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变迁,人生起伏。农村放牛娃黄永胜地蜕变史的精彩程度堪比小说主角。他的人生成就符合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后人对他褒贬不一的评价也说明了他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正直的人。
黄永胜小时候家徒四壁,小小农村少年开始寻求出路。毫无疑问,参军拿军饷是当时他最好的选择。机缘巧合之下,黄永胜参军不久就赶上了秋收起义。大概是上过几年私塾的原因,能多多少少知道革命的故事。心中有个底,也就放心大胆地跟随着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的大部队上井冈山。这对于年轻的黄永胜来说是踏入一个新世界,在部队不仅能有吃的,更重要的是精神受到了洗礼。少年身上的好奇、机敏吸引了毛主席的目光。
在秋收起义部队转移的过程中,黄永胜被分配到毛主席的队伍之中,自然有了与毛主席交流的机会。在这过程中,黄永胜深受毛主席思想的影响,自身的政治素养不断提高,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就在这一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毛主席在思想上深深地影响了黄永胜,为成为一名革命战士而光荣,更为无产阶级解放献身。毛主席对青年一代有寄托有希冀,就将黄永胜原来的名字改成现在这个,既是对他个人成长的一种期待,更是对他们一起奋斗的事业的坚定。黄永胜遇到了一生的精神导师,人生目标也在眼前清晰。
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黄永胜的优秀表现也让他一步步往上走,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的排长、连长、副团长、团长,后来又任红三十一师长、红一师三团团长。不仅参加了长征还先后辗转到东北任司令员,参加过大大小小的解放战役。黄永胜走的每一步都算数,在枪林弹雨中磨练出来的勇将。
也是后来人们熟知的林彪部下的四大金刚,黄永胜辗转来到林彪的麾下,在这又开始了他人生的新一个转折。林彪自然没错过这个有勇有谋的年轻人,好苗子自然被好好栽培。黄永胜功绩斐然,肯吃苦有能力的他自然会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当时年仅22岁就当上了师长,可见未来可期。
在这过程中,黄永胜的格局不断被打开。莽夫之勇带不来永久的胜利,还得学习更新自己。复盘一场场战役,反思总结经验,大大小小的战役也让黄永胜有了一套自己的军事战略,野生指挥家也有过硬本领。
懂思想、懂作战,也懂生活。即使在艰苦的条件下,也会苦中作乐,闲暇时刻的音乐最是抚慰人心。黄永胜的会享受,也引起了一些人对他作风的不满,尤其是沾花惹草这类事儿。批评少不了的,但我们也认识到一个更鲜活的黄永胜。
新中国成立以后,黄永胜官至解放军总参谋长。晚年的黄永胜在特殊时期参与林彪集团的活动被撤职剥夺政治权利,还被判了18年有期徒刑,在保外就医的过程中在青岛去世。
戎马一生为革命出生入死,晚年犯错误锒铛入狱。多少遗憾唏嘘,但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有功之臣,还是抹除不了他的功绩。当然对于他的过失也不能过于苛责,即使误入歧途但信仰依然坚定,毕竟从来没有完美的人。
在黄永胜去世后,他的遗骨也得以移回家湖北咸宁乡。也算是落叶归根,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