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钱学森能抵5个师,为何美国放他回国?中国提出的筹码太诱人

2022年10月10日00:36:45 历史 1210

温馨提示:文章较长,全文874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10分钟。

1955年10月8日上午,从大洋彼岸美国启程的“克利夫兰总统号”客轮在海上漂泊近一个月后,来到了中国香港。船上名流众多,唯独一人备受关注,他每到一个地方,国家相关部门的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他出事。

既然钱学森能抵5个师,为何美国放他回国?中国提出的筹码太诱人 - 天天要闻

这个他不是谁,正是彼时便被美国人誉为“空气动力学领域领头人”的钱学森

不仅国人,就连钱学森也担心自己的安危。从美国回来的路上,他提心吊胆,“克利夫兰总统号”的每个停靠点都没有离开船只一步,生怕离开了这个“美国领土”,就会一辈子再也回不到祖国的怀抱了。当顺利在香港下船并通过香港来到深圳后,他才舒了一口气。

钱学森回国不久,美国越想越不对劲,尤其是美国海军副部长丹尼尔·金贝尔,他后来气急败坏地说:“放钱学森回中国是美国做过的最愚蠢的事。”这一句话,后来也就演化成了著名的“钱学森能抵5个(美国)师”的传言。

那么,钱学森真的那么厉害,“能抵5个师”,以至于让美国人对放他回来的事追悔莫及吗?

事实证明,钱学森还真的值“5个师”,更确切地说,他比“5个师”还不知要厉害多少倍。回到祖国怀抱前,他在美国就已经是相当成功的人士了。

自他在1949年成为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后,他便赢得了他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的三大收获:事业有成、功成名就、家庭美满。

事业和名誉方面,有人认为,在加州理工学院的那一段时间里,钱学森的名誉就和他的导师冯·卡门不相上下了。

冯·卡门可不是一般人,他后来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航天工程学家、“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等,可想而知,钱学森那时在美国的地位有多高了,至少在美国科学领域深受欢迎。

事实上,除了在业内深受关注,在业外,钱学森的一些报告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深得美国人的青睐。

1949年12月,美国火箭协会召开年会,钱学森以军方顾问、古根海姆喷气推进中心主任、加州理工学院“戈达德”教授等多重身份受邀参会。在年会的报告里,他阐述的“洲际运输火箭”及“火箭载人”等新鲜概念,引起了媒体的关注,《纽约时报》、《时代》等美国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通过报道,美国民众纷纷在讨论“借助这种形状酷似削尖了的铅笔的未来交通工具,人们将可以在一个小时内从纽约飞到洛杉矶”这样闻所未闻的新鲜话题。

可以看出,钱学森那时非常成功,在美华侨圈子里混得非常不错。

家庭方面,钱学森过得简直如小说里的男主角般精彩。

钱学森1911年生,到1949年,他38岁,刚好来到了“不惑之年”,但那时候的他看起来却仍然还像只有20多岁的样子,样貌俊俏、为人谦和,个人魅力无穷。

他的个人魅力足以吸引他人,他与蒋英的组合,更是增加了这一份吸引力,令人羡慕不已。

蒋英是著名的高音歌唱家,优雅而美丽。一位经常与钱学森往来的人在给冯·卡门写信时,曾忍不住夸赞说:“我们都爱上了钱夫人!”

既然钱学森能抵5个师,为何美国放他回国?中国提出的筹码太诱人 - 天天要闻

一个郎才,另一个女貌,这样的组合是最理想的。正因为他们两人都充满了魅力,这让他们成了与自己有关联的社交圈子里的中心。在这个圈子中,既有来自清华上海交大等华人华侨,也有加州理工、喷气推进实验室等美国友人。

每当钱学森将这些好友聚集起来的时候,钱学森都会亲自为他们下厨,为了聚会而准备了一天工作的蒋英则安静坐在一旁,幸福地看着钱学森忙碌……

事业有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家有娇妻、宾朋满座,钱学森这样的成就和日子,正是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梦寐以求的。

然而,时间来到1949年后,钱学森的事业和生活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不复从前。

1949年发生了许多影响世界格局的大事。8月,苏联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了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拥核国家;10月,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就这两件大事而言,其结果就是让中美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钱学森也察觉到了这一些变化,在给好友马利纳的一封信中,他既兴奋又有些迷茫地说:“东方的形势变化非常快,我真的不知道我的未来会怎样。但或许,没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把握。”

可见,钱学森那时已将个人前途命运和祖国未来联系起来了,开始考虑回国的事。

这就不得不让人疑惑,他放着美国的舒服日子不过,怎么就担忧起祖国和个人命运了呢?换做其他人,他们大多会选择置之不理,美国导弹领域的权威级人物——林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只不过,林桦这样的人能和钱学森相比吗?

