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黄炎培参观延安,发现毛泽东客厅一幅画,从此死心塌地相随

2022年10月09日12:34:47 历史 1408

在毛泽东的众多民主党派好友之中,黄炎培是很特殊的一位。

1949年,毛泽东进入北京之后,就住在京西香山的双清别墅,他第一个邀请到家中做客的党外人士就是黄炎培和他的夫人姚维钧,毛泽东还喊来周恩来一同作陪。

这对于黄炎培来说,是格外的殊荣。

但毛泽东身边的卫士李银桥和尹荆山回忆起黄炎培之时,总会开玩笑地说几句“黄老小家子气”,“黄老跟主席讨债,没个深浅”。

这还要源于毛泽东和黄炎培之间的一件趣事。

黄炎培和毛泽东都是书法爱好者,黄炎培还很喜欢写诗,常常将自己的墨迹和诗作送到毛泽东那里求赐教。

1945年黄炎培参观延安,发现毛泽东客厅一幅画,从此死心塌地相随 - 天天要闻

毛泽东和黄炎培

因为志趣相同,毛泽东平时和黄炎培也走得很近,两人就像是多年的好友一样。

毛泽东退居二线之后,空余时间多了,除了看书之外就喜欢临摹字帖。听说黄炎培珍藏着一本王羲之的真迹,于是就去找黄炎培借着看一个月。

这王羲之的真迹是黄炎培的心肝宝贝,别人要借肯定是借不到的,但毛主席竟然开口了,黄炎培一口答应,马上就取了出来给毛泽东。

但黄炎培回去之后就后悔了,过了一个星期,他还是忐忑不安,不断给中南海打去电话,几名警卫员接了电话之后都好言好语和黄炎培解释:毛主席说了一个月还一定会还的。

黄炎培还是每天都打电话来催,问主席到底有没有看完。后来还直接打电话给毛泽东,毛泽东接到电话之后,黄炎培拐弯抹角说了很多废话,最后才暗示毛主席把王羲之的真迹还给他。

毛泽东挂了电话之后和身边的警卫员说:“(黄炎培)怎么也学会逼债了?到一个月不还,是我失信,不到一个月就催讨,他失信,谁失信都不好。

毛泽东好像还存心和黄炎培开玩笑,一定等到了一个月期满了,才用木板小心翼翼将真迹夹好,让警卫员务必今天送到黄炎培家中。

黄炎培收到之后还有点不好意思,对警卫员说:“主席爱看,就让他多看几天嘛。”

警卫笑呵呵说:“主席说了,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黄炎培和警卫员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有趣的故事后来广为传播,人人都感慨毛泽东的虚怀若谷。

其实,这对于毛主席他老人家来说就是和朋友之间一件极小的事情。

这就好像两位相处了半辈子的老人家,可以不计钱财不论生死,但会为一盘棋的胜负争得面红耳赤。

这是让人羡慕的友谊,两人的身份在改变,身边的人也在改变,但不变的是两人之间的真诚和尊重。

1945年黄炎培参观延安,发现毛泽东客厅一幅画,从此死心塌地相随 - 天天要闻

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机场

黄炎培是辛亥革命元老,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学家,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

黄炎培创办或者参与创办的学校遍布全国,有小学、中学也有大学。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著名的学者华罗庚罗尔纲,包括蒋介石的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都是黄炎培的学生,或者在黄炎培所创办的学校学习过。

他投身政治活动,完全是出于救国救亡的赤子之心。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黄炎培一直都和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他是在中国民主人士之中极有威望和影响的人物。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坚持全民族抗战,在全国各界人民心中的威望与日俱增。

那时候的黄炎培和中共的领导并不熟悉,只是通过别人所说的片段了解了毛泽东,对他也是日渐关注。

1937年12月,黄炎培从武昌坐车前往长沙,在路途之中读了毛泽东自传,还研究了毛泽东关于中日战争的文章。

美国记者斯诺写的《毛泽东自传》,黄炎培读了很多遍,他觉得这本书就应该当作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来读。

1945年2月,国共谈判陷入了僵局,黄炎培正在苦闷之时看到了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一文,受到了强烈的鼓舞,他认为和平之门还没有关闭。

