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味道:名人与庐山——李德立与牯岭

2022年10月10日12:55:03 历史 1050

牯岭是庐山的中心。牯岭也是庐山的标志。当游人漫步在牯岭街上,徜徉于长冲河畔,在惊叹于牯岭的风韵之余,不禁会思考牯岭的历史。然而,只要谈起牯岭的历史,无论如何都避不开李德立这个人。李德立,一个完全中国化的人名,但其人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一个基督教的传教士。在《外国来华传教士名录》中,可以轻易查到李德立的个人简历,他于1864年出生在英格兰的肯特郡,1886年,22岁的他来到中国,开始了他的传教士生涯。

庐山味道:名人与庐山——李德立与牯岭 - 天天要闻

庐山味道:名人与庐山——李德立与牯岭

作为一名传教士,李德立似乎并无建树,但他在中国做的两件事,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李德立在促成革命军与清政府的“南北议和”中,发挥了牵线搭桥的作用,为此还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嘉奖,被授予“和平使者”勋章。另一件是自1895年开始,李德立开辟了庐山牯岭,使牯岭成为一处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避暑胜地。牯岭的名称便是李德立取汉名和英文COOLING的音译演化而来,有清凉世界的美誉。

庐山味道:名人与庐山——李德立与牯岭 - 天天要闻

庐山味道:名人与庐山——李德立与牯岭

1889年的夏天,李德立开始实施开辟牯岭的计划,他致函县道两衙,交涉购买牯岭土地开发权。开始的时候,德化知县以为李德立是中国人便同意了他的申请,等知道李德立原来是英国人后,便要求收回地契,于是开始了一桩旷日持久的诉讼案。直到1895年11月,九江道台才与九江英国领事签订了《牯牛岭案十二条》,李德立才成功租借牯岭,租期为999年,每年租金12000文钱。

取得牯岭土地开发权的李德立,立即着手对牯岭开发建设。他成立了牯岭公司,将租借的土地划块出售,欢迎世界各国人士前来购地修建避暑别墅。到1930年,牯岭已有英美法俄等15个国家风格的别墅1000多栋,俨然成为近代别墅博物馆。在这些风格各异的别墅中,生活着来自欧洲、美洲、亚洲等18个国家的居民,从而使牯岭这个清凉世界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村”。

庐山味道:名人与庐山——李德立与牯岭 - 天天要闻

庐山味道:名人与庐山——李德立与牯岭

在对牯岭的开发与管理中,李德立根本不管租借协议中没有自治警察权和税收权的规定,自行成立牯岭市政议会,由各国居民推派代表组成,对牯岭实行自治式管理,并自立巡警,自行向业主征收地皮税,从而使得庐山英租借地变成实际上的“英租界”。李德立由此成为庐山大权在握的人物,一跃成为在华各国政治人士和宗教界注目的一颗明星。

牯岭山城的形成,除了李德立的强行开发外,还与当时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有关。由于长江中下游气候炎热,使得各国的外交、商贾、教会都需要一个交通便利的避暑地,当时,长江这条黄金水道,便是最好的交通条件。

庐山味道:名人与庐山——李德立与牯岭 - 天天要闻

庐山味道:名人与庐山——李德立与牯岭

牯岭别墅群的出现,是西方建筑文化的具象体现,又是在庐山的地理环境中所出现的独特产物,建筑艺术与自然环境在牯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和结合,并形象地融入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最终创造了一个可居可游的旅游胜地。

1935年,在庐山人民强烈要求收回主权的呼声中,国民政府收回了牯岭租借地,李德立做过的那笔不平等交易被彻底废弃。“永承庐山”之说,也随着早在1928年就离开牯岭的李德立那样一去不返。李德立已经告别了庐山,并且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然而,他所开发的庐山牯岭以及他所开创的利用旅游资源进行经济开发的运行方式,却被遗留了下来。

#庐山# #庐山天下悠#

文:龚骥

来源:#庐山旅游# #庐山味道#

[微风] 庐山旅游:庐山旅游景点推荐

​[微风] 庐山旅游:庐山住宿温馨提示

​[微风] 庐山旅游:庐山的特色美食

​[微风] 庐山旅游:最新庐山旅游攻略 - 庐山自助游攻略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国家富裕了,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加以保护。 - 天天要闻

国家富裕了,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加以保护。

有句成语叫富国强兵。这里的富国指的是国家富裕,人民丰衣足食。强兵是指兵力强盛,国防坚固。在中国历史上,能做到富国强兵的都是非常强盛的朝代。比如强汉盛唐。而那些只注重富国而不知强兵的朝代,都逃脱不了被灭亡的恶运。春秋战国时期的宋、鲁、郑等国就
韩德洙加入韩国国民力量党 - 天天要闻

韩德洙加入韩国国民力量党

据央视新闻消息,韩国无党派总统候选人、前国务总理韩德洙的竞选团队10日凌晨发布公告称,韩德洙10日凌晨根据国民力量党紧急对策委员会和选举对策委员会的决议,完成了国民力量党的入党程序,成为该党党员。韩德洙 资料图韩德洙在加入国民力量党后表示,为了在大选中取得胜利,将以谦虚的心态全力以赴。保守派阵营最具竞争...
郑谐:曹亮文起义前后 - 天天要闻

郑谐:曹亮文起义前后

引子#本文摘自《和县文史资料》第二辑(1985年10月),作者郑谐,原标题《曹亮文起义前后》“朝闻道,夕死可也”用在自己身上可以,拿来生套别人就有点儿过了——没人愿意引颈就戮去做个冤死鬼。
当文友的评论成为一道风景250510 - 天天要闻

当文友的评论成为一道风景250510

精彩评论荟萃:(1)美篇文友“古月英”馈赠精彩评论:“吕蒙受降喜于心,潘濬原职续担任。随后吕蒙令全军:禁止掳掠和杀人。吕蒙狡猾城府深,巧用恩惠拢人心,关羽属下家属们,油粮财物照样分。次日孙权后军到,设筵庆胜大犒劳。谋士虞翻建议道:拿下公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