有人说,钱学森的摇摆,是在1949年5月阅读一封信后才开始的。

这封信来自中国,是时任香港大学教授的中国共产党员曹日昌教授所写。

有趣的是,那时候曹日昌与钱学森从未有过往来。曹日昌给钱学森写信,主要还是听从组织的安排。

这就是说,即将赢得全国胜利的“红色中国”主动向钱学森抛去了橄榄枝。

在信里,曹日昌对钱学森说:“全国解放在即……如果您在美国的工作能够离开,很希望您能很快回到国内,在东北或华北领导航空工业的建立。”

依据信件的格式和曹日昌钱学森两人素未相识这一背景来看,这封信的话语虽然讲得很诚恳,但不可避免让人联想到“群发”这个可能,钱学森收到这封信,其他在美的杰出华人华侨也许也收到了。唯一不同的是,钱学森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有的人则要么搁置,要么直接扔进垃圾桶,生怕被人发现。

既然钱学森能抵5个师,为何美国放他回国?中国提出的筹码太诱人 - 天天要闻

就在曹日昌给钱学森写信不久,钱学森又收到一封父亲寄来的信,钱父主要的意思与曹日昌是一样的。钱父在信里说:“生命仰有根系……儿生命之根,当是养育汝之祖国……是报效养育之恩的典喻,望儿三思。”

钱父深明大义,教子有方,他也希望儿子能够成为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而不是一个数典忘祖的“假洋鬼子”。

前有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后有父亲的谆谆教导,这让钱学森更加用心思考个人前途命运和祖国未来这件事。

事实上,不必父亲提醒,钱学森早已心中有数,在美留学和就业期间,他都在为以后报效祖国做准备。他曾不止一次地说:“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一辈子要在那里待下去……”

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他那时候的想法和钱父是一样的——生命之根在“养育汝之祖国”,非人人向往的美国。

钱学森不是空说,也不是空想,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切。

日常生活中,在美的许多华人华侨都拼了命存钱,为的就是能在晚年的时候留在美国享清福,钱学森的工资虽然高,但却“一块美元也不存”。

在后来的回忆中,他对这个举动进行了解释,说:“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在美国生活不留后路,在学习方面,他主要做了两手准备:一是拼命学习对祖国建设有用的知识;二是收藏了大量的书籍和资料,为将来建设祖国做准备。

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下,他才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成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空气动力学领域领头人”。

只不过,他的这个成就,也成了他回国最大的羁绊。

1950年6月,第2个孩子出生后,考虑到长途奔波会影响到孩子,钱学森萌生了回一趟祖国的想法。

但他只是想一下,就马上触动到了美国政府的神经,让他们变得敏感起来,他们开始对他“采取措施”,他的回国之路也就变得艰难起来。

6月6日,天空一直阴雨连绵,两名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闯进了钱家,找上了钱学森。特工来意很简单——审查他是不是共产党员,又或者是否加入过美国共产党

他们这样明目张胆的行动,主要依据是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里的几个好友都是美国共产党;再者,美国共产党帕萨迪纳支部122教授小组在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助理威因鲍姆家里秘密集会时,钱学森也参加了,而且与美国共产党名单中的“约翰·M·德克尔”这个化名扯上了关系。

针对这些证据不全的“指控”,钱学森当然一一否认,并拒绝出卖任何一个朋友。他这么做了后,不仅没能摆脱嫌疑,反倒是受到了更多的猜测。

既然钱学森能抵5个师,为何美国放他回国?中国提出的筹码太诱人 - 天天要闻

冯·卡门和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都说:“由于钱拒绝揭发自己的朋友,引起了联邦调查局的怀疑!”