黄炎培和诸辅成、章伯钧、左舜生、傅斯年等7名参议员给毛泽东联名发去了电报,希望能够早日恢复国共谈判,实现国内真正的和平。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和左舜生、傅斯年等6名国民参议院员,应毛主席的邀请前往延安访问。

黄炎培对延安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向往。

之前,国民党外事局副局长谢宝樵曾去过延安,做的访延安报告黄炎培也去听过,兴致而来,败兴而去。

谢宝樵说延安“主义不合国情,作风不合人情”、“言论不自由”,黄炎培并不相信,他坚信必须要去延安看一看,才知道真正的延安是什么样子的。

这次来延安,黄炎培已经67岁高龄了,沿途还能听见敌机的轰炸之声,他是冒着生命危险赴延安之约。

黄炎培此次来延安,不仅仅是想要调解国共的关系,更想要做一个实地考察,他也在心中考量,到底是谁能够真正得到民心。

在机场,黄炎培等人得到了中央领导人热情的欢迎。

1945年黄炎培参观延安,发现毛泽东客厅一幅画,从此死心塌地相随 - 天天要闻

黄炎培在国民参政会上

毛泽东和黄炎培握手之时,笑着说了一句:“我们二十多年不见了!”

黄炎培很惊讶,因为在他的印象之中,这是他第一次和毛泽东见面。他满脸不可思议:“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呀。”

毛泽东解释道:“1920年5月的一天,在上海,江苏省教育会欢迎杜威博士,是你主持的会议。你在演说之中说,中国一百个中学毕业生,升学的有多少多少,失业的有多少多少……在下面一大群听众之中,就有一个毛泽东。

黄炎培称赞毛泽东的好记性,也欣喜于这样奇妙的缘分。

黄炎培回到重庆之后,对好友津津乐道这次延安之行,特别是毛泽东和他说起的这段细节,说完后十分自得地说:“想不到在大群听众之中,竟还有这样盖世的英雄豪杰!”

在延安的那些天,黄炎培看什么都是新鲜的,睡在窑洞之中,他在月光之下作了一首诗。

在没有来延安之前,黄炎培多少会受到一些言论的影响,他本以为到了延安之后,自己的自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来到延安之后处处谨慎小心。

1945年黄炎培参观延安,发现毛泽东客厅一幅画,从此死心塌地相随 - 天天要闻

毛泽东在延安

但很快,黄炎培就发现,在这里他感受到了空前的自由和平等,他们一行人无论到哪里,都不会受到限制。

共产党的官员们都很随和,一点都没有重庆那些大官的“官腔”,也不会飞扬跋扈,让人感觉到朴实和稳重。和他们见面聊天的时候,如沐春风。

这里比他想象中更加富有活力和激情,延安没有一处土地是荒着的,这里也没有一个游荡的人。老百姓们的衣服都很整洁,他没有看到一个穿着破烂污秽的流浪者。

延安的百姓们朝气蓬勃,人人的气色都很好,没有一个因为饥饿颓废或者抽鸦片而形容枯槁的人。

黄炎培和同行的人交流:共产党人,好像是对每一个老百姓的生命和生活负责任的!

他们一行6个人,应邀去杨家岭访问毛泽东。

这次他们要去的是毛泽东的住所,杨家岭的风景很好,山坡上的一排排窑洞都是中共中央负责人所居住的地方。

黄炎培人脉甚广,见过不知多少达官显贵,对毛泽东的住所和办公处肯定是好奇的。

当他走进毛泽东的会客厅,一切和他想象的一样朴实:中间是一张长桌,四周各种各样的椅子大约可以坐下20多个人。

在会客室的四面墙壁上挂着几幅画,对书画极有研究的黄炎培自然而然地关注起来,在一张画前,他驻足了很久。

这是沈钧儒的次子沈叔羊画的,画的中间是一把酒壶,上面写着“茅台”两个字,酒壶的边上画着两只杯子。

1945年黄炎培参观延安,发现毛泽东客厅一幅画,从此死心塌地相随 - 天天要闻

黄炎培

为这幅画题词的正是黄炎培:喧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是假是真我不管,天寒且引两三杯。

这首诗的背后还有一段故事。那是1943年,国民党掀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沈叔羊画了这样一幅画,请黄炎培题字,黄炎培马上就想到了当时盛传的一个谣言: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用茅台酒洗脚。

