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已经62岁的王光美,在子女的陪伴下,来到了阔别20多年的毛主席韶山故居。
王光美仔细地感受着韶山故居一草一木的芳香,怔愣了良久,仿佛回到了多年前,两家人在一块愉快畅谈的美好时光。
而时光似乎也遗忘了这个久违的故居,房内的陈设和家具摆放丝毫未变,只在故人脸上刻下的皱纹,能够证明岁月的流逝。
王光美深深怀念着韶山故居的一切,在旁人的轻声呼喊下,才回过神来,郑重地说:“永远深切缅怀毛主席,您的学生王光美”。
那么王光美为什么管毛主席叫老师?
一 、学霸放弃学业,誓要参与革命
王光美的原生家庭十分优渥,她的父母亲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教育下,王光美兄妹们一个个出人头地,在各个领域都有建树,验证了“龙生龙,凤生凤”这句话。
王光美的父亲王志昌曾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过1919年举行的的巴黎和会、1921年举行的华盛顿九国会议。
二哥王光琦曾给国民党副总统李宗仁做过经济顾问,四哥王光杰是著名电子专家,六哥王光英创建了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三哥和四个妹妹更是医学领域中不同方向的专家。
出生在这样书香氛围浓厚的家庭里,又自小受到父母亲和兄长的影响,王光美在学业上一直都表现得十分优秀,最后考入了北平辅仁大学读书。
1945年,王光美毕业后,获得了物理学硕士学位,这样的学历光环,在当时的环境中,绝对是耀眼的存在。
可是王光美并没有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反而更加刻苦学习,努力研究学问。
1946年,持续了多年的抗日战争刚刚结束,蒋介石的国民党和美国两方面怀着各自的小心思和共产党达成了暂时的合作协议,三方共同成立了“军事调处执行部”。
因为王光美与崔月犁是旧识,他很欣赏王光美的学识,经常会给她介绍一些进步书籍。
再加上王光美的兄长已经开始为共产党工作,崔月犁就介绍了王光美在“军事调处执行部”担任中共翻译。
只不过,在蒋介石和美国各怀心思中,国、共、美三方维持的表面平和最终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就破裂了。
而王光美的翻译工作也随之结束,党组织考虑到她年轻、思想进步、有学识、有专长,便安排她从北平前往延安工作,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她的安全,避免她被国民党特务派迫害。
就在王光美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准备去延安期间,她的博士录取通知书也邮寄到了。
是投身延安继续参与艰苦的革命事业?还是去美国读博深造,实现科学家梦想?王光美面对这两个选择,彻底为难住了。
王光美在一番深入思考后,做好了决定她后半生命运的艰难抉择,她选择去延安参与革命。
因为王光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她在“军事调处执行部”做翻译工作期间,和中共人员不断接触中,她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选择去美国可以实现个人梦想,但是选择去延安,追随共产党,却是为了中国的前途,她希望为自己的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就这样王光美前往了延安这个革命圣地,当她的导师和同学知道她的决定时,虽然为她感到惋惜,但还是尊重她的决定,王光美本人也从未为这个决定后悔过。
1946年,王光美告别了自己的亲人,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飞往延安的飞机。
早就从加入了共产党的兄长和朋友那里听说过延安,王光美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
二 、与刘少奇相识相爱
刚踏上延安这片土地时,王光美这个从小在城市中长大的女孩子,并没有表现出倨傲的神情,反而见人彬彬有礼,很快就适应了延安的生活。
因为王光美属于不可多得的,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党组织非常重视她,将她分配到由朱德等人负责的中央军委外事组展开工作。
有一次,王光美和几个同事相约到朱老总那里串门,因为和朱老总很熟悉,就表现得十分活泼,朱老总作为长辈,被这些小辈们闹腾的受不住,就赶紧带着一大群人到了刘少奇的住所。
这是王光美第一次当面见到刘少奇,只是因为她参与革命时间短,不好意思太张扬了,就缩在最后和刘少奇握了握手,报了自己的姓名。
早在北平时,王光美就曾经读过刘少奇亲自撰写的一本书,叫《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被他的理论水平深深折服。
王光美以为这次见面后,两人不会有再有交集了,却没想到她与刘少奇后来会成为一家人。
之后,由于康克清经常邀请王光美参加中央机关举办的舞会,这使得她经常见到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等人。
有一次,王光美在参加舞会时,毛主席专门询问王光美道:你在辅仁大学学什么?学校的校长是谁?