这就打脸了许多人,说什么“科学无国界”,当真正涉及到政治问题的时候,就连美国本身也会对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科学家毫不客气下重手。

联邦调查局特工对钱学森这次的调查,并不是在1950年6月突然进行的,而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美国政府美其名曰:“忠诚调查。”

可以看出,美国人从来就没有信任过钱学森。

据资料显示,美方最早对钱学森的“忠诚调查”从1942年陆陆续续开始,到1946年、1947年时,调查的范围更广、涉及人数更多、次数更加频繁、得出的报告也非常多。

美方这样对待钱学森,主要是他在美国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二战结束初期,钱学森曾追随导师冯·卡门到欧洲去考察,之后完成了美国当时制定的航空规划——《迈向新高度》的许多重要篇章,逐渐在美国打响名气。

获得荣誉的同时,扑向钱学森的还有各种猜测和怀疑。

为了了解钱学森的“忠诚”,美国中情局、司法部等核心部门几乎调查了钱学森的“祖上三代”,并对他的老师、同学、同事、上司、爱人,乃至房东等也都查了个遍。

到1950年,反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麦卡锡浪潮席卷全美,美国的“清共”运动进入了癫狂的阶段。

因为这些,各种“忠诚调查”也由暗地里搬到了明面上,掀起了美国版的“白色恐怖”,不仅钱学森,就连爱因斯坦、“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等这样的美国科学界“顶流”也受到了怀疑,引得包括科学界在内的美国各界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心惶惶。

美国特工闯进钱学森家前的1950年5月18日,美国陆海空三军便召开了人事安全会议,主要议题包括研究钱学森的问题,就在特工闯入钱学森家的6月6日当天,三军决定吊销他的一切有关涉密研究的许可证,让他无法再参加美国相关的科学研究。

钱学森在1942年12月就获得涉密许可证,他喷气推进实验室里90%的项目也都属于保密的范畴,这就意味着,他在美国已经完全被束缚了拳脚,前途随之受到影响。

更重要的是,他一直以自己的研究为骄傲,美国的这种想要加以利用但却极度猜测怀疑的做法,让他感到羞愤不已,对美国政府很失望。

受辱10天后,钱学森在6月16日发表了一份声明,说“最初受欢迎的地位不复存在,一股疑云笼罩在头上”,并决定“接下来唯一能做的最绅士一点的事就是离开这里”。随后,他向相关单位和部门提交了辞呈。

接下来的几周里,国际又发生了许多大事件,让钱学森更加坚定了回国的想法。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政府决定以武力方式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派出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强行干涉中国内政。

既然钱学森能抵5个师,为何美国放他回国?中国提出的筹码太诱人 - 天天要闻

这些事,让钱学森愤慨的同时,也感觉到必须回国了,不然将无法回国。他的密友、“红色科学家”罗沛霖也有同样的担忧。于是,他们加快了答辩的步伐,并在答辩结束当天就一起前去购买回国的船票。

经过各种考量,他们发现8月31日从美国出发的“威尔逊总统号”美国邮轮是回国的最佳选择。可是,罗沛霖是学生,当场就买到了船票,票钱还是钱学森出的,钱学森自己就没有那么顺利了,他是教授,必须征得移民局的同意。

果不其然,移民局没有同意钱学森回中国。

这难不倒钱学森,他想到了先去加拿大、由加拿大转香港再回国的计划,准备“曲线回国”。不久,他预订了8月28日前往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的机票,并顺利购得。

可就在这个关节眼上,钱学森犯了中国文人的“风骨病”,想要以君子的姿态离开,不想偷偷摸摸消失。

他在7月29日给美国国务院发出了一封正式决定回国的信函,但就是这一信函,让他的归国之路变得曲折起来。

对钱学森这种与共产党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人才,美国政府哪能轻易放他走呢?

就连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都说:“这简直是再荒谬不过的事,一个伟大的火箭及喷气推进专家,在这个国家里,无法在他所选择的领域中得到工作的机会,因而逼使他回到红色中国,让他的才干在共产党政权中施展……”

其意思已经相当明了,就是想让钱学森留下来为美国卖命,并对美国政府的做法感到不可思议和愤慨。

在杜布里奇的影响下,美国政府开始动摇,决定在8月23日召开听证会,重新讨论钱学森的问题。

面对这个极有可能是“鸿门宴”的听证会,钱学森不以为然,坚持君子风范,对罗沛霖说:“要回国,就要正大光明地回,不能悄悄离开!”

