,进入法庭时,他还微笑着和亲属们打了招呼。

整场庭审经历了长达两个多小时,之后在威严肃穆的法庭中,法官当庭宣布:“判袁宝璟、袁宝琦、袁宝森三人死刑,立即执行”。

听到被判处死刑,袁宝璟的脸色大变,之前还面无表情的他,突然抬起头来,大声喊道:“我不服,我要检举!”

2006年,身家495亿的袁宝璟被判死刑后,押赴刑场时他神色不服 - 天天要闻

此时此刻,袁宝璟面部表情有些扭曲,似乎咬牙切齿一般说出了这句话。然而在公正的法律面前,袁宝璟的垂死挣扎,注定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袁宝璟的“检举”,完全是他为了保命在叫嚣,所以法庭并没有采信。之后袁宝璟兄弟三人被押下法庭,即将被押赴刑场受刑。

待袁宝璟等人经过旁听席时,坐在旁听席上十几位袁家人,突然集体情绪失控,甚至差点和法警产生冲突。

袁宝璟的大姨挥动着手,眼泪横流,嘴里一直在不停地念叨着:“宝璟……宝璟啊……”

袁宝璟的妻子卓玛,不忍心看丈夫这个样子,她双手捂着自己的嘴巴,痛哭流涕,努力不让自己发出哭声。

此情此景,让法庭上不少人都感到了一丝动容。大家并非是同情袁宝璟的遭遇,毕竟他违法在先,被判处死刑也是罪有应得。

大家从袁宝璟的身上,得到了一个巨大的警示,那就是做人千万不要违法乱纪,因为违法就意味着要承受失去自由,离开亲人的痛苦。

从法庭上被带下来以后,袁宝璟4兄弟分别被押上了两辆押解车,一辆载着袁宝福的车往监狱方向驶去,一辆载着袁宝璟三兄弟的车,则往辽阳市殡仪馆开去。

2006年,身家495亿的袁宝璟被判死刑后,押赴刑场时他神色不服 - 天天要闻

上车的时候,袁宝琦、袁宝森二人都落下了眼泪,和他们不同的是,袁宝璟面无表情,走路时也是昂头挺胸,给人一种似乎很不服气的感觉。

那么,袁宝璟作为一个身家495亿的富豪,他到底是何许人也?又为何一门4兄弟皆被判处了死刑?他们到底所犯何罪?

传奇发家

袁宝璟,1966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的一个贫穷家庭,家中有兄弟姐妹五人,袁宝璟排名居中。

小时候因为家里太穷,养活不了这么多的孩子,袁宝璟就被过继给了一个亲戚,也因此读上了书。

从小到大,袁宝璟的学习成绩就一直很好,1985年,19岁的袁宝璟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

由于从小过惯了贫穷的日子,所以在袁宝璟的心中,一直都渴望着能早日摆脱困苦的生活,致富成了他最大的梦想。

大学期间,袁宝璟为了挣钱,他曾经给教授抄过书稿,每万字两块钱,给邮局写过信封,一千封给五块钱。

为了能够拿到每天两毛钱的补助,他每天坚持不懈地参加学校的早运动,把身体锻炼得十分健康。

靠着积累的一点点积蓄,袁宝璟在大二期间,购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开始和外地来的民工抢饭碗。

之后的日子里,数不清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被袁宝璟送进了北京城大大小小的铺子里面。

兼职虽然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但是袁宝璟的学业也没有落下。

大学顺利毕业以后,袁宝璟并没有接受学校安排的工作,而是选择继续在政法大学研读,并且考上了研究生。

在此期间,袁宝璟也没有闲着,他开始管理学生会。同时把自己的经历制作成了一份厚实的简历。

在其他人还没有开始找工作前,袁宝璟的身影就出现在了北京城的商业区,在向各大企业投递简历。

研究生毕业后,有多家企业看中了袁宝璟的才能,最终他选择去了中国建设银行工会,在文宣部工作,过上了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白领生活。

2006年,身家495亿的袁宝璟被判死刑后,押赴刑场时他神色不服 - 天天要闻

如果单独看袁宝璟的学历,再联系到他被判死刑,有一点让人十分的困惑。

按理说,袁宝璟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他本身就是一个知法懂法的人,又为什么会主动去触犯法律?最终让自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在银行工作期间,袁宝璟的口才十分好,宣传工作也做得无比认真,业务能力得到了同事和领导一致的认可。

然而,在银行里面,袁宝璟见到了太多太多的大老板了,他们融资贷款,存钱取钱,简直就刷新了袁宝璟的眼界。

长时间接触这些人以后,袁宝璟也结识了不少人脉,他的心中冒出来一个念头,那就是自己创业做老板。

1992年,合同刚刚到期,袁宝璟就迫不及待地辞去了建行的工作,在怀柔注册了一家名为建昊实业的公司。

2006年,身家495亿的袁宝璟被判死刑后,押赴刑场时他神色不服 - 天天要闻

之后,袁宝璟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并且找亲朋好友借了一些钱,在银行贷了一些款,直接租下了300多亩的农田,全部种上了黑小麦

袁宝璟并非是心血来潮,他考察了很长时间,也查询过大量的资料,发现黑小麦营养价值高,而且种植的人少,物以稀为贵。

最重要的是,这一年正好赶上了一股“养生热”,黑小麦这种健康的天然食物,直接被卖出了天价。

最终,凭借300亩的黑小麦,袁宝璟挣到了300余万元。

之前反对他的家人,看到袁宝璟的成功以后,没有人再出声反对了。毕竟在他们的眼中,银行工作相当于“铁饭碗”,袁宝璟草率辞职,实在是太可惜了。

而袁宝璟种植黑小麦成功以后,他却立即转行,进入了上海证券市场。而一些跟风的种植黑小麦的人,却在第二年都没挣到钱。

凭此300万元的资金流,袁宝璟开始购买原始股票,他的眼光十分的老道,购买的都是那些潜力特别大的股票。

随着上海老八股改制,一大批企业也先后改制成功,这就连带着袁宝璟持有的股份,得到了大幅度的升职。

深知宣传重要性的袁宝璟,把建昊公司包装成了一个财力雄厚的大公司,更是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年轻有为的成功人士。

