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唐诗告诉你,有一种人祸,比战争更可怕

2022年10月12日07:00:32 历史 1783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俄乌冲突”的加剧,“战争”这个词,成了很多人茶余饭后,最热衷谈论的一个话题。

也正是因此,我们才发现,原来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翻开历史书,你就会发现,从秦始皇建立秦朝算起,持续30年没发生战争的时间段,基本上等于零。至于秦朝以前,就更不用说了。武王灭纣时,分封了八百诸侯,战国时还剩下几个!

战争就代表着杀戮,就代表着死亡。

这是人祸。

原本可以避免的,本来就不应该发生。

实际上,比起战争来,还有一种人祸,破坏程度往往更甚,也更让人寒心。只不过,由于既得利益者的刻意隐瞒,大多消散在历史的长河里。

一首唐诗告诉你,有一种人祸,比战争更可怕 - 天天要闻

乱后逢村叟

(上阕)

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

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

这首诗的作者,是晚唐诗人杜荀鹤。诗中描写的,是黄巢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农村凋敝而破败的场景。

一个破烂的村庄,一个衰朽的老翁。

没有一点生息。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是农民起义军劫掠的吗?

确实跟农民起义军有关。

但这事,却不是农民起义军干的,而是地方上干的。因为农民起义军到处打游击,地方上总是要做一些准备的。

准备就得有营寨吧?

于是好好一个村庄,被拆了个七零八落,什么桑木、柘木,统统都拿去建了军营。

有了营寨,总得有兵吧?

于是老翁的子孙,都被抓去当兵了。后来,更是死在了战场上,独独剩下了这么一个糟老头子。

不管怎么说,战争总算结束了,好日子总该来了吧?

然而并没有。

一首唐诗告诉你,有一种人祸,比战争更可怕 - 天天要闻

乱后逢村叟

(下阕)

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

至今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为了打仗,老翁家被拆了个稀烂,子孙死了个净光!按道理来说,老翁怎么也算军烈属,应该受到优待才对。

可世界上的道理,何曾按道理说过!

实际上,老翁不但没受到优待,日子反而比以前更过不下去了。

为什么?

还似平宁征赋税。

该交的赋,该纳的税,还跟没打仗时一样,一分一厘都不能少!

毕竟这场仗打下来,上面的既得利益者们,也是受了不少损失的。现在不打仗了,人家也要过生活吧,而且还是过好的生活。

做人总要学会换位思考吧?

可是一场战争祸祸下来,青壮年劳力十不存一。没有青壮年劳力,谁来从事农业生产?没有农业生产,哪儿来的钱物交赋纳税?

然而人家却不管这些,反正赋税一分一厘不能少。

这样一来,但凡还能走的人,在饱受战乱之苦后,又不得不抛弃家园,外出逃荒了。只剩下像诗中老翁这样的,在一片落日的余晖里,孤零零地靠着柴门。

他的结局会怎样?

连脚指头都不用,就可以想象得到。

一首唐诗告诉你,有一种人祸,比战争更可怕 - 天天要闻

明朝马致远有一首词,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按理说一个朝代是兴是亡,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一样不都得缴赋纳税!

可现实却是,最受苦的,只有老百姓。

而且这种苦,只有经受,没有声息。以致于过个一两代,就被忘了个精光,似乎从没发生过一样!

你说奇怪不奇怪!


本文为“索彦读诗书”原创,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点赞、评论并转发。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为什么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讲究 - 天天要闻

为什么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讲究

与今天我们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时,名是名,字是字。《颜氏家训》有言: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就是说“名”是用来区别彼此的,“字”则是体现一个人的德行。在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之后便有父亲给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陈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陈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发布讣告称,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陈谷嘉先生,于2025年5月14日上午8时逝世,享年91岁。陈谷嘉陈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于湖南宁乡,1959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并执教于湖南大学。1959年11月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师从著名史学家侯外庐先生。嗣后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诗,结果被一首诗怼得下不来台 - 天天要闻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诗,结果被一首诗怼得下不来台

曹操死后,他大儿子曹丕当了皇帝。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顺眼,为啥呢?因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欢他,差点让他接班。现在曹丕当了皇帝,越想越气:这小子留着迟早是个祸害!这天上朝,有个大臣打小报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写诗发牢骚,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 天天要闻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14日公开展示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1644部队、8604部队和8609部队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东京,日本细菌战研究专家、滋贺医科大学名誉教授西山胜夫召开说明会。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5月14日,在位于日本东京的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工作人员展示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1644部队的留守名簿。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民国人物张宗昌 - 天天要闻

民国人物张宗昌

给了我们所知道的很多负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残暴冷血,镇压劳工,,扼杀新闻自由、横征暴敛等等。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何要坚持“第二个结合”? - 天天要闻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何要坚持“第二个结合”?

“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基础上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与原创性贡献。其中“第二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筑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伟力,更为我们党以彻底自我...
明朝奇闻:道士与皇帝的“长生不老”大冒险! - 天天要闻

明朝奇闻:道士与皇帝的“长生不老”大冒险!

在明朝嘉靖年间,历史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皇帝与道士”的奇妙戏码,简直可以用“道士驾到,皇帝傻眼”来形容!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这位名叫陶仲文的道士,以及他如何在宫廷中掀起一阵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