为此,他亲自从洛杉矶出发,到华盛顿去等待听证会召开。

杜布里奇出于对钱学森涉嫌参加共产党的问题的考虑,建议钱学森去找美国海军副部长丹尼尔帮忙,认为丹尼尔会让他“恢复清白”。

丹尼尔与钱学森是老朋友,钱学森后来的学生郑哲敏在介绍他们的关系时说,钱学森参加“火箭俱乐部”以及和美国军方合作的过程中,就与丹尼尔相识,他们的往来很密切,丹尼尔甚至是钱学森的“粉丝”。

既然钱学森能抵5个师,为何美国放他回国?中国提出的筹码太诱人 - 天天要闻

据此,杜布里奇的建议可能是对的。

可是,杜布里奇的出发点只是帮助钱学森证明清白,然后让他恢复在美国的工作,并不是想帮他回国,那么作为朋友,丹尼尔会帮钱学森回国吗?

一见到丹尼尔,钱学森就倾诉自己遇到的种种不公,丹尼尔对此非常同情,可一听到钱学森想要返回中国,他就迅速变了脸,暴露出了美国政客的面貌,毫无交情可言。

丹尼尔反复对钱学森说:“你不能走,你太有价值了!”

对于还钱学森清白的问题,丹尼尔还不敢下结论,也不敢太深入牵扯其中,所以避重就轻、打太极拳般对钱学森说:你可以在美国安心做一个数学家!

显然,丹尼尔与杜布里奇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希望钱学森继续留在美国,哪怕是不搞科学研究也要留在美国。

到这里,钱学森还没发现自己找错了人。之后在丹尼尔的暗箱操作下,他差点就丢了性命。

丹尼尔不仅不帮钱学森,还让听证会不断往后延迟,以至于让钱学森的华盛顿之行一无所获。

距离飞机开往香港还有5天时,钱学森还没有等来想要的结果,迫于无奈,他只能返回洛杉矶。就在他返回的路上,各种坏消息接踵而至。

钱学森刚来到洛杉矶机场,美国移民局官员就已在那里等候多时了。他们冰冷地拿出一张限制出境的公文,告诉他:“禁止离开美国!”

张现民后来调查发现,这就是丹尼尔搞的鬼,钱学森刚离开他的办公室,他就打电话告诉美国司法部:决不能让钱学森离开美国!

限制钱学森出境只是美国政府做的第一步措施,他们接下来还对钱学森做了许多限制,包括软禁他和对他加以酷刑。

被限制出境后,钱学森退了票,可他的行李却拿不回来了,它们已经先行一步被美国政府扣押。

但这件事,钱学森也是一无所知,还是夫人蒋英在报纸上发现的。

8月25日,蒋英读报时意外发现钱学森的行李已经被以“运往中国的机密文件”的罪名扣留了下来,这还没完,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进一步散播消息,称钱学森就是潜伏在美国的“间谍”,给钱学森扣了个大帽子。

钱学森的行李重达800公斤,装了8个大木箱,包括书籍、家具、收音机、钢琴、洗碗机等。这些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可美国海关、联邦调查局、空军情报局、美国国务院等官员接连前来调查行李后,却发现了不同之处,查出了行李里夹杂有学术报告、政府文件和行业报告等东西。

这些东西正是钱学森“间谍”罪名的“证据”,但那个时候他们还没有查清楚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内容,就过早下了“间谍活动”这个定论。

有了“罪名”和“证据”,美国政府接下来采取了常用的措施——抓人!

1950年9月6日下午,移民局的两个工作人员闯进了钱家,正式将钱学森逮捕。接下来,钱学森来到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既然钱学森能抵5个师,为何美国放他回国?中国提出的筹码太诱人 - 天天要闻

9月7日,美国司法部将钱学森转移到了洛杉矶南边的特米诺岛拘留,并在这里对他进行了非人的虐待。

蒋英后来说,钱学森被关押的15天里,每天24小时都被探照灯对着脸照,每隔10分钟还有看守人员打开笨重的、发出令人烦躁的噪音的大门,往里面窥望,生怕他逃跑了。

这样折磨下来,钱学森的睡眠深受影响,神经高度紧张,几乎以每天1公斤的速度在消瘦,他最终被放出来时,已瘦了十多公斤,并丧失了发声的能力,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恢复过来……