王光美回答说:“学的是原子物理,校长是陈垣”。
毛主席笑着说:胜利以后,中国也要搞属于自己的原子弹。
就这样,在不断的接触中,王光美和一些中央领导渐渐熟悉了起来。
那时候正值大好年华的王光美,见识多,审美好,外表打扮干净利落,性格落落大方,刘少奇对她颇有好感,但是王光美本人却没发觉这一点。
有一天,王光美在吃午饭时,刘少奇试探的问她,是否可以同他一起上晋察冀参加土改,王光美当时没有反应过来,就委婉的拒绝了。
后来,随着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接触,王光美对刘少奇了解越来越多,对他的态度也逐渐转变了。
就这样,互相有好感的两个人,在了解对方的心意后,结成了一对只羡鸳鸯不羡仙的革命伉俪。
王光美与刘少奇结婚之前,虽然和毛主席有过交谈,但两人没有很多机会接触,并不是特别熟识。
后来,王光美与刘少奇确定关系,再加上刘少奇工作的调动,王光美与毛主席的交集就逐渐变多了。
1948年8月21日,王光美和刘少奇正式结婚了。
因为中共中央此时已经搬到了西柏坡,再加上刘少奇是中共中央的重要领导,他要结婚,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西柏坡中共中央大院。
在那样的岁月里,低矮干净的土坯房,红色的“囍”字喜气洋洋地见证了这对新人的婚礼。
当时国共处于决战前的关键时期,整个中共中央大院气氛非常紧张,这对新人婚礼的到来,多少让精神已经紧绷了很久的人们感受到了一丝放松。
王光美知道自己的婚礼可能来的不是时候,就决定不隆重举办了,但一想到这是自己的人生仅有一次的婚礼,她就想和刘少奇商量一下,在机关食堂宣布一下结婚的事情。
刘少奇很理解王光美的想法,但又认为这两个人的事情,没必要四处宣传。
不过,王光美作为外事组的工作人员,外事组就是她的“娘家人”,同事们知道了她结婚的消息,都热心地为她祝贺,还专门为她准备了一个蛋糕。
那天晚饭后,众人为了庆贺刘少奇和王光美结婚,还是举行了舞会,气氛非常热闹,就连毛主席和周恩来都放下了手头的事,加入了这个欢乐的舞会。
周恩来注意到王光美两个人没有大操大办,所以在他的建议下,毛主席和他一同来到了两个新人的住处,为新人祝福。
这样的婚礼虽然没有很隆重,但是却让人非常难忘,尤其是毛主席和周恩来的亲自到来,让王光美感到非常开心,这种近距离接触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机会着实不多。
之后,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三个人在房间里讨论事情,王光美则和其他同事们愉快地切蛋糕,还给三个人送了一人送了一份,毛主席专门给女儿李讷带回去了一块。
毛主席和周恩来还在两位新人夫妇的陪同下,去了他们的婚房进行参观。
看着房间里熟悉的一切,毛主席亲切地说道:他来到西柏坡之后,进来这个房间很多次,今天是最有意义的一次。
三 、长辈的拳拳之心
王光美在和刘少奇结婚之后,不仅生活中尽心尽力地照顾刘少奇,也担任了刘少奇的政治秘书。
刘少奇作为中央领导人,需要亲自过问的事情非常多,导致他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休息,以至于落下了胃病。
而王光美很快就转变了角色,进入了婚后状态,将他照顾得非常妥帖。
王光美为了让刘少奇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工作上,减少胃病带来的困扰,亲自给刘少奇搭配了营养餐。
就这样,在王光美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刘少奇多年的胃病奇迹般的一天天好转了起来。
最美好的是,每次举行舞会时,刘少奇和王光美都会表演开场舞和结束舞,令很多人羡慕。