2006年,身家495亿的袁宝璟被判死刑后,押赴刑场时他神色不服 - 天天要闻

实力雄厚、年轻多金的袁宝璟,一时之间在上海证券市场成了风云人物,可以称得上是风光无限。

与人交恶

靠着参与购买购票,袁宝璟的建昊实业公司,最多时曾掌握了30余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并且是10余家公司的大股东。

之后,袁宝璟逐渐从这些上市公司中退位,并且抛售手中的股份,以此换取到了巨额的现金。

有了现金以后,袁宝璟又开始投机取巧,利用连环杠杆的方法,获取到了大量的社会财富。

所谓连环杠杆,实际上就是袁宝璟利用上市公司的股份,借此抵押去银行贷款,贷款又用来购买股份,之后又抵押贷款,这样一种连环操作手法。

袁宝璟这样一波操作下来,建昊实业的资金流就如同滚雪球一般,开始变得越来越大,而他的身家,也是越来越高。截至2006年,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95亿之巨。

2006年,身家495亿的袁宝璟被判死刑后,押赴刑场时他神色不服 - 天天要闻

1995年,袁宝璟进军四川期货市场,和同样是亿万富豪的刘汉交手,最终惨败而回。袁宝璟从此对刘汉怀恨在心。

之后,袁宝璟雇佣东北籍的杀手汪兴,准备除掉刘汉,但是汪兴由于紧张,在刺杀中两枪都没有打中。

任务失败后,袁宝璟开始冷落汪兴,并且承诺的酬劳一分未给。汪兴因此怀恨在心,常常以此事威胁袁宝璟要钱。

就这样,4年过去了。已经不厌其烦的袁宝璟,指使自己的二哥袁宝琦,找人把汪兴杀掉。

袁宝琦找到了堂兄弟袁宝福,袁宝福又找到了堂兄弟袁宝森,后者主动提出去做这件事。

2001年11月15日,袁宝森持刀将汪兴砍成重伤。袁宝琦事后则交给了袁宝福和袁宝森9万元。

汪兴伤好以后,开始变本加厉要求袁宝璟提供金钱,袁宝璟再次指使袁宝琦将汪兴处理掉。

2003年10月4日晚上11时许,汪兴被袁宝福与袁宝森尾随,后者利用猎枪,直接将汪打死。

案件发生以后,当地警方立即出动,将袁宝璟4兄弟全部抓获。

2006年,身家495亿的袁宝璟被判死刑后,押赴刑场时他神色不服 - 天天要闻

2005年1月,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袁宝璟、袁宝琦、袁宝森死刑,袁宝福被判处死缓。袁宝璟4人,当庭表示不服上诉。

从一审被判死刑,上诉失败,再被通知暂缓执行死刑……经历了长达14个月的等待以后,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临死受刑

2006年3月17日上午,袁宝璟4人接受最后的终审,袁宝璟4人,除了袁宝福被判死缓外,其余人全部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之后,4人被分别带出,袁宝璟率先走了出来,被押上押解车,即将押赴刑场之际,袁宝璟一脸的不服气。

2006年,身家495亿的袁宝璟被判死刑后,押赴刑场时他神色不服 - 天天要闻

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三个兄弟一边往外走,一边嘱咐亲属们要“好好活着”。

随着袁宝璟的真正伏法,这起曾经让全社会关注的袁宝璟“买凶杀人”案,还是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而袁宝璟最后的结局,也给这个社会敲响了一次大大的警钟,告诉了我们一个巨大的道理:

那就是作为一个人,千万不要去做违法犯罪的事情,更不能产生任何伤害他人的心思,因为害人终害己。如果真的等到了无法挽回之际,再后悔就已经太迟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印尼华侨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 天天要闻

印尼华侨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2025年5月11日下午3时,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25位印尼华人华侨组成的参访团,成员平均年龄超过75岁,最年长者88岁。他们中有人坐着轮椅、有人拄着拐杖,全程紧跟讲解员步伐,无一人掉队。参访团此行是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特意到馆重温历史,并合唱《松花江上》。 参访团成员虽年事已高,...
这届山西年轻人!结婚主打一个开心 - 天天要闻

这届山西年轻人!结婚主打一个开心

当传统婚宴遇上Z世代脑洞山西这届年轻人彻底颠覆“结婚标配”!从电动车队的拉风接亲到火锅店里的誓言公交车上的浪漫他们用行动证明结婚不卷排场快乐才是终极仪式感Part.01没有豪车轰鸣却引得路人祝福鸣笛3月6日运城小伙带领30辆电动车迎亲车把系气球后视镜系红绸带车队穿行大街小巷路人纷纷拍照“比超跑车队还吸睛!环保又...
洪秀柱黄智贤邱毅王炳忠等,建议统一后台湾地区新管理团队名单 - 天天要闻

洪秀柱黄智贤邱毅王炳忠等,建议统一后台湾地区新管理团队名单

两岸关系这个大棋盘上,总有些声音让人耳朵一竖,特别是谈到台湾和大陆统一后的事。洪秀柱那句“两岸同属一中,终极目标是统一”,掷地有声,直接点燃了不少讨论。而黄智贤、邱毅、王炳忠这些名字,也常跟“统一”俩字绑在一起。他们不光是喊口号,还真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