钱学森能从特米诺岛活着走出来,并不是美国政府发善心,而是杜布里奇等人极力声援、制造舆论,并花费了1.5万美元的保释金,他才能离开那里。

说到底,还是那1.5万美金起了作用。

以当时美国政府对美国共产党人或其他无故被押人员的保释规格,钱学森的这个价格算是最高的,高得离谱,哪怕他不是共产党且没有什么罪,也要交这笔钱。

钱学森出来后,美国政府还是没有放过他的意思,他们规定他每月必须向洛杉矶移民局汇报行踪,否则警察将上门“拜访”。

当钱学森在美国的这些遭遇传到国内后,周总理高度重视,指示外交部对美国发声,谴责他们的非人道主义行为。然而,因为当时两国都在朝鲜战场上打得火热,这一份声援并没帮到钱学森。

接下来的日子里,国家一直想方设法帮助钱学森回国,钱学森也一直在等待机会。这一拖,眨眼就过去了4年,直到1954年才迎来转机。

为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中、苏、美、英、法以及相关国家不约而同走上谈判桌,于1954年4月至7月在日内瓦召开了一次规模宏大的会议。

会上,有关释放战俘和释放在美中国留学生回国等议题格外引人注目,也格外吵得激烈。

尽管在会议之前和会议过程中,美国极不情愿同中国代表接触,并表示出不承认新中国政权的姿态,但率领中国代表团去参会的周恩来是何许人也?他没有因为美国代表的责难与故意为难就乱了方寸,一直把握谈判的节奏。

明面上美国人“不想搭理”中国代表,可暗地里他们的态度却没有这么倔强。他们请英国驻华大使杜威廉来做中间人,让杜威廉前去拜访周恩来,打响中美谈判的第一枪,然后直接摊牌想要接回朝鲜战争期间被俘的美军飞行员、从事间谍活动的美侨民以及地面部队战俘等想法,已完全没有了超级大国的强硬态度。

看到美国人有求于我,并主动示弱,周恩来把握时机,来了个顺水人情,提出释放钱学森等在美中国侨民和留学生回国的要求,表示美方只要愿意放回他们,那有关美方的要求便可以考虑一下。

不久,周恩来让外交部办公厅主任、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出面,让他直接去和美国副国务卿约翰逊谈判。

既然钱学森能抵5个师,为何美国放他回国?中国提出的筹码太诱人 - 天天要闻

谈判从6月5日开始,直到21日才结束,断断续续进行了四次,全都围绕战俘和中国在美人员的问题来谈。

王炳南依照周恩来的要求,直接提出了以中国在美人员换战俘的想法,但是强调,中国必须对战俘“进行审判”,然后再“根据他们的表现可以考虑减刑或提前释放”。

为表示诚意,为了让钱学森等人尽早归来,我方对这一系列谈判非常重视,并在日内瓦会议闭幕后的第二天,即7月22日,与美国代表进行了领事级别的会谈。

会上,我方代表当场宣布愿意先释放4位美军飞行员,以此作为我方表达诚意的举动。美方在会上虽然也表现出了“满满的诚意”,可那都是逢场作戏而已,中方真的放出美军飞行员后,他们却迟迟没有行动,约翰逊甚至厚颜无耻地说:“中国留学生和钱学森没有回国的想法,除非中国拿出他们有这种想法的证据,否则难以执行交换的事!”

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厚颜无耻,美方控制中国在美人员,就算是他们想要回国,美国只要不想让他们回来,他们的请求和心愿中方自然无从知晓,这不是在故意为难人吗?

因为美国的无赖行为,导致中美的谈判越来越不愉快,乃至陷入了无休止的拉锯战中。

就在这一毫无进展的特殊时期,一封以钱学森署名的信,终于打破了一切沉静。在信里,钱学森表达了想要回国的强烈意愿,正好符合美方提出的要求,让美方再无话可说。

这一封信,还得从1955年6月中旬说起。

在一份材料中,钱学森意外看到了中国“五一”劳动节的天安门庆祝照片。在照片里,他看到了与钱家有世交关系的陈叔通。

钱学森管陈叔通叫太师父,通过材料介绍,钱学森得知了陈叔通那时刚好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于是便冒出了向太师父求助的想法。

怎么求助呢?只能写信。

在信里,钱学森揭露了美国不想释放中国在美人员的真相,诉说了自己的艰难处境,并提出了想回到祖国怀抱的意愿。他说:“学森数年前认识错误,以致被美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