有心之人为了诬陷红军都是没有文化的粗野之人,四处传播说红军在贵州茅台镇茅台酒厂的酿酒池里面洗脏脚。

这个传闻还被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记录在其1985年出版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但哈里森本人是没有见过真正的长征的,这个记录也只是传言。

红军到了茅台镇之时的确用收缴土豪劣绅的茅台酒敷脚,为的只是疗伤。长征一路上缺医少药,茅台酒舒筋活血、强身健体,是当时军中急需的良药。

谣言止于智者,黄炎培在画上写下了这首诗,正是对这种无稽之谈的讽刺和抨击。

只是他没有想到,自己随手写的一首诗维护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竟然挂在了中共领袖的客厅,顿时他心中涌出一种知遇之感。

后来黄炎培才知道,这幅画是在重庆展出之时正巧被董必武看到,董必武将它买回来带到了延安,毛泽东看了之后格外喜欢,就将它挂在了中共中央的会客厅里。

这也是毛泽东对黄炎培的高度认可和肯定,虽然两人之前还没有正式认识、交谈过,但已经有了惺惺相惜之感。

黄炎培与毛泽东相见恨晚,7月4日下午,毛泽东邀请黄炎培到他家中做客,整整聊了一个下午。

经过这些天在延安的参观,黄炎培对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短短5天,黄炎培满载而归。黄炎培等人离开的当天,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都在机场送行,大家握手惜别。

结束延安的访问之后,黄炎培到处作报告,讲述他在延安时期的所见所闻。他急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延安这个革命圣地,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写了一本书——《延安归来》

《延安归来》初稿完成之后,国民党方面要求他送来审查,黄炎培一口拒绝。他自行出版,初版两万册,几天之内就被抢购一空,成为当时的畅销书。

1945年黄炎培参观延安,发现毛泽东客厅一幅画,从此死心塌地相随 - 天天要闻

黄炎培这本书在当时还点燃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拒检运动”,这就迫使国民党中央常委会通过决议,撤销对新闻和图书杂志的调查制度。

因为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黄炎培和家人们一直在国民党特务的监控之下。1949年,中共地下党同志终于帮助黄炎培摆脱了特务,离开上海,辗转从香港赶赴解放区。

此次距离黄炎培和毛泽东的上一次见面已经过了3年半的时间,而在这3年半之后,中国大地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毛泽东和黄炎培重新握手的那一刻,两人心中的欢乐不言而喻。

当黄炎培受邀来到双清别墅之时,毛泽东亲自到大门外面迎接,并且搀扶着他走下了汽车。

在民主人士之中,进入北京第二天毛主席就在自己的住处单独招待的,黄炎培是唯一一位,这也显示出两人深厚的交情,也说明了毛泽东对黄炎培高尚人品的认同。

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黄炎培为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黄炎培欣然同意。

本来,黄炎培说要一生不当官的,早年,北洋政府曾经两次要任命他为教育总长,他都拒绝了。当年袁世凯就送了他八个字:与官不做,遇事生风。

现在,70多岁的黄炎培要做官,他的亲戚都感到很震惊,黄炎培的儿子黄大能问他:“恁地年过70而做起官来了?”

黄炎培回答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不应该不做事,是做事,不是做官。”

后来在一次怀仁堂的晚会上,毛泽东还饶有兴趣地提起了这件事,询问黄炎培:“北京政府有一时期要你去当教育总长,你为什么不去?”

1945年黄炎培参观延安,发现毛泽东客厅一幅画,从此死心塌地相随 - 天天要闻

黄炎培告诉毛泽东:“我的信念是,‘不看清是’真理所在,是决不盲从的。”

黄炎培和毛泽东之间的书信很多,翻阅《建国以来的毛泽东文稿》和《毛泽东年谱》,可以发现毛泽东写给黄炎培的信件远远多于其他民主人士,在新中国初期的7年之中,他就写了39封,平均每年要写5、6封。

除了写信之外,毛泽东还约黄炎培长谈,他始终重视黄炎培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只要黄炎培来信,毛泽东会立刻回复。