后来,中共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毛主席和刘少奇在一块工作,两家人的交往越发亲密了。
正是在这段时期,不论是刘少奇,还是毛主席,他们的为人处世和见识广博,都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王光美的见识和心性。
这使得王光美像一个学生一样,在照顾自己家孩子和李讷的空闲时间,学习着他们的一切。
1963年,刘少奇出访东南亚各国时,由于王光美本身学识高,教养好,精通英语,所以她也随行了。
当时王光美作为中国重要领导人的夫人,代表着中国的形象,穿着一身黑色旗袍,佩戴珍珠项链,高贵优雅。
这是一次中国难得向外国展示自己形象的机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很大的关注,王光美所表现的优雅和学识让西方对新中国有了更新的认识。
当时在缅甸访问时,王光美在那布里海滨游泳,不小心将珍珠项链掉进了海里,时任缅甸总理吴奈温派人下海捞散落的珍珠,但没有捞到。
于是,吴奈温就赠予王光美一条金镶红宝石项链,虽然刘少奇和王光美坚决拒绝,但是吴奈温还是坚持送出了这份美丽而善意的礼物。
王光美回国后,就将这串金镶红宝石项链交公了,并说道:国礼是属于国家的,应该由博物馆收藏。
这份珍贵的礼物,不仅仅代表一段国与国之间友好交往的古旧往昔,更记录了一位国家重要领导夫人最朴实无华的高尚品德。
出任过缅甸和印度大使的程瑞声也参加了这次出行访问,他对王光美高度赞叹,她充分地向西方展示了东方女性的神韵。
王光美拥有高洁无暇的品质,不仅在外交上表现得十分出色,在与人交往中也始终是善良无私的。
随着年岁渐长,环境的动荡,虽然发生了很多事,但是王光美始终保持着乐观宽容的处事品性,对毛主席这位刘少奇的战友是信任和崇敬的,对毛主席的后人也十分关心。
2004年,很少参加应酬和举办宴会的王光美,特别嘱咐自己的儿子刘源,邀请李敏、李讷两家人一起吃饭。
席间,好久未见的两家人,交谈甚欢,大家相处的其乐融融,还一起举杯共同向王光美祝寿,王光美开心地看这这些小辈,还专门询问毛岸青一家的近况。
后来,李敏的女儿孔冬梅还写了一篇关于这次聚会的文章,专门将毛刘两家后人的美好时光记录了下来,真诚地诉说着毛刘两家的感情。
李讷作为毛主席的小女儿,长大后,她的婚姻和生活有遭遇过不幸,日子较为艰难,晚年时期,王光美经常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助李讷
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居住上,可以说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
后来,经人撮合,李讷和刘少奇曾经的警卫王景清再婚。
新婚时,王光美还亲自挑选了礼物给李讷送祝福。
王光美说:自己是两个家庭里仅剩的长辈了,她希望所有的人都过得好,她就放心了。
正是王光美对小辈的拳拳爱护之心,极大地促进了毛刘两家的关系。
此外,王光美家里一直挂着一张他们一家和毛主席的合影,这是在1962年,毛主席上门看望刘少奇一家时留下的合影,从这个细节就能看出来王光美对毛主席的怀念和敬重。
1983年11月,王光美带着对旧人的怀念再次来到了韶山故居,虽然旧人已经逝去,但是旧人留下的伟大精神依然长存。
王光美入神的看这故居里的一切,深深的怀念着过往。
至于王光美怀念的是那一段坚定的革命友谊?还是与丈夫刘少奇的美好岁月?无人知晓。
不过,不管哪一段记忆,对王光美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值得怀念一辈子。
2006年,这位刚过完85岁生日,晚年将全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的老人,带着历史的记忆,平静的离世了,王光美的传奇人生就此落幕。