像这样的求助信,美国政府自然不会让钱学森寄出去,他们早已经将他与祖国的联系通道都严丝无缝给堵上了。

为此,钱学森只能另想办法。

钱学森与蒋英商议,让蒋英用左手来代写这封信,先邮给远在比利时的蒋英妹妹蒋华,再让蒋华帮忙转交到陈叔通手上。

果不其然,这招起了作用,陈叔通收到了信并最终送到了周恩来手上。这样一来,美国人终于无话可说了。

1955年8月1日,中美进行了大使级别的谈判,王炳南拿出钱学森的信件,向美方表示强烈抗议,随后又依照周恩来的指示,加大筹码,宣布释放11位美军飞行员,但代价是必须放钱学森等人回到中国。

既然钱学森能抵5个师,为何美国放他回国?中国提出的筹码太诱人 - 天天要闻

看到这么诱人的条件,美方微笑着答应,在8月4日就让移民局给钱学森下通知,表示他可以返回中国了。

收到这一通知时,钱学森喜极而泣,但很快也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回国的步伐宜早不宜迟,不然再拖下去又会出现变故,所以准备一个月后,在9月17日带着夫人和孩子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客轮,踏上了回国之路。

路上,“克利夫兰总统号”曾在日本、菲律宾等地停留,许多回国的人都下船去散心,唯独钱学森一步也不敢离开,生怕离开了美国管辖的这艘船就有可能会遭人暗杀。

这不是钱学森胆小,而是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再者,钱学森此时的命已经不再属于他个人了,是属于祖国和他家人的,他要保护好自己。

10月8日上午,“克利夫兰总统号”来到了香港,钱学森与家人下船后,迅速由香港转移到深圳,漫长的归国之路在这里画上句号。

当钱学森回到中国后,特别是后来为中国的国防作出巨大贡献后,美国人都悔恨不已,当初为难钱学森的丹尼尔悲哀地说:“放钱学森回中国是美国曾做过的最愚蠢的事!”

这句话,后来慢慢演化成了“钱学森能抵5个美国师”的名言!

结语:

不少人不明白,既然钱学森那么厉害,美国人为什么会放他回来呢?在这里主要说两点:

一、美国人认为钱学森没有价值了。

自从让钱学森离开涉密项目并对他进行折磨后,美国人认为他已经大不如前,所以对他的看管也就没有了当初的严厉。再者,在钱学森被孤立、排挤的那几年里,美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他们认为钱学森的一些理论已经过时,所以就不再重视他,对他的去留也就没有那么在意了。

既然钱学森能抵5个师,为何美国放他回国?中国提出的筹码太诱人 - 天天要闻

事实证明,美国的这个想法是错的,他们终为他们的自负感到懊悔。

二、在第一点的基础上,美国考虑到了现实和目前利益的问题,那就是培养一个飞行员不容易,他们对美国更有现实意义。

说到底,还是中国提出的筹码太诱人!

自从周恩来加大筹码、决定放出11位飞行员后,对美国政府产生了巨大的诱惑,所以他们同意了交换。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除了周总理,还有哪些名人出自于南开大学? - 天天要闻

除了周总理,还有哪些名人出自于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作为中国知名高等学府,培养了许多在政治、经济、科学、外交、数学、教育、历史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杰出校友,像周恩来、杨振宁、梁启超、竺可桢等世纪名人,就出自于该校。
1949 年9月18 日《沙市日报》发刊词:建设人民的新沙市 - 天天要闻

1949 年9月18 日《沙市日报》发刊词:建设人民的新沙市

1949 年 9 月 18 日《沙市日报》发刊词:建设人民的新沙市沙市解放已两个月了。一段充满苦难与黑暗的旧沙市历史已然终结,一个自由且光明的人民新沙市历史正式开启。我们不会忘记,国民党匪帮在沙市横征暴敛,疯狂抢掠拆迁,致使沙市遭受严重破坏
《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 - 天天要闻

《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

5月8日哈耶克诞辰126周年纪念日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观点一文整理·深度阅读第一,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所能发现的最有效率且较为理想的一种资源配置体制。
黄裕生:天空下,每一个人的苦难都是所有人的不幸 - 天天要闻

黄裕生:天空下,每一个人的苦难都是所有人的不幸

黄裕生,哲学家,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1愚蠢的人在苦难降临自己头上之前,永远都认为那是不幸者自己的问题,而永远看不到苦难的制造者,甚至还站在制造苦难的人一边,对那些批评苦难的制造者的人冷嘲热讽,恶语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