黄炎培对毛主席的惺惺相惜和支持还体现在抗美援朝时期。

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

10月31日,在民建中央召开的常委会上,黄炎培专门发表了讲话。当时工商业的一部分人亲美、崇美和恐美,他们唯恐这次战争会影响到刚刚建立的新中国。

黄炎培慷慨陈词:“当前的时局,事实证明了美帝的野心正在进一步进逼,我们除了信任政府和毛主席的领导和决策外,各党派无党派的人士,应该负起宣传的任务来协助政府。对麻痹的人要给他们刺激,唤起他们真正的同人民共一次患难,打破他们恐美疑苏的心理,说明人民的中国决不容许有人发国难财。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黄炎培多次给毛泽东写信,献计献策,将和民主党派人士商谈的意见和想法告知毛泽东和周恩来参考。

同时黄炎培通过自己在工商界的地位和影响,做了很多的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在积极配合着人民政府,号召资本家们努力增加生产,推动工商界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会,奔走呼号。

1955年11月,黄炎培因病住进了北京医院,他在病榻之上还念念不忘继续为人民服务,他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我准备这副老机器活动力完全恢复后,将发挥成新的精神,重新投入战斗。

黄炎培年事已高,毛泽东只要听说他有什么不适,都会殷切询问,对他的生活也很关心。

1945年黄炎培参观延安,发现毛泽东客厅一幅画,从此死心塌地相随 - 天天要闻

《肝胆相照》

黄炎培笑称自己是毛主席的“老年学生”,他晚年回忆在真理之路上苦苦探索一生,感觉到在新中国之后,他的思想起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一直在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毛主席一直认为,共产党不应该害怕民主人士,或者像蒋介石一样对民主人士采取排斥的态度,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主席很善于也很乐于和民主人士打交道,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呼声。

毛泽东曾经说过:“你们不把我当领袖不行,总把我当领袖我也受不了。”从毛主席和黄炎培的交往之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公事私事分的很清楚,公事就当公事论,私交就是私交。毛泽东选择朋友很有原则,也非常有人情味,黄老也是一个值得共产党深交的挚友,他坚定不移地追随着党,追随着毛主席,黄炎培在这条路上找寻到真理所在。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白俄罗斯举行阅兵式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 - 天天要闻

白俄罗斯举行阅兵式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

新华社明斯克5月9日电(记者陈汀)白俄罗斯9日在首都明斯克“明斯克-英雄城”纪念碑前举行阅兵式,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5月9日,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军人参加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新华社发(任科夫摄)阅兵活动于当地时间20时30分正式开始。白俄罗斯陆军、空军、特种部队等军种士兵,紧急...
游戏论|暴君无道,吊民伐罪——《苏丹的游戏》中的政治 - 天天要闻

游戏论|暴君无道,吊民伐罪——《苏丹的游戏》中的政治

一位神秘的女术士给帝国高高在上的苏丹送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盒子里有28张卡片,分别是征服、纵欲、奢靡和杀戮。每一张卡片都代表着一件要完成的事情。这让百无聊赖的苏丹提起了兴致。这是2025年3月31日发布的卡牌类角色扮演游戏《苏丹的游戏》的序
大禹治水在陇南(九十八) - 天天要闻

大禹治水在陇南(九十八)

建立在陇南市武都区外纳乡的白马氐武都国武都国的领土是仇池国的东南部,东据今陕西略阳以东,西界邓至(今四川南坪),南有平武(今四川平武),北邻宕昌。武都国的建立,一方面依靠氐族群众对杨氏家族的拥戴,另一方面依靠刘宋政权的支持。
国家富裕了,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加以保护。 - 天天要闻

国家富裕了,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加以保护。

有句成语叫富国强兵。这里的富国指的是国家富裕,人民丰衣足食。强兵是指兵力强盛,国防坚固。在中国历史上,能做到富国强兵的都是非常强盛的朝代。比如强汉盛唐。而那些只注重富国而不知强兵的朝代,都逃脱不了被灭亡的恶运。春秋战国时期的宋、鲁、郑等国就
韩德洙加入韩国国民力量党 - 天天要闻

韩德洙加入韩国国民力量党

据央视新闻消息,韩国无党派总统候选人、前国务总理韩德洙的竞选团队10日凌晨发布公告称,韩德洙10日凌晨根据国民力量党紧急对策委员会和选举对策委员会的决议,完成了国民力量党的入党程序,成为该党党员。韩德洙 资料图韩德洙在加入国民力量党后表示,为了在大选中取得胜利,将以谦虚的心态全力以赴。保守派阵营最具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